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恶口的过患

2011/05/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一天,佛陀为大众开示摩耶夫人的宿世因缘。佛陀说:‘无量劫前,曾有毗婆尸如来住世,教化众生。佛灭度后,波罗奈国中有一婆罗门女,父命终后,由母亲扶养长大。

婆罗门女家中有一座果园,母亲每天留女儿在家看守园子,自己则外出求食,待吃饱后为女儿送食。一天,过了吃饭时间母亲仍未送食来,婆罗门女因饥渴所逼而起嗔心地说:“母亲今天怎么没有送食物来我、没有来看我?”忧恼再三,更生气地说:“母亲真是连畜兽都不如,畜兽、野鹿遇到孩子饥渴时,念念都不安心。”过了不久,母亲即送食物来给女儿。

婆罗门女正要吃饭时,见到一位辟支佛沙门从南向北飞来,心生欢喜,即起身合掌顶礼,为其敷清净座,并供养鲜花与饮食。辟支佛沙门应供后,为婆罗门女开示微妙之法,法喜充满的婆罗门女随即发愿:“愿我来世能遇贤圣,礼事供养,容貌端正,尊荣豪贵,行于路时亦有莲花承足。”’

佛陀告诉阿难尊者:‘婆罗门女即是摩耶夫人的前世,因以饮食、净花供养辟支佛,所以五百世中尊荣豪贵,衣食自然而得,亦有莲花承足。她因过去愿力之故,今世得值五百辟支佛礼事供养,亦因过去恶言,不知母恩,毁骂其母,喻如畜生,所以五百世堕为鹿身。人在世间,祸从口出,应当勤护口业,甚于猛火。猛火炽然能烧一世,恶口炽然烧无数世;猛火炽然烧世间财,恶口炽然烧七圣财。所以,一切众生祸从口出,口舌者,犹如凿身之斧、灭身之祸。’

佛说此经时,有上千优婆塞、优婆夷慎护口过,即得初果,亦有无量比丘、比丘尼证得初果、二果、三果,乃至四果;无量人天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一切大众闻佛说法,欢喜奉行,作礼而去。

典故摘自《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三》

省思

古德云:‘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又云:‘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想想不经意的一次恶口,会有多大的影响!所以‘谨言慎行’是最好的修身之法,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语、不绮语,不仅能免除许多是非,亦能从中观照自己的心念,转恶成善,如此人生必定光明无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欲望的过患

《楞严经》上佛说: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

谁造业,谁承受

当别人指出我们的缺点和毛病,我们往往会很不高兴,就...

以真诚不妄之心来待人处事

说谎话欺骗他人称为妄言。现在社会上一般人为了做生意...

如果嗔心还在,「美」会受损失

使色不美引非善,辨理非理慧被夺。不忍令速堕恶趣。忍...

【推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三国时期,刘备临命终之时,给儿子留下的遗嘱中,有这...

女众夏天到寺院不能不知道的事

宁搅千江水,不动道人心;夏天到了请收起您的性感。 进...

为止口业,止语三年

原文: 德美,姓王,清河临清人。年十六出家,十九剃染...

不发心成佛我们怎报父母恩

一切菩萨都是发了心的、正走在成佛路上的人;已经达成...

一千斤的盐

一粒种子看起来虽不起眼,但植入土中生根、发芽、成长...

鉴真大师东渡的故事

相隔一衣带水的中日两国人民,素来互相尊重,友好相处...

亲近善知识很重要

学习佛法,应当向善知识学习。过去有一头驴子,它的主...

人心旁鹜不定,应从三毒中解脱出来

僧珈逻仕达是舍卫城的一位长老比丘。他的妹妹生下儿子...

吾人一念心性,与诸佛了无有异

吾人一念心性,与三世诸佛,了无有异,其智愚苦乐天渊...

几位高僧大德对「念佛数量」的开示

善导祖师: 欲生净土,唯须持戒、念佛、诵《弥陀经》...

仅贪求极乐世界的享受,是否会障碍往生

问: 《大宝积经》说,时一比丘,闻佛赞扬不动如来佛刹...

净慧法师:修生活禅的四个要点

我们提倡生活禅,所要强调的就是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

世间万物转瞬即逝,又何必执着呢

一条白毛巾被晾在毛巾架上,它欣赏着自己洁白的身体,...

冬季适合进补的食材

冬天该吃点啥呢?吃什么最养生?生活中,我们又该怎样...

佛弟子不能吃肉的经典依据

《大乘入楞伽经》 佛言:『大慧!罗刹恶鬼常食肉者,闻...

发财的因是什么

现在很多人都希望发财,想方设法改变风水、生辰,以期...

知因畏果好学佛

我们如果不能听闻佛法,不信因果,不瞭解轮回的道理,...

用平常心来看待

大家都知道,很多人既无知又喜贪求,于是就会产生,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