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若能忍辱不起瞋心,最终还是自己受益

星云大师  2019/01/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若能忍辱不起瞋心,最终还是自己受益

世间众生同父母,我如男女行孝养;

被他打骂不瞋嫌,勤修忍辱无怨嫉。

---《心地观经》

这首偈语旨在说明佛教的报恩主义,特别是报众生恩。佛教常讲「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四重恩是指父母恩、国家恩、三宝恩,还有众生恩。

为什么要报众生恩呢?

我们在多生的轮回里,一切众生都有可能是我们过去世的父母,曾对我们有恩,因此要报答众生恩。

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报答呢?就如偈中所云:「世间众生同父母,我如男女行孝养」,意思是对待世间众生,要如同对待父母一样,视自己如一切众生的儿女,应当对众生奉献、孝养,行仁慈。

「被他打骂不瞋嫌,勤修忍辱无怨嫉」,就算受人打骂也不怀恨,为什么?一切众生就像是父母,儿女受到父母打骂,怎能心怀怨恨、处处计较呢?还是要忍耐接受。

在这首偈语里,一方面说做子女的要孝养父母,另一面也提到,对一切众生莫起瞋恨心,若能忍辱、不起瞋心,最终还是自己受益,比方说:

第一、能息事宁人:

所谓「忍一口气海阔天空,退一步想风平浪静」,很多人我是非,只要能忍耐,纠纷最后就能无形中化解。

第二、能增长德慧:

对于别人无理的吵闹,如果能够忍耐、接受、化解,不仅增加自己的力量,也提升自己的道德,增长智慧。

第三、能消灾免难:

人生最大的修养就是忍辱,布施、持戒的功德,都远不及忍辱;忍的功德很大,可以让人消灾免难。

一个老是不能忍耐的人,会经常招灾惹祸,能忍下一口气不计较,可以消灾免难。

所以,如何报答众生恩?《心地观经》这首偈语明白指出:对众生应奉献、孝养和慈悲;若众生无明,对我们讥讽、打骂,则不必太过计较。只要能坦然以对,以忍为力,必定有助于人格提升,消灾免难,增进福德与智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星云大师文章列表

人生在世,为何当忍

关于忍,古人是很有研究的。譬如,小不忍则乱大谋,戒...

用回忆来伤害自己,是人类非常大的矛盾

甲乙二人吵架,然后各奔东西,甚至甲离开此地到了另一...

这才是真正的苦行

战胜烦恼困苦最胜行。我们修忍辱度又是能够战胜我们烦...

面上无嗔供养具,口里无嗔吐妙香

无著文喜禅师是唐代著名禅师,他七岁出家,参访善知识...

当别人指出我们缺点毛病的时候

行菩提心的第三个学处就是忍辱。修忍辱非常的殊胜。别...

抑制我们的怒气

从前有位富有的寡妇,在社交圈内以乐善好施闻名,她有...

不说最后一句话

有位高傲的富婆,在一家非常昂贵的餐厅里,一直抱怨这...

国王与龙

凡夫常常只懂得照顾寿命,不懂得照顾慧命。在生命过程...

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的建立》

第一篇 从人道到佛道 壹前言 佛教是以人为本的宗教,...

人生在世,留一点帮助别人

佛经里有一则譬喻故事,在印度有两个妇人,同时得到一...

星云大师:将来要做什么

青少年的时候,同参道友三五成群经常讨论著:「将来要...

行善要趁早,求法要及时

行善要趁早,求法要及时,我请问大家:你们在这短暂的...

念经总走神,如何克制不断升起的念头

问: 请问师父,念经时,比如念《金刚经》总会走神,...

大安法师:为什么发不出厌离心

净土三资粮信愿行中,愿的本质内涵就是厌离娑婆、欣求...

贼计状元才

有一位老婆婆,家境十分贫穷,仅有的财产就是一条毛毯...

你的心跟三宝有很远的距离

持诵地藏菩萨、恭敬地藏菩萨,这位菩萨能够让你持戒坚...

百世跛脚今成罗汉

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侯,有一施主与妻子过着美好的生活...

去除无明的习气

人从无始以来,常因无明和习气而使得自己意乱情迷、颠...

圣严法师《对处事态度的开示》

我十几岁在上海念佛学院的时候,除了上课,也做很多杂...

找回我们生命的根

生命,很简单的一个词,简单到一个小朋友也会天天挂在...

大安法师《四心念佛决定往生》

诸位大德比丘、诸位居士同修: 今天是佛七的第一天,...

略述在家戒律的现代意义

在这个科技与经济高速增长的现代社会,人类的物欲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