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顺境逆境都不能忘记求生西方

宏海法师  2020/02/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顺境逆境都不能忘记求生西方

“谛法师专修净业,予料其必得大利益。以彼撑持道场种种心,皆死尽无余。”

那么从这篇文章中,我们要读懂几个要点:一个是意识到这几个难,我们一方面已经具足了,另一方面具足了,我们要知道得来的不易,要珍惜,人身呀,佛法呀,那么既然这样的话,既然珍惜要了生死,那么就一定要专修净业。

专修净业,能够修的起来,必须有具足因缘,这个因缘一方面是我们亲近专修净业的善知识,另一方面还要远离有可能毁坏我见地的一些俗情俗友或者是恶知识,这也是这篇开示的核心点。

因为我们现在很多时候并不是善知识,恶知识,怎么评判,最起码一个,如果你跟他打交道,越来越俗情,越来越人情,那就不对,如果他对你的影响越来越往道上汇,越来越让你觉得惭愧,越来越觉得无地自容,觉得人家修的好,人家这个信心足,人家这个戒律上清净,那这样的话,才应当是近朱者赤,而不是近墨者黑。

第三个要点就是,印祖开示希望能够念念在道,随忙随闲,不要离弥陀名号,这是第三个要点。

不要离开弥陀名号的话,我们现在每个人是可以这么去操作的,因为很多时候大家会忘却,这就得练,每天就是关注到念阿弥陀佛。可以说这是一个道人的头等大事了,那么你如果把头等大事摆在第二位,那都是不对的,顺境逆境不忘往生西方,任何境界来的时候,逆境来了越发提起厌离娑婆。

就像韦提希夫人,儿子要往死里弄她的时候,才想起浊世太恶了,她要生无忧恼处,这个不是反而成了道业的增进了吗,顺境来了,要谨慎,要警醒,为什么,因为好景不长。我就常吃这个亏,你要知道,只要有一点舒服的话,可能你就已经不对了,你要觉得这个地方啊,咱们这就算父母之邦,没有舒服,要苦的你,这种五阴炽盛,念念都是苦,出口气都是苦,活着都是苦,大家不要错解这个法。

如果你心到过这了就知道了,你甚至有时苦的这个世界你都投入享受不进去,必须往生,念念你都歇不下来,这种享受心歇不下,那才对了。不知道有几人能够曾经到过此处,反正希望大家尽情的努力,这是第三个点。

那么第四个点就是印祖从谛闲法师和大德来讲,我们去学习祖师或亲近大德,要向他学习他的这种风骨,他的这种道量,而不是去学习他,也要跟他一样。我们现在不要说出家人了,很多居士走着走着就想当出家人,干出家人的事,做出家人每天该做的这些法务。

所以有时候害怕,我们现在说你当个义工,你就老老实实,少说,多为大家服务,默默无闻的,本来觉得修的还以为可以,那么一旦我跟你说做了义工给大家服务,他就以为当了头了,吆三喝四的一天不知道自以为是,殊不知就因为这个,又种下了多少罪业。

你看印祖就给他这个小和尚说,你不要学老和尚的做派,你现在还没到人家那地步。

最后一个第五个点,你看印祖又要闭关了,谛闲法师偷心死近无余了,也就让一个真正的念佛行人,应当死尽偷心,方能出尘,方能出这个滚滚红尘。

印光大师文钞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现生发愿持名,临终定生净土

问,今发愿但可云当生,何名今生。答,此亦二义。一约...

人生必看的「四个地方」

一是去医院看看,知道健康的重要性。 看看哪些受病痛折...

念佛人为什么要修习出离心

我们先谈一谈念佛的人为什么要修习出离心,如果不修习...

大安法师对萧平实若干种净土著作的辨析

问: 弟子最近在福州寺院看到上海佛学书局出版的《念...

宝王三昧论

一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易生。 二处世不求无难...

临终时是否必须有正念才可往生

临终时是否必须有正念才可往生极乐世界?这个提法本身...

净界法师:把顺逆境当成我们往生的资粮

一个人禅净双修的心态,他对人生跟我们一般人不太一样...

用念佛机念经或念佛,作用是一样的吗

问: 请问用念佛机念经或念佛,作用是一样吗?特别是念...

生死大事未明,如丧考妣

示石镜一禅人 古人为生死大事不明,走向山中吊影单栖,...

世间苦事无量,佛法能使人离苦得乐

要说佛法能使人离苦得乐,先来说明苦,迫恼身心,使人...

念佛法门的殊胜

念佛法门是非常的殊胜,因为我们这些众生对参禅、学密...

有三种事可招致社会上对你的怨恨

【狐丘丈人谓孙叔敖曰:人有三怨,子知之乎?孙叔敖曰...

学佛人的一天--从供养开始

供养是佛弟子一天当中出现频率极高的行止,举凡早课前...

圣严法师《运用所缘 精进奉献》

很多人见了面都会说:因为我们有缘,所以在一起工作;...

念佛相应的秘诀

一念相应一念佛,体现了净土法门的一个本质特点:以佛...

这个是你学唯识最重要的功课

基本上,我们凡夫对人生的因缘的观察,跟佛法所谓的因...

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

若每天都会看见众生过失或是非,那就要赶快去忏悔,因...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净土

问: 请法师开示,您提到我们净土行人总以为自己有净土...

夫妻之间亦要有礼仪

夫妻之间的结合,家庭的建立,乃上关风化,下继子嗣,...

理跟事不能分开

佛法分为两个部分:一个叫事,一个叫理。事就是事物本...

佛弟子不能吃肉的经典依据

《大乘入楞伽经》 佛言:『大慧!罗刹恶鬼常食肉者,闻...

势利的世间

世间有富贵贫贱和好运恶运。人的内心也有贪嗔痴和奸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