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莲宗十二祖彻悟大师画传

2021/01/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莲宗十二祖彻悟大师画传

一、幼而颖异,发出世志

彻悟大师(公元1741-1810年), 讳际醒,字彻悟,一字讷堂,又号梦东,京东丰润(今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人,俗姓马。大师幼而颖异,长喜读书,博览经史。二十二岁时因大 病深感幻躯无常,发出世志。病患痊愈后,即剃度出家。

莲宗十二祖彻悟大师画传

二、参学诸方,圆解顿开

大师参学诸方,听隆一法师讲《圆觉经》,明其大旨;听慧岸法师讲法相,深得妙要;听遍空法师讲《法华经》等诸经典,圆解顿开。又参广通寺(位于今北京北下关)粹如纯翁,嗣法为临济三十六世、磬山七世。

莲宗十二祖彻悟大师画传

三、归心净土,专修念佛

大师后婴疾病,以念佛而得治愈。继思念佛一门,文殊、普贤等诸大菩萨,马鸣、龙树等诸大祖师,智者、永明、楚石、莲池等诸大善知 识,皆羡归心,遂终止参禅,归心净土。

莲宗十二祖彻悟大师画传

四、精进修持,莲风大扇

大师修行中律己甚严,其斋号为『尺香斋』,将每日会客时间限定在一尺香的时间之内,超过时间便礼佛念佛。大师领众精勤修行,莲风大扇,远近仰化,道俗归心。

莲宗十二祖彻悟大师画传

五、同甘同苦,兴建道场

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大师退居红螺山(今北京市怀柔县城北)资福寺,打算于此终老,四众弟子依恋追随者甚众。大师为法为人,始终无厌倦之心,于是便收留大众,与大众同甘共苦,担柴运水,泥壁补屋,遂成一念佛道场。

莲宗十二祖彻悟大师画传

六、交接住持,永遵规矩

嘉庆十五年二月,大师辞山外诸护法云:『幻缘不久,人世非常,虚生可惜,各宜努力念佛,他年净土好相见也。』后回红螺山,命弟子预办荼毗事,交接住持位,并嘱弟子凡其所立规矩,永宜遵守。

莲宗十二祖彻悟大师画传

七、净土相现,决意西归

圆寂前半月,大师觉身有微疾, 即命大众助称佛号,见无数幢幡自西而来。大师云:『净土相现,吾将西归矣。』众弟子求师住世,大师云:『百年如寄,终有所归,吾得臻圣境,汝等当为师幸,何苦留耶?』

莲宗十二祖彻悟大师画传

八、安详入灭,瑞相纷呈

嘉庆十五年十二月十七日,大师云:『吾昨已见文殊、观音、势至三大士,今复蒙佛亲垂接引,吾今去矣。』大众念佛愈精勤。大师面西端坐合掌云:『称一声洪名,见一分相好。』遂手结弥陀印,安详而逝。众人闻到异香盈空。荼毗后,获舍利百余粒。

莲宗十二祖彻悟大师画传

九、净土正祖,不灭法炬

大师将『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十六字,楷定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堪称慧眼烛照。大师解行并进,瑞应超卓,有《梦东禅师遗集》流通于世,不愧为 五浊恶世的不灭法炬。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推荐】全家人往生西方,成为真正的净土眷属

陈性良,字锡周,是印光法师的在家弟子,与印光法师因...

往生的最核心利益--阿鞞跋致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

弄清楚往生的条件

最近有人很紧张、很沉重地告诉末学,说台湾某大助念团...

念佛法门要知他力即自力

蕅益大师对信心的诠释用了六信:信自、信他、信因、信...

念阿弥陀佛的利益

莲池大师曰: 专持阿弥陀佛名号,优胜持往生咒;亦胜...

念佛行人首先要把人做好

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

一心三观和净土宗的临终正念有何关联

净土宗是比较特别的法门。我们一般人的修行是要靠自己...

念佛人有病当全身放下念佛求往生

汝母年高,于净土一法,未能认真修持。宜常与谈说六道...

畏苦勤念佛 安详离娑婆

我们最初来到世间是一个人,最终离开世间也是一个人,...

供养沙门狗得餐,转生王女见心欢

中印度佛法盛行的时候,有一位虔诚的居士,每天发心供...

别摔在熟悉的路上

朋友是位载客司机,每天都要开着面包车往返县城。有一...

【推荐】微笑地面对人生中痛苦和考验

这是一位冒著生命危险,来参加斋戒学会的老菩萨的故事...

在家居士做三时系念超荐亡人如法吗

问: 在家居士做《三时系念》给别人超荐亡人,如法吗...

不杀生的内涵

很多人对杀生的内涵不能正确理解,或是认为,牛马猪羊...

好好参一参腿疼的是谁

常怀敬畏心 三千威仪,八万细行,总不出行住坐卧。禅堂...

忘记是风度,舍得是智慧

只有懂得感恩和珍惜的人,才能获得人生最大的收获快乐...

学佛不是不顾家庭,而是让人看破

在学佛的过程中,绝对不可以单顾自己不顾家庭,那是不...

念佛是无上良药

【念佛调养生息】:一声佛号,调养生息,心平气和,平...

圣严法师《结了恶缘怎么办》

我们要广结善缘,不要结恶缘。因为一旦与人结了恶缘,...

修行是为了找到自己

修行是什么,是不是一定要脱离生活跑到庙里拜佛念经呢...

虚云老和尚与具行和尚的故事

清光绪三十三年,有一个其貌不扬的朴拙青年,穿着一身...

学佛后是不是一定得受五戒

问: 学佛以后是不是一定得受五戒? 成刚法师答: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