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财色招苦,拥有知足的心最重要

宽运法师  2017/07/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财色招苦,拥有知足的心最重要

我们经常说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我们人生里,在财、色、名、食、睡方面就是不捨。特别是世间的人对于财、色之贪爱,实在是我们不能用一般的思维去思维。所以佛在《四十二章经》的二十二章里,他说“财色招苦”。

我记得有个公案,释迦佛和阿难一起在走路。在行脚托钵,突然阿难看到地下有一堆珠宝在这里,阿难就想把它取下来带走。释迦佛说不要取,这是毒蛇。这个阿难想,明明是珠宝怎么会是毒蛇呢?当然他还是听了佛的话,两个人就一起走了。

他身后的人看到这个珠宝了,非常高兴,把它拿起来了。拿起来以后,拿回家去就开始了把它起大宅去花销。但是这个消息很快被别人知道了,他说你怎么会有这么多的钱。因为以前的时候,地上物都为王所有。到他家里去抄家,他说你是不是偷来的,他说我不是偷来的,是我捡来的。捡来的也不行,一定是偷来的。怎么那么容易捡到呢?经过严刑拷打,一命呜呼。

你看佛陀说,你看是不是,是不是毒蛇。如果不是捡到这个财富,他自己的命还在。这个命都没有了,你说是不是毒蛇。所以我们每个人,要谨之、慎之,要恰到好处,够用就好。人家说了,世间的财转化成什么呢?资粮的财,这资粮的财可以久存。这个世间的财都是五家所有,大家知道了,财是官府所有、不肖子孙所有。盗贼所有、水灾、火灾所有。

这个色,“少戒之于色”,孔子已经说得很清楚。戒之于色,佛教讲禁欲,儒家也讲“克己复礼”,克己就是把自己的欲望降到最低。佛教是完全禁止,一个出家的沙门,这第一戒他不是杀生。这第一戒是禁欲,你不应该有淫欲之心。你有了淫欲之心以后,那你人的烦恼就跟着来了。你说如果极乐世界那里也有夫妻,那就分出我家、你家。我多你少,所以说,“财色于人,人之不舍”。就是我们对财色,所有人都是不舍得。在苦苦的追逐,很多都是贪新忘旧的,贪财失意的。

社会上很多的纷争都是财色于人,人之不舍,世俗的世人都不舍。但是佛说了,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患。他有没有好处,有但苦多乐少。你看刀刃上的蜜,没有一餐那么多。不足一餐之美,但是小孩子不懂。这个刀刃它是利害的,他对人是让你见血的,他说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患。所以我们芸芸的众生,你跟财、色要舍离,要保持个距离。

当然我们一般佛教说了,世俗的人需要财,需要正当的这种男女关系。但是佛教说,我们一定要尽量的克制自己,只有克制自己离他远。所以道当知足、道当少欲、道当闲静。知足的人虽卧地上犹如天堂,那你不知足的人,虽在天上他也不称意,因为我们人的烦恼就是,需要和想要拿不到平衡。需要的很少想要的太多,你想要那你自己就会。

像我们很多人,一个人终身劳役,不知道抽离。人家说了,人出生我出生,人读书我读书,人工作我工作,人结婚我结婚,人死亡我死亡。我们很多人都在这里头不舍离欲,在欲念里头挣扎。所以佛教告诉你,这些东西是有好,他也有坏,我们不足一餐之美,便有割舌之患,让我谨之、戒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宽运法师文章列表

生死海深,菩提路远

印祖在讲到永明延寿大师《四料简》中的有禅无净土时,...

学佛可以解脱众生之苦

帝王中信佛的不少,其中尤其以梁武帝、顺治帝为最,舍...

怎样让抑郁症患者走出困境

问: 法师您好!弟子三十多岁的儿子由于工作及家庭矛...

【推荐】是自己把痛苦扩大了

诸位,从明天开始我们开始我们开始引导大家修习这个道...

为什么真正「伤害」我们的不是外境

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处所跟内心的互动。环境...

我们的痛苦,佛菩萨知道

一切有情众生,只要在轮回里面,由自身善恶业所感召,...

如何理解「行善得乐,造恶受苦」

问: 如何理解行善得乐、造恶受苦? 索达吉堪布答:...

【推荐】看看这个苦难的人生,都觉悟念佛回归极乐吧

最近才慢慢的又体会到《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头所...

感恩无需等待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古话渐渐成了时...

暗钝愚痴人溺于放逸,智者不放逸如富人护宝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但念无常,...

慈善可以通过七种布施来体现

一说到慈善,有人会说:啊!咋办啊?我没有钱啊,咋办...

阿罗汉在般若会上的后悔

到了般若会上,佛陀把菩萨的因地展现给他们看,就说,...

要赢得信任,诚实是关键

曹彬是北宋的开国功臣,他曾为周世宗的亲吏,负责掌管...

野狐禅「不落因果」

《无门关》第二则里有百丈野狐的公案。 百丈和尚,凡...

蔑视佛国往生,可谓欺天诳人

原文: 若一味说无相话以为高,则资性稍利者,看得两本...

佛说宝贤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菩萨众俱...

佛像是否要开光才会灵验?

佛像落成后,择日致礼而供奉之,谓之开光。亦曰开眼,...

受持供养楞严咒的种种功德

阿难!若诸国土,州县聚落,饥荒疫疠,或复刀兵,贼难...

阿那律-天眼第一

无忧的童年生活 在《阿弥陀经》里记载著十六位大阿罗...

外境没有好坏,好坏是心安立出来的

唯心识观是先远离对外境的执取,远离遍计执。我们讲遍...

星云大师《禅定的开示》

关于禅定,其实,禅就是定,定就是禅,一定要来解释它...

有四种供养因缘,使僧众心生贪爱

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向比丘们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