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诸佛境界,实是吾人各具境界

蕅益大师  2021/02/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诸佛境界,实是吾人各具境界

圆顿大法,尘劫难闻,得与胜会,确是多生善根深厚,切勿作容易想。

每见多人于殊胜事,种种障难,或俗累,或病苦,或父母师长,或子孙眷属,无量缠绕,阻断良缘,空具信慕,莫遂雅怀。

及至得无障难者,反或信慕浮浅,衣衫不整,触手捉经,如措大对举业相似。又复惟记名言,专喜贴句,依文解义,甘为三世佛冤,钓利沽名,永背一乘出要。不惟入宝山而空手便回,正恐失袈裟而万劫难复。好因缘是恶因缘,此之谓也,岂不痛哉?

然翻手覆手,本无二手,切勿因噎废饭,便谓离了讲社,方可修行。须知如来说教,诸祖弘经,并是开众生眼目,作劫浊津梁。若不向此中著眼,便是盲修瞎炼。

今欲不犯末世恶习,不负往因现缘,第一要信得诸佛境界,实是吾人各具境界,本无差别,不生退怯。第二要仰企诸佛,惭愧己灵,句句会归自身,不可说食数宝。第三要虚心乐善,凡同会中稍有长者,皆师之友之。第四要悲愍一切,凡相知者,可以此意相儆,不惜苦口。第五要恕人厚己,凡同会中有不如法者,生哀怜心,勿见其过。

应识破近时学者,有二大病:一者见他人放逸,生随流心;二者见他放逸,生憍慢心。虽清浊稍殊,增长生死则一,甚可惧也!

惟贤契品格淳厚,机缘顺适,诚夙有灵苗,方堪如此。自利利他,不卜可知,聊尽刍荛以益明圣耳。水林德輶诸公并社中同心者,皆可以此柬似之;余不同调者,则不必增其障嫉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蕅益大师文章列表

既然理即是佛,我们与佛又有何区别

《楞严经》说:理则顿悟,乘悟并销; 事非顿除,因次第...

迟早都要成佛,为何还要去极乐世界呢

问: 佛说,一切众生毕竟成佛,在佛不增,在众生不减。...

【推荐】迷悟的不同为何就会创造十法界呢

为什么迷悟的不同就会创造十法界呢?这个概念就值得我...

业力感召、自心显现

同样一杯水,六道众生以及佛菩萨所见到的是不同的。地...

但以迷而未悟,故长作众生

众生心性,与佛无异。但以迷而未悟,故长作众生。华严...

只念佛不学其他经典可以吗

问: 有很多人动员我们,不要学《金刚经》、《楞严经》...

大悲咒的功德从哪里来

我们今天先讲到这个地方。三卷过以后,整个《楞严经》...

佛心本有

有一学僧请示盘珪禅师道:我有一个天生的毛病-气短心...

【推荐】人人只知有强冤家,而不知有软冤家

佛法不是送人情的,不同世间法,可以作人情送。古人云...

「自赞毁他」与「说四众过」

这个口业我们解释一下。在菩萨戒是很重视口业,诸位!...

了幻法师:如何当好妻子

如何为妻,佛陀教诫甚多。如佛言:女人当一心向夫,不...

无所事事绝对不是自在

常常听到人们说被工作和日常的琐事困住,没有过上自己...

要真为生死,而发菩提心念佛

念佛道理讲起来很多,现在说一总纲乃:真为生死,发菩...

多欲为苦--警惕欲望的祸患

多欲为苦,意思是说:众生从无始劫以来,对欲望贪求无...

梦参老和尚在93岁寿诞上的法会开示

2007年7月15日〈农历6月初二〉,适逢梦参老和尚寿诞,...

佛陀最后的教诲

昔日佛陀在古印度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弘法,当时,舍利...

宣化上人:最大的毛病是什么

最大的毛病是什么呢?就是愚痴和爱。 人最大的毛病是...

为什么要福慧双修

由于末世众生愚痴太坚固,所以修行不容易成就,更无法...

诸有为法如幻化,亦如聚沫非坚牢

诸有为法如幻化,亦如聚沫非坚牢,如空注雨起浮泡,自...

不看轻别人,也别看轻自己

我们时常拿自己和别人比较,看到别人强过自己,就会产...

日日熏修净土法门,正身端坐而往生

原文: 如湛,姓焦,永嘉人,母梦见宝塔,而湛生。幼试...

自心宝藏的探索

快乐的主因和外缘 快乐之道在哪儿呢?在我们自己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