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暗钝愚痴人溺于放逸,智者不放逸如富人护宝

嘎玛仁波切  2016/12/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暗钝愚痴人溺于放逸,智者不放逸如富人护宝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有一年,舍卫城里举办一场广受欢迎的庆典。庆典期间,许多年轻人用灰土加牛粪涂抹在身体上,然后在城里到处闲荡、喧哗。而且他们会停留在别人家的门口,直到那些人给他们钱才会离去。这些行为对城里的居民,造成了相当大的困扰,成为大家头痛的人物。

当时,舍卫城里有很多人是皈依佛陀的信徒,为了不使佛陀及比丘们受到干扰,这些信徒就请求佛陀在七天之内,不要进城托钵,他们会直接将供养品送到精舍去。同时,他们自己也尽量留在家中,不要外出。等到第八天,庆典结束后,佛陀及弟子们才再度受邀入城说法应供。

信徒们告诉佛陀那些年轻人在庆典期间所做的幼稚举止,佛陀便对信徒们开示说:那些年轻人因为无明,所以才做出如此缺乏庄重的举止行为来。接着劝诫佛弟子们,切切不可浑浑噩噩虚度光阴,更不可以沉溺在感官欲乐上面。应该时时提起正念,精进不放逸,这样才能够获得幸福快乐,最终证得究竟喜悦的涅槃大安乐。于是,佛陀宣说此二偈言“暗钝愚痴人,溺于放逸,智者不放逸,如富人护宝。莫溺放逸,莫嗜爱欲乐,警觉修定者,始得大安乐。”信徒们听完佛陀的慈悲开示后,非常欢喜信受,对佛法的信心也更加坚定了。

无常,不分男女老幼、富贵贫贱,任何人都无豁免权。也正是因为生命无常,所以我们更应该把握时间,好好精进努力。但要一般人精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心情好的时候就努力用功。心情不好的时候,对于修行这回事总显得垂头丧气、不屑一顾,甚至会暂放一边,总是凭借着情绪在修行。有句谚语: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一样的道理,当一个人好不容易能够精进的时候,遇到任何状况都要告诉自己,一定要努力持续保持这份精进的心。不要借口过几天再来努力,因为人只要懈怠懒惰下去,心一旦放逸了,想再培养精进心回来,又要花一段很长的时间,有些甚至很难回到当初的发心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常念时不待人,一蹉便成百蹉

在修道当中应如蕅益大师所说:应以猛切心治姑待心,常...

人生有两个账户

人生有两个账户,一个是金钱,一个是时间。金钱的账户...

生死事大 无常迅速

昔日,佛陀在舍卫国时,有一位年近八十岁的婆罗门,他...

野狐狸之喻

野狐狸黑夜遁入厨房,饱餐一顿后便睡着了。睡到天亮不...

人生的快乐是跟因缘借来的

我们看通教。通教的人是比较利根,知一切法,当体全空...

如何把无常的观念融入生活

我们明白了死亡无常的道理之后,每天可以进行禅修,思...

八懈怠与八精进法

在《长阿含经》卷九中,佛陀游历鸯伽国,与千二百五十...

四种良马巧喻众生根器

昔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一日,佛告诸比丘:世间...

厌离娑婆有两个方法

从生命的差别因缘当中,我们的生命有两个选择:第一个...

怎么才称得上「真佛子」

舍利弗尊者本来是认为三乘法门各走其道,彼此不能相通...

除口腔异味的三种食物

口臭很招人讨厌,有的人总是有口臭。那么,怎样才能方...

平常没有佛法的熏染,帮助也是不大

我们与佛法的关系,如同鱼离不开水一般密不可分。 譬如...

稍得世间智一点皮毛,便以为大彻大悟了

【原文】 智有二:有世间智,有出世间智。世智又二:一...

佛说鹿母经

佛言。昔者有鹿数百为群。随逐水草侵近人邑。国王出猎...

如何辨别自己的皈依是否如法

皈依是入佛法门的第一步。《优婆塞戒经》说:若男若女...

圣严法师《超越别离的痛苦》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而...

念佛方法持名为最

为什么讲四种念佛方法持名为最 持名、观像、观想、实相...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卷上 归命尽十方, 普作大饶益, 智无限自...

以功德酥酪去换颠倒臭秽之水

。但由于先前所食用的庵摩勒果效力已过,老妇人所喝到...

达照法师:超越生死的眼光

了断这个理上的生死,接下来我们的眼光不在生死当中,...

什么才是人生的大事呢

问: 人生一世,应该做一番大事业。您觉得什么是人生...

为什么受菩萨戒后很容易得到感应加持

这个地方讲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从唯识的角度,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