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偷懒实际是损了自己的福报

如瑞法师  2018/09/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偷懒实际是损了自己的福报

在《阅微草堂笔记》里面,清朝的纪晓岚记载了一个公案。他认识的一个人,给他讲了这样一件事情:有一个书生文才很好,但屡次考试升迁等等都落地,也没有提拔他去做官。后来他当一位教书先生,开私塾,收人家学费来教这些孩子们。

有一次他生了病,好像迷迷糊糊地来到了一个衙门的跟前。他一觉醒,想这可能是阴曹地府。进去以后,判官就告诉他说:“你就要死了。”这个书生不服气,说:“我一生没有做什么大的过失,为什么我这么年轻就要死掉呢?”

那判官就说:“是,你没有做坏事,但是你办私塾、收学费、教学生,却没有尽心尽职地来教。虽然你的寿命还在,但是你折了自己的福报,你的食禄没有了。”这个意思就是说,寿命没尽,但是在这个世间没吃的了,没吃的那不也得饿死吗?听了这个话,他无言。确实,他教书只是说收了学费应付于教书而已,并没有真正地尽到为人之师的责任。

因为老师在世间,即使当国王,类似于当现在的国家元首等等,也都是离不开老师的,所以历来尊师重道是非常重要的。大家尊重老师,就是因为世间的老师能够给予学生知识,解惑授业等等,那出家的老师要负责人家的法身慧命,因此没有尽到老师的责任会损自己的福报。那以此类推,我们每个人,应该做的没有积极努力地去做,也许你有时候就想我能躲就躲,反正也不要表现得那么积极,你偷懒了,实际是损了自己的福报。

就像我们出家人,出家人受十方的信施,就是要做到出家人应该做的事情,怎么样自利利他、恪守本分。如果我们没有好好地做,该随众不随众,该诵经参禅念佛,没有尽心尽力地去做,也在折我们的福报。为什么有时候多病缠身?实际也是要好好地反省:我有没有尽心尽责地做到我应该做的事情?

每个人都应该很好地来反省。作为在家人,刚才说到,即使我现在有福报,属于父母的恩也好,或者六亲眷属朋友的帮忙也好,也都是自己修来的那份福报。如果我们只知道受用,而不知道来知恩报恩,那我们的福报就会受用一点少一点。

通过这个公案是让我们明白,人生在世为什么福是寿之依呀?就是你的寿命要依于福报的。一种寿命尽了,这个人要死;一种这个人福报尽了,他要死。因此明白了这个道理,如果我们能积极地来听佛的教导,能好好地和人们广结善缘,真心实意地打自内心里来为我们身边的人,来为众生着想,从心的深处思惟,天天能够来修正自己不好的行为,不好的语言,不好的心念,这都是来培养我们的道德,增进我们福报的。

话还回到那位书生那里。既然判官已经告诉他,因为不作为,没有尽到自己为师的责任福报没了,那他醒过来回想一下刚才的情景,就通知六亲眷属,一些认识的人来到他的跟前。他把这件事情告诉大家说:“以我为戒,希望大家都能够遵守职责,一定要尽心尽力地做好自己的本分事!”说完他就咽气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如瑞法师文章列表

真正的富贵

佛陀入涅槃五百余年之后,在古印度地区有一位国王,修...

在家佛教徒可以经商吗

佛教徒可以经商。而且佛陀释迦牟尼在世时就有许多经商...

社会交往字诀——教你建功立业

(一)谦字诀 处世唯谦字了得,若一味狂妄自负、骄傲...

把福报留在法界将来好修行

要修行,不要求世俗样样都要。很多人念经,做功德很多...

成为一个有信仰的企业

做企业家最需要知道两个词:一个是感恩,一个是结缘。...

现在偷的每一个懒,都是给未来挖的坑

最近单位在搞各项突击检查,大家都忙得手忙脚乱的,因...

「五福临门」从何而来

古人视五福临门为祥瑞。所谓五福,即长寿、富足、康宁...

如何看待「无奸不成商」

问: 对于无奸不成商这句话,法师有什么看法与见解呢...

水多不饮

常常有人说,我们是凡夫呀!那有资格学佛,学佛的人必...

「佛顶尊胜陀罗尼咒」的故事

有位名叫善住的天子,经常游戏于亭台楼阁中,享受天上...

佛为生漏梵志说法

往昔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当时有位名叫生漏的梵志...

多行善事必有善报

《三字经》中只举了两个教子模范的例子,一个是为子三...

一函遍复讲记

这篇普遍答复信众的信函,语言虽然拙朴,意义都是依据...

佛学常见辞汇(十三画)

【乱心】 散乱的心。 【乱善】 乱心所做的善事。 【...

烦恼太重,是你想太多了

我们看第三段的烦恼浊。烦恼浊是由想阴引生的。想的意...

孙俪:信仰让我更尊重生命

信仰让我更尊重生命 孙俪短短的发型利落又俏皮,简单...

改变现实人生的三步骤

生命很宝贵,在宝贵的生命里却有很多痛苦,而这些痛苦...

大安法师:八万四千法门只须净土一法就可以吗

问: 藏传净土法门,特别强调往生事因,明观福田 积资...

佛者觉也,是觉悟到什么呢

我们前面讲到佛者觉也,那么到底觉悟是觉悟什么事情呢...

心力?业力?自然力

平日生活安逸的人们,难以体会人生之苦;总是当无常发...

倘欲即生了脱,当专主净土一门

阁下欲了生死大事,况复年临知命,来日无多,又无知识...

佛陀照顾老病比丘

佛陀在世时,他慈悲爱护一切众生,贫困的、病苦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