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功德回向的原理和意义是什么

曙详法师  2018/01/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问:“功德回向”的原理和意义是什么?各种不同的功德偈颂之间其效用是否有差别?请法师给予明示,阿弥陀佛!

曙详法师答:什么叫“回向”。我们通常接触到的 “回向”就是诵完经以后,或做完什么好事以后,念一个“回向偈”。就是我做的功德,我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我诵经是为为了求生净土也好,诵经是为了断烦恼也好,或者诵经是为了给谁求平安也好,或者是给什么亡者得到利益也好,念一个“回向偈”,把这个功德给谁,有一个目的。

这样做是对的,但是还可以继续提高,还有必要继续提高。要想更深刻地理解好这个问题,我向大家推荐一下,就是《地藏经》“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里面有一段,这一整段大家都可以看一看。这里面,地藏菩萨问释迦牟尼佛,说我看六道里面的众生同样的做功德,做好事,但有的人一辈子享受福报,有的人十辈子享受福报,有的人百生千生受大福报,这样的种种差别是为什么呢?就希望释迦牟尼佛给他解释解释。世尊很慈悲,就给他详细地解释了。解释了很多,大家可以去看一看。

其中有一段,我觉得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很有帮助,就是释迦牟尼佛对地藏菩萨说,如果人们种善根的话,或者布施,或者供养,或者修补塔庙,或者是印经典也好,“一毛一渧、一沙一尘”嘛,就是拿一个灰尘那么大的功德,一点点好事,如果你能回向法界,记住这四个字:“回向法界”。“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生中受上妙乐”。下面又说了如果你心胸狭隘的话,如果你单单回向自己的家人,或者自己得利益,那么你这样的功德也就是“三生受乐”,也就是三辈子得到这个好的果报。但回向给法界的话,百千生都受到好的果报。所以你看回向的重要性。要 “回向法界”就是“舍一得一万报”。那我们当然希望做同样的事情得到更大的利益。那怎么利益最大呢,就是“回向法界”。明明是为了家里人做事情的,没错,但我们回向给家里人的同时,还要回向给法界,记住。

至于这样是什么原理,咱们的智慧狭隘,也见不着释迦牟尼佛,业障深重,问不明白,只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去研究经论,向诸位善知识多请教。我想,其实这就是“菩萨道”的一个特点,就是菩萨连自己的功德都愿意布施给别人,把自己所结的功德,都布施给别人,这是“回向”。很奇怪,为什么回向给法界众生?明明是自己做好事的,为什么非要回向给大家,才能更多的好处呢?其实在我们中国的哲学里面,古代的思想里面,也能找到相似的,比如说《老子》就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是以不去。”就是《老子》(《道德家》)里面说,明明我们有功劳,但是我们不居功自傲,这个功劳才在,才不会丢失。我们人生当中有的时候也是,帮了别人,不要挂在嘴上,挂在嘴上就没意思了。不挂在嘴上,人家也会记在心里。如果你做了好事老是摆在嘴上,人家也就不把你记住了。我们生活当中是这样,《老子》当中的说法也是这样。跟这个“回向”的道理有点相同。

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出,我们做了好事,做了功德,如果不回向的话,那只能得有限的福报。刚才说了,《地藏经》里面说了吗,不回向“只能得人天有漏福报,或成就二乘小果”。但是我们菩萨是大乘的,修功德是不为人天福报,不为小乘佛法,所以要一定回向给法界众生无上菩提,要布施给一切,这样的功德,福报更大。

另外,根据我个人的理解,“回向”也是发愿的一种。因为佛教是注重发愿的,大乘是学菩萨道的。大家学佛以后,发了菩提心以后要去行菩萨道,菩萨道总的来说就是四个方面,“四弘誓愿”,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四弘誓愿”是每个菩萨都需要发的愿,我们学习大乘佛法的人都要牢记和实践的。那我们做了一点好事就回向给法界众生,回向给无上菩提,这就有个非常好的用处,这是我个人认为,就是时刻提醒我们不忘记“四弘誓愿”。我们学佛发了愿以后要去做啊,不能忘记啊,所以时时刻刻都在回向,做了一点点好事都要回向,时刻提醒我们要行菩萨道。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门不推崇算命,为何却有《达摩一掌经》传于世呢

为什么佛门不推崇算命,却有《达摩一掌经》暗传于世呢...

在家居士可以常替亡者助念吗

问: 在家居士,可以经常替亡者助念吗? 大安法师答:...

如何看待孩子的教育

问∶ 您认为对孩子的教育从您的角度该如何进行? 慧律...

创业遭遇误解应如何调整心态

问: 创业遭遇误解和不支持应如何调整心态? 济群法师...

有精神病的人该怎么帮助他们

问: 1.对于家里患有精神病的人该怎么帮助他们?2.对...

重罪轻报,肉眼是看不出来的

问: 师父慈悲,弟子有个生活上的困扰,希望师父能慈悲...

如何对境不起分别心

问: 如何对境? 梦参老和尚答: 这位道友问我:如何...

海涛法师《辨意长者子经节录》

长者子辩意白佛言:人何因缘得生天上。 复何因缘来生...

没有福报,如何才能发财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和尚去挑水,却发现水缸怎么都...

真正的生与死

鲁迅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讲过这样一个富有寓意的故事:...

秋吃三种果最润燥

入秋以后,空气干燥,是秋燥症多发的季节,同样秋天又...

佛眼看战争

佛教故事中,当动物之间为了生存而争斗的时候,佛不惜...

只知行孝之显迹,不知尽孝之极致

孝之为道,其大无外,经天纬地,范圣型贤,先王修之以...

你敢信我就来--普陀山梵音洞

诸位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呢,我们来到了普陀山比较特...

念佛人很少往生的原因

在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听到...

净土法门实修之要径

阿弥陀佛西方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行持易而...

以上十事,都是做人失败的原因

朋友好心对我们说:你做人非常失败,我们听了不必生气...

只过几年你且看他

刚开始学佛想要改变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听到有人说,你...

庸医治偻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已经是庸医了,医病增病,越医越...

供养贤圣获福广

昔日,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有一天,阿那邠...

持心如大地

南北朝后魏时代,台山灵鹫寺,每到春天三月,依例举行...

六祖禅法之三句口诀

简略地介绍六祖禅法,有三句口诀,这三句口诀,就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