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兄弟二人俱出家缘

2011/03/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兄弟非常欣乐佛法,于是两人都出家修行。哥哥精进勤修种种法门、持戒清净,不久便证得阿罗汉;而弟弟生性聪明,广学多闻、精通三藏,所以,被当时的宰相礼请为国师,而且宰相拿出很多的钱财,请这位三藏法师代为兴建一座寺院。

不久,寺院在三藏法师及众人的发心下落成,由于它的庄严与宏伟,宰相对三藏法师更是敬佩与恭敬。三藏法师看宰相如此恭敬,心想:寺院落成应该有僧众住持才是,于是告诉宰相:「我有一出家精进修行的哥哥,你可以请他至寺中担任住持。」宰相听后当然马上答应。

由于宰相的恭敬礼请,精进比丘来到了这寺院,而他如往常一样用功修行。宰相看他如此精进,心中生起了高度的恭敬心,并供养了一块上等的布料给他,精进比丘心无贪染一再地推辞,但宰相的殷勤难以推却,于是收了下来。精进比丘心想:「我的弟弟平日营办种种佛事,需要较多的财物。」后来转供养三藏法师。不久,宰相又供养了一块一般的布料给三藏法师,三藏法师一看,是一块普通的布料,虽然还是接受了供养,但心中却生起了分别与嫉妒。

过了一些时候,宰相又供养了一块上等布料给精进比丘,而比丘一样转供养弟弟。这时候三藏法师心中感叹万千,起了不好的念头,终而想加害他的哥哥。

一日,三藏法师来到了宰相家,对宰相最疼爱的女儿说:「你父亲早先对我非常恭敬,但是自从我哥哥来了之后,不知用了什么法术迷惑了他,对我已不再像以前一般。现在这块上等布料交给你,你在你父亲面前缝制衣服。如果你父亲问起便说,是精进比丘给你的。」宰相的女儿听了三藏法师的话,就对他说:「我父亲对精进比丘的恭敬,就像爱护他自己的眼睛一般,怎么可能因为这样就毁谤到他呢?」三藏法师听他这么说,心中更是生气,便恐吓她:「如果你不听从,从今以后不要再找我!」宰相的女儿感到非常为难,只好听从他的话去做。

第二天,宰相的女儿便开始裁制衣服,一如三藏法师所言,当宰相看到女儿缝制衣服的布料,是自己供养精进比丘的布料,心里不禁嘀咕:「这比丘太过份了,我供养了他布料,他不仅不自己使用,更拿它来诳惑我的女儿,我以后不再恭敬他了。」过不了几天,精进的比丘来到了宰相的家中,宰相不再起身迎接,甚而露出不悦的眼神与表情。这时候,精进比丘看见宰相的表现,心中便知道有人陷害他。但为了护念宰相的发心,精进比丘很有智慧地以种种善巧方便,让宰相明白事实的真相。这时,宰相对于精进比丘处处不为己,只为别人着想的精神,心中更生起无比的恭敬与惭愧。除了向精进比丘顶礼忏悔自己的过失外,并将三藏法师及自己的女儿驱逐出国,以惩罚他们对精进比丘的诬谤。

世间的一切是离不开因缘果报的,宰相的女儿自从被驱出国后,便四处乞讨养活自己;而这精通三藏却好分别的弟弟,则轮回好几世都受尽种种的苦难及诬谤。

原公案出自《杂宝藏经》

省思

众生往往相信看得到、感觉得到的,而不知道已迷失在自己的妄想中。

就像公案中的弟弟,在乎了自己的比较分别及不实在的感受,其实他从没有比哥哥少了什么,只因比较而心生嫉妒,随着习气牵引自己去造作恶业,最后受苦的都是自己。

今天身处在这功利现实的时代里,讲求的就是快速和利益,所以常常在快速变化的世事中迷失了方向。

因此为了不让自己在迷迷糊糊中造作恶业,对任何事物都要清楚判断,不要因不清楚或冲动,而让自己于事后后悔与受苦。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推荐】六道之中,情难长久

娑婆世界的我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沉沦在是世情的罗网中...

互相嫉妒猜忌,导致无谓的纷争忧扰

人花在批评、毁谤、伤害他人的时间,胜过于冷静思考了...

贻误今生净土机缘,未知何世再得人身

我们知道这娑婆世界的剧苦,因因果果的冤家对头碰面,...

杀盗淫三恶果在人道里的体现

首先杀业,你有杀业的话,直接就是多病、短命,这是杀...

七佛以来,犹为蚁子

七佛以来,犹为蚁子,蚁子就是蚂蚁。这是一个典故,在...

宽严法师:六度与生死轮回

有人说,现在的世界是修罗世界。修罗的特性是什么?就...

观作瓶喻

有两个人来到陶匠的工作坊,他们对陶匠制作陶器的过程...

三世因果的道理

中国自古即有善恶因果报应的思想。如《易经》中有积善...

嫉妒别人只会害了自己

你想得到什么,就要先把这个给别人。比如,想发财,就...

马祖大师答老友问

马祖大师未出家前有几位老朋友。听到马祖开了大悟,到...

佛示现涅槃,只为救度一切众生

昔日佛陀开示:诸佛为度众生故,方便示现涅槃,实而不...

水牛含泪下跪求饶

一群目瞪口呆的屠宰场工人,拒绝宰杀一只跪地求饶的大...

为家人烧菜放料酒,会破了酒戒吗

问: 法师您好!弟子受了五戒,自己并不喝酒,也不食...

修行要去掉这二十种错误观念

一、求佛而不修佛 佛法是修行法门,是从内心去参悟自...

善恶因果,错综复杂

一次上山,有道友问师父:为什么这个世间常看到好人不...

佛教徒是不是话越少越好

问: 作为佛教徒,是不是话越少越好? 索达吉堪布答:...

于出入息中,精勤思维死想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有一天,佛告诫...

家庭为何不和睦

平时,不少在家学佛的居士向师父诉说烦恼:自己很想精...

「天地人合一」是否回归本源

问: 天地人合一是否回归本源?它与圆成佛道是一还是...

星云大师《恩怨人生》

有人问: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何?告曰:人与人之间,皆...

受完三皈依后,所获功德不可思议

我们受完三皈依后,虽身同世俗,但心是菩萨,所获功德...

父母该如何培养孩子

问: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父母对子女的期望,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