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大安法师:如何明辨是非邪正

大安法师  2011/08/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问: 近来,有些居士专弘净土的音像与书籍在东北地区乃至全国都在大量流通。我等群盲不辨真伪,伏请师父于百忙中慈悲开示,如何明辨是非邪正?

大安法师答:目前,弘扬净土的音像与书籍广泛流通,总的来说,是好现象,说明信佛学佛的人员增多,社会人士渴望了解佛教的人数增多。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能够以种种方式,传播正信正见的佛教,饶益众生,功德无量。然毋庸讳言的是,在弘扬佛法的音像与书籍中,亦有一些相似法,蒙蔽了一些初入佛门的同修,误人慧命,罪过不浅。末法之季,法弱魔强,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吾悲净业行人应惕然警觉,明辨是非邪正,方可不至以好心求法,误蹈魔网。兹略标三条原则,以资参考。

1、遵循释尊四依法之遗训。

释尊悬知末法邪师魔外盛行之事,临涅盘时,特别开示佛教行人四依法,以免上当受骗。何为四依?

⑴、依法不依人。法性常住,能执持善法,模范人天。而人心唯危,情执厚重,不堪依怙。

⑵、依义不依语。谨依第一义谛,真空妙有,中道了义。语言文字只是诠显实相真理的工具,得意忘言,不可寻文摘句,执指亡月。

⑶、依智不依识。谨依般若智慧,离念灵知,毕竟空无所有中,炽然建立因果善法。不可依八识妄心,分别执着,凡夫知见悉皆迷惑颠倒。宜以谦逊心,仰信圣言量,以佛知见为己知见。

⑷、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谨依大乘了义,佛说大小乘八万四千法门,随顺众生根机而说。然据圆顿至道,乃是真空妙有第一义谛妙境界相。不可思议的诸佛境界,生佛一体,感应道交,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西方极乐世界全体依正庄严,即是了义中无上了义。吾人当以上述四依法为准绳,方不辜负释尊之顾命,识别魔外邪见,保全一己法身慧命。

2、不可盲目崇拜,酿成造圣运动。

恭敬三宝,乃至奉事师长,理所应然。但宜智慧观照,以至实心、恭敬心对待一切。应知大善知识悉是谦抑自处,如善导大师自称是“罪恶生死凡夫”,藕益大师的证位亦属“名字位中真佛眼”(烦恼未能伏断,然知见与佛同齐)。印光大师云“常惭愧僧”“粥饭僧”。这些道盛德隆的祖师尚且以凡夫自居,以此相较,某些人或自称或令他人称述是某佛菩萨再来,或云自己如何修苦行、面壁断食等,或云自己开悟得三昧、或云自己得神通与天人交往等。悉属大妄语。按佛教戒律,真实证果,尚且不能公开对大众说,更何况未证谓证,未得谓得。若犯大妄语,入地狱如箭射,不可不慎。末世魔外,为求名闻利养,多有大言不惭者,吾人当深自警觉,不可随声附和,加入盲从膜拜之列,后果堪忧。宜熟读大乘经典,尤其是《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其中的想蕴十魔宜反复研读,便可锻就识魔之慧目。

3、建立圣言量与祖师思想两大参照系,用作辨别是非邪正之准绳。

净业行人当依净宗五经一论圣言与中国净宗祖师思想作修行指南。欲知山中路,须问过来人。历代祖师大德既是过来人,值得信赖,现代善知识的种种言教,虽听起来不错,然尚须时间勘验。以古为师,老实行持,才能稳妥,尤其《印光法师文钞》弥契现代人的根机,字字见谛,语语归宗,千叮万嘱,婆心切切,吾人反复研读,依教奉行,便可一了百了。若其他法师大德的光盘与书籍,与圣言量及祖师思想相应,能帮助吾人正确理解经义和祖师观念者,亦不妨参阅。

以上三条,只是原则性提示。伏翼净业同修,随机运用,不无裨益。净宗念佛法门,只要信得及,守得稳,持念佛号,矢志净土,便可直接以阿弥陀佛作大导师,我在阿弥陀佛心中念佛,阿弥陀佛在我心中接引护佑,生佛一体,感应同时,即凡心为佛心,转尘劳为觉华,蒙佛愿力,决定往生,何庆如之!共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蔡礼旭老师:如何关怀父母与家人

问: 请教老师:我们应该怎样去关怀父母、关怀家人?...

是否需要抽出时间单念佛呢

问: 我现在的功课是早上拜佛两小时,边拜边默念,是...

看到莲华跟佛出现在空中,该怎么办

问: 请教老和尚一个修行上的问题,遇到了境界。如果有...

若是做错了事要怎么忏悔

问: 我们若是做错了事,应怎么忏悔? 答: 迷途知返...

学佛以来违缘不断是什么原因

网友:师父,我几乎每天诵经念佛,也经常去寺里接触善...

佛教如何看待神通与感应

网友:我的问题就是,我接触的不少人,是被吸引过去说...

星云大师《佛教教你发财的方法》

财富是每一个人都希望的, 不过君子取财,取之有道。...

每天念经拜佛为何还是烦恼

很多时候我们是把修行的 外相当成修行本身而不自知。...

福报修到了,工作待遇自然就来了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多见...

【推荐】如何坚定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信念

问: 如何坚定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信念? 大安法师答...

能够信愿持名,就是多善根多福德

什么叫多善根?多善根不是你自己有多少善根,而是阿弥...

临终障碍重重,平时念佛是否白费了呢

问: 有同修吃斋念佛多年,一直辛勤为道场服务,然临终...

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

在《维摩诘经》中,佛说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若菩萨欲...

不皈依可以学佛吗

问: 我一位在国内很有名的明星朋友对佛法很感兴趣,...

诚信是做人的第一准则

公元前四世纪,意大利人皮斯阿司因犯罪被判绞刑。临死...

补药进补,真的有效吗?

现在的人都喜欢吃补药,为了求得身体的健康,种种进补...

保持一颗自在的心

作为出家人,有时候为了弘法,常常奔波,迎来送往,电...

是你自己的心,把你自己创造出来

首先我们要知道:其实你的生命是由你自己的心所变现的...

蕅益大师《开示念佛法门》

念佛法门,别无奇特,只深信力行为要耳。 佛云:若人...

抓住散念,时时念佛

要抓住散念,时时念佛。在工作或生活当中,行住坐卧,...

贪嗔痴三毒

一、贪 贪又作贪欲、贪爱、贪著,略称欲、爱。是对于...

莫到失去了双亲,才懂得感念亲恩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能享受美好的生活,这一切无疑最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