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证严法师《调伏人生二十难》第十五难,不说是非难

证严法师  2011/03/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佛说人有二十难,不说是非十五难;

绮语两舌皆祸患,祥和人间畏言谗;

修行举止言谈间,莫随好恶论长短;

扬善隐恶弃偏见,不说是非并不难。

修行,就是期待达到平静无染的心境。但是谈何容易!佛陀说人生之恶,莫过于「十恶」,这都是出自于一个人的身、口、意。身有三恶——杀、盗、淫、心也有三恶——贪、瞋、痴,而口却有四恶,那就是恶口、妄言、绮语、两舌。

只不过是开口动舌,就占了十恶之中的四恶,可见口舌的造恶是多么大。所以,修行除了修身业及意业以外,更要注意口业,「佛说人有二十难,不说是非十五难,绮语两舌皆祸患,祥和人间畏言谗,修行举止言谈间,莫随好恶论长短,扬善隐恶弃偏见,不说是非并不难」。难与不难只在一念间,若不用心,开口动舌无不是业、无不是罪、无不是恶。但是,如果能将心意照顾好,自然一般人容易犯的,我们就不会犯,这也就是修行。

人生,不说是非实在很困难。在生活中总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与己有缘的人,所说所做我们都认为是对的;无缘的人,所说所做的就都不合己意。

对与不对,若只凭自己的立场去做判断,彼此之间往往就会起冲突,甚至有了不好的传言,演变成搬弄是非,而恶口、妄言、绮语、两舌四者都是起于是非之间。学佛必定要学得真,对于人和事,我们要用心分析清楚,自然就不会是非不分,而造成口头上的四大恶业。

有人会觉得「那我就不要恶口,凡事都说好听一点。」这也不对!不想给对方谏言,「不对是你的事,我做好人,我说好话」,这也缺乏道德勇气,容易使人一错再错,而且变成他造恶,好像也有人支持他。

「绮语两舌皆祸患」,大家都知道恶口、妄言是不对的,传话、说坏话也都不对,这些大家都会比较警惕,但是绮语、两舌就容易疏忽了。绮语,就是装饰过的好话。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只是一味地说好听的话,事事奉承应酬,没有一句是真实话,没有一句是好坏分明的话,这种人的内心肯定缺乏仁德。

两舌也不对。人的感情大多是靠语言沟通,有时这个人对那个人不满,难免会表达在口头上,对方没听到,不知道事情原委也就罢了。然而处于中间的人,却将这些埋怨的语言,再加油添醋说给对方听,对方听了也很不平衡,满腹的委屈,又会再吐露不满意另一方的言词,中间的人又再将这些话傅回去。

就这样「两个舌头」,一个在东,一个在西,东西互相挑拨离间,让双方感情冲突,这就是造口业。这些口业都会造成祸端,所以真伪善恶要分明,开口动舌更要用心谨慎,不要弄假成真,轻轻一动舌,很容易就造成彼此的摧毁、伤害,所以我们要很注意。

「祥和人间畏言谗」,祥和的人间最怕是说些没有用的话,搬弄一些是是非非,或者暗箭伤人,这种口头中伤很难疗治,所以我们不要去伤害别人,当然也不要轻意接受别人的伤害。

下面是「修行举止言谈间,莫随好恶论长短」,修行同样也是在人群中,既然与人相处,就必定会和人谈话,或者是彼此之间传递法语,但是差毫厘而失千里,有时就算传好话也会传错,所以我们时时都要很用心。

不要随着自己的好恶去论长说短,我们认为是好的,不一定真的很好,因为我们还是凡夫,站在不同的立场,接触到不同的因缘,所以有时候认为好的,不一定是真好。

说不定与我们的缘比较不好的人,明明他说的是好事,我们却将它当成坏事,这也不对。应该要生起平常心,学佛要尽量结好缘,去除好恶的分别,所以,不要随着自己的心意去论断别人,应该要时时自我警惕。

「扬善隐恶弃偏见」,我们要扬善、隐恶,这就是在培养对方的善根,成就菩提种子的因缘。所以在佛经中常常提到不断人善根,善根需要多培养。

行善的人,需要有人给予信心,若有人告诉他:「你这样做是对的,这样做会帮助很多人,十分难得。」他做了之后,就会很有信心,并且会继续再发心;假如泼他冷水,这颗种子就容易流失。佛陀曾说见人善而随喜,也是一番功德。

别人在做善事,我们随喜成就他的善根,这也是一番功德,何乐而不为!适度地赞叹别人,其实就是美化自己,所以要多用心。佛陀曾打了个譬喻,如暗室中点燃一支蜡烛,再以此烛之火点燃另一支蜡烛,如此灯灯相传,不只不会减少原来那盏烛灯的光明,更能增加光亮的范围。我们绝对不会因赞叹一个好人,自己的光采就失去了,赞叹愈多,彼此的光采就能相互辉映。

但是,当我们看到恶的就要赶快提出劝导,劝不动时就保持默然,不要因为对方依旧我行我素,就四处向人宣说,这样是不对的。我们尽心劝导,他能改善当然最好,若不能改善,我们只好默然隐恶,不要一直传下去。因为我们是凡夫,凡夫难免有自己的立场及偏见,所以要时时自我警惕,如果能这样,不说是非并不难。

想一想,万恶莫不由十恶开始,十恶之中,心、意才各占三分,而「口业」就占了四分,怎能不时时提高警觉。不说是非,包含戒除口的四恶业,也就是恶口、妄言、绮语、两舌。总之,我们要时时警惕自己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明海大和尚:遇到任何是非永远是自己错

修行人应该具备的一个正见:凡遇到任何是非,永远是自...

修行不必挂碍衣食 真修自有龙天护持

《佛藏经》上说,出了家的人,应该一心用功办道,随顺...

【推荐】不能把无病当成修行有功夫的表现

有种观点说信佛念佛了就没有病,把他没有病认为是他修...

为了自己而利用他人,这种想法特别不好

很多人有时候感到很无聊、很孤独,他们在心里产生各种...

不要把别人的因缘套在自己头上

最近几年,佛教界流传,不诵《弟子规》不能往生西方极...

戒淫九想观

本节的九想观,如能修持观想成熟,可体悟人死后无比凄...

佛法的修行,要有这九种心

一、信心,要信三宝、信因果,信法的不可思议。 二、因...

圣严法师《懂得放下,才能自在》

问:法师常劝人遇到困境时,要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

美丑一念间

一切唯心造。有人用心美化世间,有人却丑化了社会、丑...

证严法师成功的方法

过去要盖花莲慈济医院时,曾有关心的长者问上人,有没...

出家是为了什么

问: 我很想出家,又想留在家,应何去何从? 证严法师...

证严法师:珍惜食物,挽救未来

全球各地频传粮荒,然而富裕地区的人们似乎毫无所觉,...

圣严法师:真正懂得感情的人

有人说,出家人离开了家庭、父母、亲友,所以不需要有...

大悲咒的来历与功德利益

《大悲咒》为九十九亿恒河沙数诸佛所共同赞叹,功德威...

善待我们的父母

世人疼爱自己的孩子似乎是天经地义的,无论是孩子吃的...

窦禹钧大积阴德,五子登科享高寿

窦禹钧(即《三字经》里提到的窦燕山),五代后晋时期...

期待父亲的笑

在外人的眼中,我的父亲是粗犷豪放的汉子,只有我们做...

邪淫乱静,损德障菩提

现在我们来说邪淫戒,邪淫指非正式夫妻间的男女关系,...

六根门头无人用

我曾经一再强调,过堂也好,上殿也好,要听二磬。但发...

无常大鬼常随身间

省庵大师的《劝发菩提心文念生死苦》中云:粪秽丛中,...

净土法门唯上智与下愚不疑

有世智辩聪,心意识很发达,逻辑思维是很发达,包括通...

人生如棋,如何落子无悔

我们从祖师语录里能够看到,禅心从来不会停留在对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