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你内心不动,外面的世界便不会动

净界法师  2017/04/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你内心不动,外面的世界便不会动

邪复成非:迷本圆明,是生虚妄,妄性无体,非有所依,将欲复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复,宛成非相。非生非住,非心非法,展转发生,生力发明,熏以成业。

前面讲到根本无明的一念的妄动,这地方讲到产生了烦恼跟罪业了。

迷本圆明,是生灭法。众生因为一念的无明妄动,而迷失本有的圆满光明的心性,而引生了九法界的依正生灭之法,但是这生灭之法是没有真实体性的,因为是本来没有的。你看我们刚开始讲到我们这一念心本来清净、本来光明,所以这虚妄的东西本来没有自体,所以它非有所依:这个九法界的依正二报,它所依止的是一个毕竟空的东西。

你说:你的生死从什么地方来?你从什么地方来?你的五蕴身心从什么地方来?从空性而来,从本来无一物而来。就是非有所依,它没有一个真实的依止处。

没有依止处的基础之下有二种差别,以下讲出三乘的修行者。

将欲复真:说三乘的修学者,他们希望在生灭法、虚妄法当中,以有所得的心来追求真实的功德,希望能够灭除虚妄,而追求真实的功德,叫将欲复真,但是依止的是有所得的生灭心。

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那么他这种向外攀缘,想要追求真实的心,已经不是真实地相应于真如本性,因为真如本性是离诸对待的,而你这三乘的修行者,他是一种对立的心,他要用真实来抗拒虚妄,所以他已经不是真实的顺从真如本性。

所以非真求复,宛成非相:非真就是他依止那一念想要去消灭虚妄,想要去追求真实的那个道心,很不幸的是一个虚妄的生灭心,而这虚妄的生灭心本来就没有实体,你怎么去追求真实的功德呢?你依止那个修行的心,它本身就是生灭虚妄的东西,生灭的因,怎么能追求不生灭的果呢?所以它已经构成了心性当中另外一种过非,你站在一个有所得的心,不是站在真如的心来修学,就创造另外一个过非。

非生非住:一切有为诸法是本来没有生,当然也没有所谓的住,住就是相续。

非心非法。前面宛成非相,到那个地方是指的三乘的修行者,非生非住以后讲生死凡夫。凡夫在非生非住的清净本性当中,凡夫依止这种虚妄的分别心,去攀缘虚妄的种种六尘诸法,所以能所交互作用,辗转的发生,就产生了身口二业一种造作的力量,生力发明就产生一种造作的力量,慢慢慢慢就熏习成一种善恶的业力。

三乘人创造戒定慧无漏的业力,凡夫在整个生灭因缘当中,去创造一个有漏的善恶业力,但是他们二个都是依止的虚妄的心,都没有站在无住来修学,所以最后就产生果报了。

招感成果:同业相感,因有感业,相灭相生,由是故有众生颠倒。

由前面的共同业力而招感了相似的果报生长在一起,然后再依止这个有,就是三界种种的果报,再去造另外一个颠倒的业力。所以有虚妄的假相消灭,又有另外一个虚妄的假相生起,因为你业力创造果报,果报又去创造业力,所以这个果报消失了,又有另外的果报生起,就引生了众生的颠倒。

我们众生的颠倒,蕅益大师说如空中华,梦中物。空中本来是没有华的,眼睛有毛病,所以空中出现了华;梦中本来没有物,因为你心中有迷梦之心,所以产生了物。这句话诸位懂吗?

所以我们问题要抓到根源。说:我们今天看到一个我们不如意的人或者遇到事,我不知道诸位怎么对治?对治它你要找到它的根源,它从什么地方来?因为你心中有烦恼,你心中有业力,所以你才会看到它,佛法是这个意思。

所以大乘佛法不是去改变外面的东西,因为改变它,改变不了,因为它的生起是有原因的。你今天会有这个事情出现,你前生或者过去,你一定有一念的妄动,你才有外在的众生世界的因缘出现。所以整个修行当中,就是四个字——莫向外求。你一定心中有仁者心动,有动过,你才会有这个世界出来,你一直在动,它就一直出现。

所以我们在说这佛法,完全是循业发现,你所受用的每一个色声香味触法,跟别人一点关系都没有,一点关系都没有!这本经讲得很清楚。所有的问题都是你一念妄动,然后慢慢动久了,产生业力,然后就产生了众生、世界出现。你经历这个跟别人有什么关系呢?你想想看,跟别人有什么关系呢?所以我们一天到晚去向外攀缘,就是没办法解决问题,因为你没有找到根源。

所以禅宗的公案说弟子心不安,什么东西让你不安呢?说:我心中有很多障碍。是谁绑住了你呢?禅宗它都是要你去回光返照,从回光返照当中,去处理问题。

你遇到一件事情,你先要做的——回光返照,去找它问题的根源出来。如果你向外攀缘你就完了!一念方动乌云遮,你就把事情弄得很复杂了。《楞严经》就是很好,它告诉你一个处理问题的方向,你方向找对了,古德说你这个人修行上路了。

什么叫上路呢?你一天一天在进步。你看有些人他学佛很久他没有进步,他要往台北,他往南部走。你看有些人拜佛,越拜烦恼越重,越来越高慢。印光大师讲,你都在事相上修行,你根本都没有上高速公路,修行是借事修心,假借事相来开显我们的真如本性,来熄灭我们心中的颠倒。所以你看修行人上路以后,第一个他的身心调柔、包容,他这个是顺从真如。

我们在对治烦恼当中,首先要知道病因在哪里?是在你内心当中,一念的无明妄动。你要不动,外面的世界不会动,是这个意思。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持经利益随心论》白话译

(印光大师著 圆涛法师白话译) 【原文】 大觉世尊,所说...

宽恕别人给你带来的12种好处

人的心病从什么地方来?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无法宽恕他...

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来做功夫

都摄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你这个六...

凡念佛人,但宜至诚恳切,一心正念

原文: 凡念佛人,但宜至诚恳切,一心正念。绝不妄想见...

每临大事有静气

每临大事有静气。这是晚清两代帝师翁同?教导弟子时所...

黄念祖老居士:出离心、慈悲心、菩提心

第一、出离心。 此心虽比后两者浅近,但它是首要的。...

佟大为:我有一颗信佛的心

时隔多年再见佟大为,感觉他依然如出道时一样年青漂亮...

济群法师:改善世界从改善人心下手

世界上的一切问题,究其根本,就是人的问题。而人的所...

不能往生西方,则所作有益之事,完全成了世间福报

既不能生西方,则汝一生守节念佛,及所作种种有益之事...

阿弥陀佛可以给你加持,但不能改变你的思想

诸位!阿弥陀佛可以给你很大的加持,但是我要提醒大家...

太虚大师谈梦的意义

梦的意义 佛学上说梦是什么东西?佛学谓一切众生有八种...

千万别把自己吃老了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现象,相同年龄和相同...

不仅要会做,也要会说

若懂得说好话,人际沟通可以更圆通。当我们面对意见相...

这些往生的众生寿命有多长呢

【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

吃太饱撑出来的十种病

美国最新研究,提醒那些在饭后揉着肚子、扶着腰、打着...

海涛法师《断疑生信》

师父常跟我讲,一个人要出家,最怕什么?最怕没有带着...

幸福不是活给别人看的

恶业 佛陀说:恶业未成熟,恶者以为乐。恶业成熟时,...

人生的三宝

一、宗教的三宝: 佛、法、僧。 二、大自然的三宝:...

遇到狂妄无礼之人该怎么办

初学佛者,若想真正利益他人,能力会很有限,虽然能力...

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

古德云:尘劳迥脱事非常,什么是尘劳?眼、耳、鼻、舌...

为人处事当宽厚缓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 处难处之人愈宜厚, 处至急之事愈...

《印光大师与周福渊女士书》学习感言

《印光法师文钞续编与周福渊女士书》虽是给周福渊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