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上报四重恩,是哪四种恩呢

大安法师  2018/01/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上报四重恩,是哪四种恩呢

在回向时,大家常念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这四恩是哪四种恩呢?

对在家居士来说,就是天地、君、亲、师。原来传统社会,每家都有一个牌子,写“天地君亲师”。

第一是“天地”之恩,天地,属于乾坤两卦。大地,运载一切;天,以他的阳光雨露覆盖一切。一切众生沐浴着天地的恩德,树木花卉也沐浴着天地的功德,天和地给我们的恩德无以为报。天地无言,但我们却离不开天地。所以我们要感天地的恩德,对天地要有敬畏感。

现在颠倒的众生对天地都没有敬畏感了,以为人为的力量可以克服自然阻碍,改造环境,所以他就会污染环境,他就不服从天地的法则,最终天地就会给他应有的惩罚。这样人为的自然灾害已屡见不鲜。所以,我们对天地要有敬畏感,要报答天地之恩。

第二是“君”恩。传统社会就叫皇帝、皇上。能作皇帝,特别是远古的皇帝,叫天子,天之子。是来为百姓作师、作友、作君的,是有仁爱精神的,这些有福德的人才会作君。有这个君,我们的国土就有他福德的护佑,就有他智慧的治理,百姓才能够安居乐业。所以要报君恩。

第三是“亲”恩,就是指父母亲之恩。父母生育了自己,十月怀胎,三年哺乳,用尽千辛万苦使我们身体得以养育。所以一定要对父母亲知恩、报恩,就是要有孝道。

第四是 “师”恩,就是指对教我们仁义礼智等做人学问的老师,要感恩。这是对在家人来说,天地君亲师,四恩。

对出家众来说,这四恩是“亲”恩、“师僧”之恩、“国王”之恩、“檀越”之恩。

第一“亲”恩,是指父母。虽然出家,不能像在家人一样赡养父母,但父母让你出家,无非是希望你道业成就,能够对今生的父母乃至历代的祖先有一种超度,有一种出世间的利益。如果你不精修道业,世间的孝道又没有尽到,出世间的利益又没有给父母,那真是天底下第一罪人了。

那第二个恩,就是“师僧”之恩。师僧就是和尚阿阇黎,给我们授戒,给我们做亲教师,给我们讲经说法的这些师、善知识。你得要报恩。

第三是“国王”之恩,确实,出家众能安置道场,安心办道,国王就是大护法。

第四是“檀越”之恩,就是施主、功德主之恩。檀,就是布施的意思;越,就是他通过布施的功德,能够越度生死苦海。那一个寺院的建设,僧众办道,需要四事供养。这些供养、护持三宝、护持僧团修道的施主都是檀越。

人家来布施,无非是你在认真修道,他能种上福田。如果给了你四事供养,建立寺院,你在这里根本就不修道,你就不是一个真福田,就辜负了檀越布施的心了。

那就是“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的后果了。所以要报檀越的恩,就得要精进办道,成就出世间利益,要令檀越也得到出世间的利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放弃工作在寺院长期做义工可以吗

问: 弟子的独子三十多岁,他不想成家,向往出家,停...

佛教徒的择偶观 家庭就是道场

在网上看到有女居士发帖征婚,要建立一个佛化家庭,除...

精进念佛--最殊胜的报恩方法

佛在楞严会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么说;过去佛...

学佛法不是为了要过好日子

在座的大部分都是年轻的同学,大家发心出家有种种的因...

如何回向给被堕胎的胎儿

问: 如果由于医院检查出了胎儿有畸形,因而犯了堕胎...

从心里恭敬理解出家人

理解出家人吧!当今许多人对佛教不甚了解,对僧人存在...

学会从奉献中获得法喜

论语里面说: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我们天天...

出家人的三衣

三衣依佛教戒律的规定,比丘所可拥有的三种衣服,谓之...

念往生咒可以往生吗

问: 念佛没感应,念往生咒有感应,也念惯了,杂念少,...

助念只念佛是否太单调呢

问: 我们寺院想成立助念团,但《印光法师嘉言录》讲...

圣凡二力彰显净土景观

一、圣凡二力彰显净土景观 阿弥陀佛以本愿威神之力,流...

【推荐】每天醒后用十一问来反省自己

如果在黎明,早上你睡眠之后,你坐起来,在那种夜气清...

忘了我,成了佛

自我作为一种存在,其最复杂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那座...

佛陀身边千二百五十常随众的由来

佛经中常出现佛的常随众大比丘僧千二百五人,这一千二...

神童的叹然一笑

古时候有一位证到阿罗汉果位的修行人,住在深山中保任...

不管修哪个法门都能到极乐世界去吗

问: 不管修哪个法门都能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吗? 大安法...

应先无所住,而后生其心

我们在修行,从《楞严经》的启示,我想我们要建立一个...

大安法师:戒杀吃素的问答

问: 生活中有时经常应酬,怎能吃素呢? 大安法师答:...

佛法化导,救人心之陷溺

大凡一个国家之政治法律,无微不至,那还有不逮之处?...

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

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要看他会受。天欲福人,必...

少年时舍其不能有,老年时舍其不必有

取是一种本事,舍是一门哲学。没有能力的人取不足;没...

命可以算吗

站在佛教的立场,并不否定算命看相、星象、地理、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