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鬼道的众生有哪些呢

2018/09/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鬼道的众生有哪些呢

在中国民间,将七月十五称为中元节,鬼节,要祭祀祖先,思亲报恩。而在佛教,也会在这一天,举行一年一度的盂兰盆会。这法会以大目犍连尊者度母因缘为缘起,为解脱一切众生的倒悬之苦,度脱无始以来的父母师长,也有慈孝双亲的意味。这一天,还被称为“佛欢喜日”,因为佛在世时,许多人经过夏安居三个月的用功,证得果位,佛陀为弟子们感到欢喜,就以此命名。三种意义连在一起,就是“七月十五佛欢喜日开盂兰盆会度脱鬼道众生,民间由此称鬼节”。既然说到鬼了,不妨谈谈。

按佛教说法,鬼属于六道中的三恶道的其中一道,范围很大,遍其他五道当中。也就是说,地狱、畜生、人间、天都存在有鬼这种众生。经典中说:忉利天人因为憎恨心,一天,外出享乐回来,座位上竟坐着鬼,于是更生气,越气鬼越大越凶,由此可知天上也有鬼。但是欲界夜摩天以后,色界天以上没有。

鬼分有福德跟没福德的,有福德的比如山神、树神、乃至城隍、土地,《地藏经》、《金光明经》中所说的地神、坚牢地神等,属于此类。他们生前注重仁义道德,死后转生鬼道,护持人间,受民众爱戴、供奉,有福德有饮食,又称为多财鬼。

无福德的,就是居住在厕所、荒冢等不干净的地方,吃粪便、唾痰等不净食。所以,在佛教仪轨中,上厕所前,是要弹指发声,目的就是让他们回避。饿鬼则根本没有东西可吃,还常常受到大力鬼的鞭打、欺辱。目犍连的母亲,所堕入的就是饿鬼道,肚皮很大,喉管如针细,好不容易得到饮食,刚一入嘴就口出火焰,焚烧食物。哪怕以目犍连的神通力,也不能帮到,可见业力的强大。

有关堕入鬼道的业因,《天台四教仪》中说“谄诳心意,作下品五逆十恶,感此道身”。谄就是不直心,谄媚奉承,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诳是欺诳,勾心斗角,用种种不正当道手段欺人,做事为人不光明磊落。鬼喜欢黑暗的地方,一个人心中不光明,自然容易成鬼。

《正法念处经》中说“一切饿鬼皆为悭贪嫉妒因缘,生于彼处”。说到悭贪嫉妒,最深刻的是盂兰盆经中描述的一幕:目犍连见母亲饿的痛苦,将自己钵里的饭给她,作为饿鬼的母亲,拿到食物后的动作是,一手障钵,一手抓饮食。就是为了预防被其他鬼抢吃,她的第一动作是将钵掩盖起来。这种潜意识的动作,哪怕到了饿鬼道,还是这么根深蒂固,由此也能大概了解她堕入恶趣道缘由了。

堕入鬼道的,还有因为我执重的原因。活到七八十岁,临终时还是念念不忘家庭、眷属,乃至对自身的爱著。因此,做人的福报不够,不能转生人道,天上更不行;恶业又尚不足堕地狱、畜生;又因为一念的执着,只能生在鬼道,守着原来的地方。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亲人去世后,还会托梦,肚子饿了,家里漏雨了,活着的亲人去烧些纸、祭祀下,修补坟墓,就好了的原因。他们属于鬼道的少财鬼,有个居处,也有少量的饮食。

几种能堕入鬼道的业因,并不是只作为知识来看待。谄诳也好,悭贪嫉妒也好,执着也好,都是需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习气。这不仅有助于个人未来的生处,哪怕活着,也能为个人品德修养加分。一年一度的七月十五,供僧培福、超度过去父母宗亲固然重要,但对活着的亲人更加孝顺奉养,也是极为需要。

对鬼道有所认知了解后,真正断除去往那里的业因,才是真正过节的意义所在。更何况,根据天台宗十界互具的说法,一念心的作用,可以在凡圣十道中来回,那么如果具有鬼道的心念,哪怕身在人中,心已经是在鬼道了。不得不谨慎。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透视轮回生命的状况

以蕴为观察对象 所谓认识生命的状况,说到底就是认识蕴...

临终是超凡入圣,还是继续轮回

民国十二年阴历五月廿八日,大师收到会稽道尹黄涵之居...

生死轮回淫为首

近年来,色-情泛滥,青少年男女同胞,色-情犯罪之事,...

妄想就像工画师,画你来生的相貌

我们上一堂课强调了生死轮回的根本,就是为什么我们会...

摄受之力与念佛之诚

如来一代所说一切法门,虽则大,小,顿,渐不同,权,...

宁生边地疑城,不去六欲天宫

唐代的道昂法师、慧光法师、寿洪法师,他们确实在修道...

无常、因果、业力、轮回

● 世间的事情就像水中的波纹一样,一波未平,一波又...

智者归命得正道

从前,有位婆迦利人来到古印度中部,当时中印度国王任...

佛教小常识

【一、寺、院、庵】 寺,在古代本是朝庭机构的名称,...

寺院每次过堂,为何要给众生出食

在寺院过堂的居士都会看到,吃饭前大众要唱《供养偈》...

日光菩萨的圣号由来

农历十一月十九是日光菩萨的圣诞。 日光菩萨的名号,是...

二时临斋仪中的「三德六味」是何含义

佛教徒都知道,出家人在早、中饭前都要唱念二时临斋仪...

此一心法,诸佛成道之本

觉树根株。教门头首。 此一心法。诸佛成道之本。菩萨悟...

如何让孩子也来学佛

问: 请师父开示,小孩子经如何让他走入佛堂念经,或...

在餐桌上培养孩子良好习惯

有人说,从一个孩子在餐桌上的吃相,就可看到他背后家...

杀生戒解说

杀生戒:不杀生戒。生是有情生命,杀是用各种器具,断...

禅净二宗的区别

我佛说法,契理契机,因群机不等,故施设有殊,虽方便...

不是业障消不了,而是虔诚心不够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怎么样来修行礼拜的功德呢?我...

宣化上人:改恶迁善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

豪贵学道难,英雄到老皆归佛

所谓豪贵学道难:意思是,富贵的人,他不关注无常,不...

爱吃素食的康熙

中国皇帝的膳食讲究山珍海味、色香味俱全、奢华气派,...

业因有别所受各异

众生的业力不一样,我们现在是人,我们看到水是水,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