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心的妙用

2011/08/3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看山、看水、看花、看草、看人、看事,看尽男男女女,看尽人间万象,却很少有人“看心”。我们看尽了世界上的美景奇观,拍下数不尽令人流连的美丽图片,却看不到自己的“心”!

有谁能真正清楚的认识,把我们赞叹的美景奇观换成我们最美丽的心灵,外在美景不算美,内心美丽真修行,千万不要做外面美丽,而内心是草包的绣花枕头,我们要把内心装满殷实的金子,外在看似破旧不堪,可是内里闪闪发光,那就是我们觉悟后积攒的德行。

我们的心即在觉迷之间,一念转迷成悟,一念转凡成圣,但一念¬¬间的嗔恨嫉妒即可以下地狱,念念不觉悟可以使你烦恼太重,在人间受尽千般苦,遭受万般罪,烦恼和健康快乐就在我们的起心动念处。

怎样转烦恼为菩提,那就是你要明理的看世界,这个世界什么都不是你的,这个世界你什么都带不走,你在临终之时,放在你手心里一个草棍你都拿不走,如果你认为现在得到了就是享受,那是你在造轮回的业而已,你现在所得到的,那是暂时的快乐,但是因为你的贪心无明,地狱的大门在为你而开,恶鬼道的路在等你去走,愚痴的畜生界在向你招手,人间的业你了完,就要到三恶途去报到,去受报。

所以一定要把我们的心驻在起心动念处,既然得到了佛法,既然闻到了佛法,就要去为这一崇高的事业去奉献,把自己的身口意在一切时一切处,念念为众生。

我学佛读的第一部经书是惠能大师《六祖坛经》,里面有四句话,教我们“心”的妙用。

一、圣人求心不求佛:圣人看心,他向自己要求,不向佛求。

有一首诗偈说的好:“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心外无佛,自己纯真的本性就是佛,要从内心开始转,把自己的错误的想法,错误的行为,错误的观念完全转变过来,也就是把凡心转佛心。

凡心转佛心即是:分别心转平等心;迷惑心转觉悟心;嗔恨心转慈悲心;攀缘心转随缘心;杂乱心转清净心;傲慢心转恭敬心;自私自利心转奉献心;著相心转离相心;烦恼心转菩提心。

只要我们离相修善,时刻把握正知正见,时刻愿力相续,把普贤行贯注在生活当中,在为人处事当中时刻牢记佛陀的教诲,慈悲对待一切众生,一切不被外镜所转,不迷惑,不颠倒,道心坚定,起心动念,为宇宙一切众生,心平等清净,回归到自己的自性弥陀。

二、愚人求佛不求心:愚痴的人天天跪在泥像面前求佛拜神,求平安、求发财、求顺利,这是迷信,也是贪心。

一个人如果不知道依经典修行,不依佛陀的教诲去做,不净化自己的心灵,不改正自己的错误观念,天天邪知邪见,不万念归一,心不清净,这样永远不能成就。¬

三、智人调心不调身:有智慧的人,时常懂得治心,因为心为一切万法之本,所以要以戒来对治贪心;以定来对治嗔心;以慧来对治痴心,勤修戒定慧妄心就调伏了¬。

四、愚人调身不调心:愚痴的人往往只注重身体的保健,只知道要注意营养、运动等保健之道。而不知道调心的重要性。

如果只调身不调心,心不清净;妄想纷飞,起心动念,自私自利,想身心健康无从可谈。

如果把心治好,清净正直的思惟,有善良的言行,知足常乐,我们的生活自然就能安稳祥和、幸福快乐。 ¬

要想永远快乐,只有看破、放下认真修行、老实念佛求生净土、走出轮回这条路、才能够真正得到永远幸福快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必须了解理事不二,修行有事相上的生灭及理体上的不生...

心不清净,一切都会成障碍

学佛修行,不要总担心、总害怕。什么是魔?方便的说,...

七个顶级心理寓言

一、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 一棵苹果树,终于结果了...

心不留影

泽庵宗彭禅师是日本江户初期临济宗大德寺派的高僧,精...

点燃我们的心灯

心要像明月一样,有水就有月;心要像天空一样,云开见...

是心力带动佛力,还是佛力带动心力

诸位!我们这样想,当我们念佛的时候,有两种力量:一...

真心被六尘所覆盖的八个原因

真心被埋没,真心给失落,真心被迷失,真心被六尘所覆...

人可贵的九种心态

做事 人生在于做事情的过程,谋事而非谋人。成功是把...

怡山发愿文

炉香赞 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

【推荐】临命终时一句佛号提起来,可以说是内忧外患

净土宗的念佛法门,它是一个本尊相应的法门,而整个本...

处理情绪的方法

人们的情绪就像大海波浪般一个接另外一个情绪,这时候...

寻找生命中的贵人

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各位同学: 学习佛法我们常常要...

究竟什么是「我」

当我们迷失觉悟本体之后,就会对自己产生一系列的错误...

出家人所穿「三衣」的含义

三衣依佛教戒律的规定,比丘所可拥有的三种衣服,谓之...

是供佛好,还是供菩萨好?

问: 供释迦牟尼佛好,还是供菩萨好,比如供观音菩萨...

身心一如相互连结

在佛陀的教导中,我们了解身心是无法分割的。身即是心...

吃葡萄的哲学

在一个果实飘香的秋季,一只老狐狸无意间经过一个四周...

妙祥法师:诵经时为什么杂念很多

问: 我诵经时心内杂念太多,一直困扰,该如何才能好...

每天念佛多少与行愿有无

问: 净土行人每天念佛念多少声?法师曾开示说至少每...

无相、无住、无念

无相、无住、无念是般若法门的三大要领。在性空、无所...

心物俱非,除之益患

道吾宗智圆寂前,对弟子说:我心中有一物,许久来一直...

不看他对我如何,而看他对别人如何

一次,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对老师说:东格拉底这人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