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一生的罪业和临终时几句佛号,谁轻谁重

大安法师  2017/05/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问:《安士全书》中有一个故事,说唐代的张善和一生以屠牛为业,临终时遇到善知识开导,仅念了几声佛号,便说见到了阿弥陀佛,往生净土。 末学一直不解,佛教说:“所经百千劫,所造业不亡”。那么张善和有屠牛的罪业,为何临终还能往生,一生罪业和几句佛号,谁轻谁重?被杀的牛要找他还债怎么办?

大安法师答:看来你还善于思维。确实通途的教法,大小乘教法都在说,所造的业一定要受果报的,百千万劫之后,这个业也不会消失。但是净土法门有它特别的一面,净土法门可以带业往生。

张善和一生屠牛这个故事,最先是出在莲池大师的《往生集》,彭希涑的《净土圣贤录》也有记载。张善和一生屠牛,到临终的时候,很多牛就向他索命,就是牛头马面向他索命,这实际就是地狱境界现前了。这时候他就很害怕,赶紧让他的妻子找一个比丘师父过来。比丘师父一来就跟他说:“你造业很重,地狱相现前,这个时候只有阿弥陀佛能救你,你只要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能接你”。张善和就赶紧一手拿着香,来焚香念佛,还来不及点香就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一念,念了几句他就说:“牛不见了”,再念了几句,说:“佛来了”,就往生了。这是故事的一个情节。

这里,一生屠牛的罪业重?还是他念几句佛号的力量大?在这样的较量当中,一般我们会认为他一生的罪业应该很重,你只是念几句佛号,力量应该不是很大。但恰恰错了。他这时候,是用那种突围、救命、恳切的心去念这句佛号的,他的力量超过了他一生所造的屠牛罪业。

何以故呢?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对这个问题曾经有过一个讨论。我们造的业,是怎么造的?是我们虚妄的心所造作的虚妄的业,虽然恶业很多,但是你所造的是虚妄的业力。然而,念佛是我们用至诚恳切的心去念这句万德洪名,实相的名号。所以虽然只有十声乃至一声,它的力量超过了虚妄的心所造作的一切虚妄的业。

这就比喻,你造的业就好像一间很黑暗的屋子,很黑很黑,但是你当下在念佛的心,至诚念佛的这种状态,就像一根蜡烛,蜡烛的光亮过去了,所有的黑暗就没有了。所以这是净土法门的特别一点,就是在于我们能念的心是实相,所念的名号是实相的这样一种力量当中,就能够往生自心的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

这个公案是千真万确的,这就是净土法门不可思议的力量。也就是说,净土法门可以带业往生,无论你的业造得多重,你只要至诚念佛,十声乃至一声,都能蒙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横超,带业往生。古往今来,这方面的例子很多,不仅是张善和,还有张钟馗、雄俊,《观经》讲的五逆十恶的罪人,地狱猛火现前的时候,他都能够突围出去。

如果被杀的牛要找他还债,那就找不到了,他已经跑到极乐世界去了。如果牛要找他,也跟到了极乐世界,这些牛也变成菩萨了,见面就不会去谈还债的问题了,都是莲友啊,清净海会的一员了。如果这些牛不能信愿持名,它也往生不了。就好像欠债的人跑到皇宫里去了,讨债的进不去,警卫不让它进去,它也找不到债主。

所以只要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劫以来的冤亲债主就画上句号了,这是最捡便宜的一件事情。如果你还要在这个世间去还债,还命债、还钱债、还情债,那就是无量劫都还不了了,没完没了。所以把债务关系一笔勾销的最好方式,就是赶快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就不会有还债的问题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临终后没有瑞相,能证明往生吗

问: 临终助念遇到一件颇有争议之事,一向姓女居士茹素...

放生会刺激更多的养殖和捕捞吗

很多人对放生有这样一个疑问:市场需求量是固定的,按...

念佛与念观音菩萨的关系

观世音菩萨代表阿弥陀佛慈悲的一面,寻声救苦,拯救众...

如何才能生起厌离心

一、厌离心来自智慧的观照 信、愿、行,愿这个科目就是...

梦中能念佛是好现象吗

能在梦中能念佛号,这是好现象,说明你今生,也许是你...

教别人学佛,为何还入地狱

以下经文引自《佛说猘狗经》:原文与白话 ?佛言。有...

在家佛弟子如何尽善尽美完成孝道

问: 在家佛弟子如何尽善尽美完成孝道? 大安法师答:...

把生命彻底看破,你才能往生

信心啊,这个分别很大的啦。不是像我们说啊,我念句阿...

何故临终十念可灭一辈子罪业

十念往生,在这样的一个修行法门当中,它确实非常奇特...

修行要「远离粗言,修习善语」

修行要远离粗言,粗言就是粗恶的语言,包括妄语、绮语...

无量佛国净土,为何只求生西方极乐

有人再问:为什么我们不遍缘法界很多的净土呢?为什么...

为何不念本师释迦牟尼佛

问: 怎么不念本师释迦牟尼佛?念佛是念佛的什么? 大...

信佛是不是迷信

在近现代特别是五十年代以后,有一部分人以为佛教是迷...

菩萨四十六轻戒之来求法不施予

《集颂》:1、他来求法怀嫌恨,恚恼嫉妒不施法。或作变...

星云大师《如何施舍财富》

有些人以为金钱第一,有了钱什么都行得通,甚至说:有...

对在家居士的一番苦口忠言

我们大家都清楚,新的一年已经到了,在新年开始,为了...

圣严法师:不以自我为中心

《心经》中所说的「照见五蕴皆空」,是化解、对治「五...

唐代中原著名高僧一行和尚

一千二百六十年多前的唐开元年间,一位身披袈裟的和尚...

密勒日巴之歌

年轻像夏日之花朵,很快就凋谢了。 老年如火势蔓延至...

四祖道信禅师的念佛禅

道信禅师根据《观无量寿经》的教诲阐述了心与佛的关系...

一切境缘,正好念佛

原文: 《弥陀经》言:若人念佛,临命终时,必生彼国...

诳者,为护利誉,矫现有德,诡诈为性

随烦恼二十:言诳者,为护利誉,矫现有德,诡诈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