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不必思索他人言语,只须培养自己的忍辱力

洛桑陀美  2011/08/3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有句话叫“做的越多,错的越多。”因为做事就会受到批评、埋怨、指责甚至是诽谤和侮辱,这里有很多原因:有可能是做事者受私心的驱使而损害他人的利益;有可能因智慧不足,事情的结果有欠缺不够圆满;有可能是客观条件使然无能为力而他人不了解情况进行误解;还有可能自己并没有丝毫错误但批评、指责的人有问题:如有人出于妒忌、有人出入怨恨、有人是一种喜欢说三道四的习气等等。

做事本身意味着付出和辛苦。在遇到批评时,有的做事者心里很难接受,觉得委屈、难过。如果是为了一己之利倒会平衡些,如果没有私心,仅是服务他人的心态出发,心里就很失落,对受到批评耿耿于怀、无法释然。

不同性格的人对他人的批评反应不同,性格暴躁的人,对批评有直接的反抗方式,或许会找到批评者进行理论、争吵等,因其强势的性格,即便别人有意见多半也是敢怒不敢言。对于胆怯或是内敛、含蓄的人来说,一般不会与批评者进行正面的冲突,但心里可能会念念不忘、烦恼不已,有的还会心生怨恨。

面对批评,有的人会怨气冲天,有的人会退缩逃避,但对于修行人来说,应视批评为最好的逆增上缘。别人的诽谤、指责、侮辱正是自己修忍辱的最好时机,不但要忍于面,还要忍于心,心里要真正的忍的过、放得下。

很多人因多种原因虽然表面上忍了下来,但心里却忍不过,非常生气,嗔恨心很强,当这种嗔恨心越加增长时,就会如决堤的洪水一样一发不可收拾,暴发出来,到了一定程度,不用说见到某人会气愤填膺,就是想到某人也会咬牙切齿。这不叫忍辱,忍辱要做到别人越是伤害我,越要怜悯对方,没有一点怨恨,要感激对方,并要帮助伤害我的人。

这样做会不会有些难?能不能做到呢?如果我们进行正确的修心,就可以做的。我们先对伤害我的人修感恩心。佛告诉我们,他人的称赞不会增加我们的功德,他们对我们的侮辱却可以消除我们的业障,增长我们的功德。虽然以我们浅薄的慧力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这里面的深刻道理,但我们信的过世尊的教言。

想想自己无始以来曾造作种种罪业,受过各式的痛苦,仅就今生来说,身心上也曾遭受过各种痛苦,我们所造罪业时,是伤害他人的身体或是心理的行为,现在要消除自己的业障,自己的身心也得受些苦才行。身体上的受苦主要反应在疾病的折磨,心理上就是他人的诽谤、侮辱等使我们的心理受到伤害。因此,别人的侮辱正好消除了我的业障,业障消除一分,功德就增加一分,这么想来,真要感激侮辱、诽谤等伤害我的人。

进而,再反观一下自己的内心,为什么对于他人的侮辱会让我们愤怒呢?是因为自己心理存在烦恼,有时候明明知道不该生气,该修忍辱,可是控制不住生气的心理,不自觉就会想起对方的过错,自己的无辜,为自己辩解。为什么做不到呢?因为无始以来,执着我是对的、我是好的习气。要想抑制住习气,就要不断地进行正思维:如采用上面所说的思维方法,反复的思维直到产生的力量能够抵住习气。

有的人会反复纠缠于一个问题:我什么方面做错了?为什么他(她)要如此的说我?他人侮辱自己时的言语和行为在脑海里萦绕、挥之不去。这样做一点意义都没有,只会增加自己的烦恼和怨恨罢了!试想一个人如果心有偏执,那么他的言语和行为能够公正吗?进而,一个人在嗔恨心、烦恼心下的行为会正确吗?有意义吗?

所以,不必思索他人言语的内容和行为的意义,只须培养自己的感恩心和不断增强自己忍辱的能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不让别人的语言带动自己的情绪

有一种情绪,每个人都曾经历过,那就是愤怒。 当我们感...

到人间来,就是为了生气的吗

生气是从嗔恨心发起的,生活中遇到忤逆的时候,遇到受...

圣严法师《柔顺的扁担才能负重》

我曾经看过乡下人家做竹扁担,愈是上等的竹子,所做出...

如此忍辱

从前的时候,在拉萨的空地上,有一个人在绕行经走,而...

以牙还牙的报复,只会结下更大仇恨

只要我们以一颗善心来对待别人,就能与人结下善缘,从...

平生四辱成就曾国藩

曾国藩曾在给弟弟曾国荃的一封家书中特别谈到了自己一...

看一个人有没有德行,就看他能不能忍

古语说:观德于忍,观福于量。看一个人有没有德行,就...

【推荐】善忍者绝非懦夫,乃是豪杰丈夫

世人以为,忍耐等同怯懦,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将违逆...

不能忽略权法的重要

我们看第三个,辛三的说法教化。看经文。 华光如来,亦...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事物总是相对存在的,所以任何事物都会有它们好的一面...

明一法师:枯燥乏味好用功

世间的人都怕做枯燥乏味的事情,因为他们觉得这是非常...

虚云老和尚除夕普茶开示

诸位上座,今天又是腊月三十日了,大众都认为是过年。...

来去自由的良介禅师

良介禅师,唐时会稽诸暨人,二十一岁在崇山受具足戒。...

【推荐】相同的肺病,不同的境遇

我的俗家四老中,有两位是因肺癌去世的,前后仅相差两...

如何才能看到一念未生之前,即念头起处

问: 请问师父,怎么样才能看到一念未生之前,就是念...

在家佛前自受五戒仪轨

(一)唱香赞: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

怎样对待历劫的冤亲债主

有冤亲债主乃至无量的冤亲债主,这都是正常的。那么我...

往生到极乐后还会迷吗

问: 《妙法莲华经》说我们原来是佛,现在迷了,那我...

寿昌无明禅师:皮囊歌

臭皮囊,不久长,人生切莫逞豪强。 为王为宰为民卒,一...

佛法宇宙观之四大部洲

这次我们再打通了整个欲界来讲,咱们作为人,在四土的...

念佛怎样才可以入定呢

问: 我在生活中,以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自警...

把了生脱死当作头等大事

有两种世间法,有两种出世间法。一种出世间法是为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