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猴王救母

2011/01/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很久以前的一个夏季,佛陀在舍卫国与出家弟子们依例安居办道,有一天佛陀举止安详的走向法座,此时弟子们无不以恭敬期盼的心,准备聆听佛陀的慈悲教诲。佛陀低垂着慈眼,对弟子们说:‘我今天将要到忉利天,利用结夏安居的因缘,为往生忉利天的母亲开示佛法,大众亦可跟随至忉利天闻法。’佛陀一说完,便运用神通力至忉利天。

忉利天上,佛陀在枝叶茂盛的大树下,为他的母亲及忉利天无量的天人,演说妙法,在座的天人们,聆听着佛陀清净的法音,每个人的心中真实领会佛陀所演说的谛理。佛陀见众人通达法理,于是又重回娑婆世界。

佛陀的弟子们,见到所敬爱的师父回到了自己的国度,以无比恭敬的心赞叹着佛陀说:‘大慈大智希少有,崇尊的导师!您能为往生忉利天的母亲及天人们,在结夏的九十天中,演说真实妙法,成就他们了达真实谛理的因缘,真是慈悲无限,智慧无边!到底是什么样的因缘,摩耶夫人能生圣人,听闻佛陀亲为开示佛法,解脱三界的烦恼。’佛陀说道:‘我并不是只有此生感念母亲报答恩德,在累生累世中便不断如此回报亲恩,解除母亲的苦难。’

‘很久以前,在大雪山的树林里,有一只猕猴王带领着五百只猕猴,在树林里找寻食物。当时有猎人架设猎捕猴群的陷阱,利用绳网来猎捕它们。这时,猕猴王临危不乱的告诉陷入网中的猴群:“你们不要担心害怕!我会破坏这绳网,大家不要忧虑,我会解救大家到安全的地方。”于是猴群们,随着猴王的引导一一脱离危险。而这时候有一只年纪较大的老猕猴,因背着一只年幼的小猴,不小心掉进了路边的深坑里,猴王因为众猴解危,未注意到掉入深坑中的老猕猴,等大众回巢穴的路途中才发现自己的母亲不见了!于是猕猴王又带领猴群们返回找寻,终于发现坑洞中的母亲,这时猴王又运用它的智慧,要猴群们互相捉住尾巴,同心协力的往深坑中延伸,而自己更是亲入坑中,将母亲拉救出来,解除了母亲落坑之难。’

‘这只猕猴王就是过去生的我,过去我使母亲出离深坑的苦难,而今天我至忉利天为母说法,更是解脱了母亲轮回三恶道的苦难。’

佛陀更慈悲的藉此因缘,告诉在座的每位弟子:‘救助父母出离种种苦难,有无比的大功德,我由于从过去到现在,为母亲除去苦难,所以生生世世感得无苦难的果报,所以大众应当孝顺父母。’

省思

世间上的苦总不离开身苦和心苦,给父母温饱不受风寒,仅是色身的照顾;而父母生离死别的心苦,谁能为他们免除?人们也许会说,只要亲恭践行随侍在侧即可,但谁知那天无常的到来,死亡是没有老少的差别,那白发人送黑发人岂不是最大的不孝。所以让父母亲近佛法僧三宝,听闻佛法,亲近善知识,了解到世间的一切得失,离不开无常、苦、空、无我的真理,能远离一切苦难,得清净自在,这才是真正的大孝。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救拔母亲出离生死

有一本《物犹如此》的古书,收集了许多可歌可泣有关母...

有两种恶行,其果报之快能令人速堕地狱

奉养父母亲,爱护妻与子, 从业要无害,是为最吉祥。 ...

母亲的存折让他改过自新

不到20岁的儿子,远在东京闯荡,苦苦营生。几乎每个月...

弃老取幼,家之不祥

弃老取幼,家之不祥,这个家庭假如都没有想到父母,先...

没有上锁的门

乡下小村庄的偏僻小屋里住著一对母女,母亲深怕遭窃总...

报父母养育恩德,是一切众生本有的天性

孝道在我们中国固有文化中,是极为重视的一种德行,所...

怎样教育孩子成为阳光孝顺的人

问: 我侄子今年十七岁,父母已离异,学习、生活主要...

做儿女的应该及时报恩行孝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能享受美好的生活,这一切无疑最先...

人生三十年

在警卫森严、阴风凄凄的阎王殿上,阎罗王威武地高坐在...

把牛奶存在牛肚里

有一位养牛的人,他养的牛,乳汁特别多,他觉得自己养...

人与人之间的5%差别

一位内地企业家在接受电视访问时谈到了他去李嘉诚办公...

存害人之心的恶报

从前有一条蛇,头尾相互诤竞。尾对头说:我应为大。头...

圣严法师:忏悔要忏在心里

有位女居士因为吸-毒被关,出狱后来向我学禅,她边哭...

人生无常,别等发达才来行善

有一位人称陈姨,看到别人学佛做好事,自己也想学学。...

《禅秘要法经》中的念佛方法

有一部经《禅秘要法经》,有一位叫禅难提比丘,他问佛...

吃腊八粥选料有讲究

1月5号是腊月初八,不少人还保留着喝腊八粥的习俗。如...

修行人如何面对衰老

问: 很多老年人都不愿接受自己已经老去的事实,特别...

南亭法师《一切唯心造》

这个题目叫做一切唯心造,所谓一切指的是什么呢2你张...

世间之人情执牢结坚固

或时室家父子,兄弟夫妇,一死一生,更相哀愍。恩爱思...

憨山大师开示学道十要

第一要看破世间一切境界,不随妄缘所转。 第二要为生死...

三种布施为修道积攒福德资粮

为什么要以财物济施贫穷呢?就是说,人在修行中必须得...

儿童德育启蒙

孝亲: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母与我,实为一体,我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