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一心三观和净土宗的临终正念有何关联

净界法师  2020/09/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一心三观和净土宗的临终正念有何关联

净土宗是比较特别的法门。我们一般人的修行是要靠自己的力量,慢慢地慢慢地,点点滴滴,把烦恼跟业力给消灭了,然后那个果证才会出现。没有一个人说是不断惑可以证真的,都是先断惑再证真。我再讲一次,惑要断了以后,真才会出现。

所以,所有的果地功德都是要消除无始业力、清除所有的烦恼,那个果地的功德才会出现。只有净土宗很特别,它叫带业。什么叫带业?表示你这个业在。那么怎么带呢?就是说,在业力没有清除之前,烦恼没有清除之前,你却受用跟法身菩萨同样的待遇。

所以这个就不可思议了。那不可思议,当然,某种程度是因为弥陀本愿的摄受!

弥陀的准备这个我们就不谈了,佛陀当然花了很多心血了,花了无量劫来去规划净土,去创造这个名号。现在我们谈我们的责任,我们要做的这一块。

净土宗,你说它容易,它也很容易;你说它困难,其实它也不容易。因为你要把人生做一个圆满的收尾,你这个业才能带走。就是这个水流,从过去流到现在,这个水流已经流了可能百千万劫了,你无量劫轮回到现在,这个水流你要做一个收尾了。因为往生净土那是另外一个道路。

诸位!你过去所造的善业都不足以庄严净土,因为那个有漏业不可能招感极乐世界依报庄严、正报庄严、时空无尽。那跟你的业力一点都没有关系,所以你的业全部用不到,它是两个不同的跑道。

诸位!落入娑婆世界跟往生净土,是不同的世界,一个是有漏国土,一个是清净国土,你修行等于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所以,求生净土,意味着你要把娑婆世界的因缘结束,极乐世界的因缘打开,才会求生净土。

我再讲一次,如果顺着生命的水流,没有一个人会往生。就是,你要把过去无量劫来有漏的业力——到此,好,做一个收尾了!这个业要收尾。第二个,忆佛念佛,开启另外一条道路。这等于是一个跑道的大转变。

开启极乐世界这一块,我相信容易做到,反正你忆佛念佛,把极乐世界的《观经》拿出来读一读,极乐世界正报想、依报想。在心中不断地忆念十法界十如是,它的如是相、性……因、缘、果、报就出现了。极乐世界的相状一转,极乐世界的因果就出现了。开启往生的跑道,这一块不难。

最难的就是,你娑婆世界的生命怎么收尾,这不容易。诸位!我们无量劫来一直在娑婆世界待着,我们跟很多人有因缘,我们跟很多事很熟悉,不是说你说走就走。太熟悉了!其实业是没有自性,不是业不容易带走,是你的心收不起来。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其实,你心要收起来,业就收起来。但是关键是,你今天一个生死凡夫,一个有感情的人,你在娑婆世界待那么久,你说走就走?今天如果没有一念心性的清净心的安住,我看你的心不容易收起来。

你说,我的心收起来,业就收起来。没有错,是的!那你娑婆世界心怎么收起来?我们今天看所有的凡夫死亡的人,你去看现场,没有一个人心收起来的,每一个人都说,我实在不应该死,我还不想死。

是不是这样?哪一个人说,欸,太好了!我本来就要走了。有没有这种人?我看没有。就是说,为什么我们有来生?就是死亡到来的时候,你的心还在娑婆世界,所以你的心态会投生到下一生去。因为你的心是相续,所以你的业只好相续。业力相续,果报就相续。

那么,现在净土问题来了。就是说,净土宗难就难在你娑婆世界怎么收尾。你告诉我你怎么收尾?你用什么理由来收尾?

你说,我用苦谛的方式收尾。可以!但是你不用心性来收尾,你有两种可能:第一个,你没办法收尾;第二个,你用极端的方式收尾,用断灭。我恨透娑婆世界,我受够你了!你这样收尾也是可以。你用所有的不好的名言去诃责娑婆世界,但是你未来会付出代价,因为你迟早要面对因缘所生法。

所以,今天你不安住一念心性,你有两种可能:第一个,你很难收尾,你收不了手;第二个,你用断灭式的、不正常的方式收尾,那你后面就要付出代价。

所以,我们现在是怎么样既能收尾又能够不伤害我们的菩提心,未来还可以对接?我认为一念心性是最好的方式了。就是,我本来就没有生命,什么收不收尾。这样懂吗?这句话你们听得懂吗?我本来就没有生命,谁跟谁收尾!是吧?

你今天如果不站在心性,你站在因缘所生法来看人生,那就不是这个态度,那就不是本来就没有,那就本来就有了。

所以,临终的时候,我们合理地推论,我们会遇到很多很多人生的影像出现。你是站在什么角度来面对它?你要面对因缘所生法,那它就是你过去的美好回忆,你很难不掉进去的;你站在一念心性“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些美好回忆本来就没有的,你可以轻松地走过去。

当然,你要不安住一念心性,你恐怕走不过去了,这一关你就走不过去了。

所以说,《法华经》不但是成佛,其实对净土宗也很重要。你站在一个宏观的角度来看人生,它就是一个水泡;你不站在宏观的角度,你落入水泡里面,那你这个水泡就不好处理。当水泡要破的时候,你最好是站在水泡外面来看它破。你如果自己住在水泡里面,你说水泡破的时候,你保持正念,我看很难。

正常情况,我们每一个人临终的时候,除非你修到业尽情空,合理地推论,凡夫临命终绝对不会平静的,或多或少。那你怎么走过那一关?那一关可能只有十分钟、十五分钟,你走过去阿弥陀佛就出现了。但是,如果你走不过去,那对不起,是你自己没有把业力处理好!

所以,临终的时候会有一段时间,是阿弥陀佛还没有出现之前,会出现很多很多的过去的影像,那就看你走得过走不过那个临终的关键时刻了。你能够走出心中的妄想,那当然迎接你的就是弥陀的光明;那你走不过去,那就来生再来了。这个时候一心三观对你就很重要。养兵千日,用在一朝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往生时都是阿弥陀佛亲自接引吗

问: 请问法师,往生的人都是阿弥陀佛亲自来接引吗?...

五种因缘加持往生者不退转

有人就问,我们都是业力凡夫,具足见惑思惑了,常常起...

观想念佛,观之事且从缓行

持名一法,最为末法透机之法。善导虽疏观经,实最重持...

人当临终,唯此事为之有益

【原文】 人当临终,唯同声念佛为有益。若识心未去,沐...

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必定兑现这个愿

念佛人临命终时,注意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发愿都是临命...

现生发愿持名,临终定生净土

问,今发愿但可云当生,何名今生。答,此亦二义。一约...

念佛不要求大富贵

另外,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咱们大家修行,一定要生正信...

急于见佛之念易着魔

急于见佛之念易着魔。是急切的想看到佛,这种念头非常...

成佛路上的难行道与易行道

我们修习成佛之道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是完全仰仗内心的...

学佛不是为了衡量对方

导语:佛法讲求的是反观自性,如果当成学术来研究或批...

圆瑛法师:念佛能消业障

一切众生。自从无始一念妄动。而有无明。从迷积迷。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长命报

佛说有十种善行能使众生得到长寿的福报,其中五条都围...

【推荐】星云大师《放下身段》

处境愈顺遂的人,一旦不如意的时候,他就放不下。在感...

为畜生道念佛有用吗

问: 有时看到畜生道的众生,我们在心里为它默念阿弥...

圣严法师《禅的本质》

在开始讲这个题目之前,先澄清一个观念:禅是不能讲的...

念佛是否以摄心为上

问: 若有安静的时间总想看经书听开示,请问师父,是...

露地安然坐白牛

三车已息驰求念,露地安然坐白牛 省庵大师《劝修净土诗...

气盛不谦虚的后果

雪公老师在世时,曾不断勉励学生要培养眼力,扩展心胸...

言语不带刀,但却能刺入人心

前世常说妄语的人,今生就会常被别人毁谤或欺骗。比如...

济群法师《出家人应当具备哪些素养》

作为出家不久的年轻僧人,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必须逐...

唯念佛一法,最为方便

原文: 念佛一法,乃背尘合觉,返本归元之第一妙法。于...

欲到无求品自高

古语说:有容乃大,无欲则刚。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