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念佛要达到一心不乱

徐恒志老居士  2011/05/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持名念佛要求念力集中,心不散乱,久久烦恼能圆伏圆断,证入一心不乱——念佛三昧,所谓一就是无心,这时便无心可乱了。“一心不乱”有事理二种,念到触境逢缘,妄心不起,叫“事一心”;到心契实相,心佛不二,叫“理一心”。这二种“一心”是断惑一心,是往生净土的正因。但一般人要做到“一心不乱”很不容易,净土宗就有一个特别办法,就是“伏惑”往生。伏住惑业,使无量劫来的习气种子不起现行,心得不乱,便生净土。可见伏惑亦能一心。不论断惑伏惑,只要“一心”便能往生。世亲菩萨《往生论》说:“一心专念,毕竟往生安乐净土。”当代净宗大德李炳南老居士,曾有偈说:“净土难信却易行,全由二力正助功,必得一心方有效,方便伏惑即感通。”正说明这个道理。

要达到一心必须生死心切。从前有个国王,看到出家人整天只是念佛,很不以为然。有一天他问出家人:“你们修行人,只念佛,不刻苦,怎能成就?”出家人说:“修行不在刻苦不刻苦,而在生死心切不切。如果生死心切,虽整天六根对六尘,也不会影响正念。”“你这话能用事实来说明吗?”出家人答道:“可以。明天请安排二班宫廷美女,一班在东街跳舞,一班在西街唱歌。另叫一个判死刑的犯人,持着盛满了油的罐子,绕街走去,后面跟着拿大刀的力士,如果犯人落下一滴油,立即斩首。”国王同意照办。到时犯人想:“今天是我生死关头,不能丝毫大意。”绕街结束,果然没有落下一滴油,便赦他无罪。国王问他:“你绕街一周,见到什么?”犯人答:“大王,我什么也没见。”国王大怒说:“你在我的面前,还敢胡说八道,这还了得!”犯人说:“我在生死关头一心管着油,哪有心思去顾到歌舞?”国王这才相信。所以念佛人如果生死心切,一定能做到“一心不乱”,往生极乐。

至于念佛的方法,由于根性、环境,忙闲的不同,功课的繁简,佛号的多少,可以因人、因时因地而制宜。《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就是说,念佛时,内而身心,外而世界,一切放下,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摄在一句佛号上,心声相依,相继不断,自能于不知不觉中转化其颠倒妄想,从事持达理持,转染心为觉心,这真是持名念佛的总持法门!所以说:“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三摩地”即“三昧”,译为正定。摄持六根,净念想继,这是得念佛三昧的第一妙法。所谓“净念相继”起初是以六字名号作为净念,念念相继,随着念佛功夫的深入,六字净念转化为无相,无住、无念的清净心态,根尘脱落,寂照同时,无相净念,相继现前,正是“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了。

祖师大德们对念佛方法,也有很多开示。如:

(一)随息法,即随着呼吸的长短、不急不缓、自然、安详而念。由于呼吸出入的自然规律,佛号也随着念念不断,心息相依。经过一定时间的实践,心念越来越细,呼吸也若存若亡,佛号仍绵绵不绝,渐渐证入无念、无不念的境地。

(二)计数法,即当念佛时,要至诚恳切,从一句到十句,或从一至五,从六到十,分二气念;或从一到三,从四到六,从七到十,分三气念,要句句相续,字字分明。 (不必二十、三十连续记数)作事时,则可恳切直念。这种方法能使妄念无处落脚。此外事务繁忙的人可用朝晨十念法,借气束心。发心勇猛的人,可打精进佛七,克期取证。元音老人说得好:“念佛如能像推车上山一样用力,句句相接,字字分明地随着呼吸细细缓缓念去,虽下下人,亦不怕念佛不能成片。”净宗大德夏莲居老居士,昔年将念佛经验和受用,写戒四偈,现恭录二偈,借花献佛,普作供养:

(一)念佛最忌,精神涣散;字句模糊,先快后慢;既无音节,又不联贯;心不应口,声不摄念;轻忽养识,古德所叹;如此念法,永难成片。

(二)声和韵稳,字正音圆;恳切绵密,沉着安闲;声合乎心,心乎应声;心声相依,妄念自清。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无量寿如来会第五之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

为什么要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佛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净土难信。得人身有多难呢...

【推荐】今生如果没有往生,那来生就更难了

我们再看看第二段, 丙二:教主结叹甚难。 前面是六方...

平常回向要愿我们临终无障碍

印光大师提出一个很重要的建议就是:我们平常修福报,...

大安法师:念佛要念六字还是四字

问: 法师,您讲《净土资粮》时,总是提到六字洪名,...

副经中的副经

《莫到老来方修道》,我们在讲净土法门的部类门,也就...

极乐净土去此不远

没有得念佛三昧的众生,带业往生的众生,他临终感应道...

当知此念佛者,是人中的芬陀利华

大凡生存于斯世,每个人带着宿世的业力或愿力,在其人...

此三身佛,从自性生,不从外得

善知识,既皈依自三宝竟,各各志心,吾与说一体三身自...

五逆和谤佛之罪不能往生吗

问: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

今世的生死只是一段短短的旅程

生死问题是人类的一个永恒的命题,人类从产生以来就一...

学习六大做人的准则

我遍观历史上那些圣贤名臣,以及近代的杰出人物,乃至...

星云大师《福报与福气》

福报,这是人人所希求的!人的身体胖了,就说「你发福...

安住道场与发心念佛

今晚,我们要讲的题目是安住道场与发心念佛。安住道场...

证严法师:珍惜食物,挽救未来

全球各地频传粮荒,然而富裕地区的人们似乎毫无所觉,...

人死后为何要为亡者做功德

问:人死了以后,家属在七七四十九天内还要吃素念佛,...

宁可坐着聊天,为何不去念圣号

《地藏经》多数都讲事,没有讲理,没有讲性空,不是空...

三车和尚-窥基大师

一天小厮忽报说玄奘法师登门化缘,尉迟宗将军忙迎进玄...

念佛对治恶业障道

恶业障道发相,亦有三种:一沉昏?蔽障、二恶念思惟障...

早晚课诵的功德利益

佛教传入中国已经两千多年,但是出家和在家的佛门弟子...

人生要有的14颗心

报恩的心 对你有恩的人,不能忘恩负义,要知恩图报。我...

佛教慈悲观与道德教育

一、当前急需佛教的慈悲观 在座的很多人,对佛教也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