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达真堪布:有这些心态,业障就难铲除

达真堪布  2011/10/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忏悔要忏业障。什么叫忏业障?就是将业障与自己的相续分离,不能让它们共存,不能让业障储存在相续中。你既然犯戒了、造业了,就要统统忏掉,最好不过夜,中等的不过月,再差的也不能过年。对治得越快,消业越容易,时间越长越不好忏除,过了三年以后就很难忏除了。所以我们现在学佛修行应该受戒,尽量别犯戒,一旦犯戒了就猛力忏悔,越快越好。

但是有人说:“犯戒了也没事,我可以忏悔,通过忏悔都能忏掉。”若是以这样的心态犯戒,那就很难铲除业障了。作为凡夫,我们还有很多烦恼,很多不好的习性,有时候迫不得已,不知不觉地,嗔恨心一上来控制不了,就犯戒了;贪心一上来控制不了,就犯戒了;习性重,不知不觉的又犯错、犯戒了。但是我们通过忏悔可以铲除这些罪业,以后一定注意,更加谨慎。这样你又进步了,又提高了一个层次。

如果因为怕犯戒受到惩罚而不敢受戒,这也是自私。“我受戒了,肯定会犯戒,如果犯戒了,护法翻脸、惩罚我怎么办?佛菩萨不高兴怎么办?”然后就不敢受戒。不受戒就不能解脱,不能成就。

受戒以后必须严格守护,尽量做到清净持戒。我们现在还是凡夫,很多道理还不明白,有时候肯定会因不明理而犯戒,有时候虽然明白了一些,但是还没有深信,然后也会犯戒;有时候也知道、也相信,但是烦恼重,烦恼一上来就犯戒了;有时候因无始劫以来的串习重,不知不觉又犯戒了。

但是我们可以立即忏悔,越快越好,抓紧时间把这些罪恶和自己的相续分离。忏悔就是知错改错,这也是一种进步。如果你知道自己的错误了,立即改正了,这也是一种成就。忏悔的过程中又在开悟、又在成就、又在进步。其实不怕犯戒,只怕不知道忏悔,不知道改错。这是第一种情况。

第二种情况就是只能破戒。迫不得已的时候肯定会破戒。现在你的相续、根基、修行层次就在这儿,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有的还是不明理,其实很多情况下,佛都允许了,有开戒的时候,你就可以方便地做一些事情。实在不行,还可以把相续中的戒体舍掉,过后再重新受,这也是一种方法。

其实如果有智慧、有方便的话,一点都不难。受戒、持戒应该是一种轻松自在的状态,但是现在很多人受戒是一种控制、一种束缚,不是一种解脱。我们一受戒,心里就开始有压力了,生活、工作中遇到很多的事情会与戒律产生矛盾和冲突。这说明你还是不明理。希望你多学一学,慢慢就好了。其实这个时候应该比较,对自己、对众生是利大还是弊大。利大弊小的情况下,可以大胆地进行;对自己、对众生的伤害大,利益小的情况下就严格守护,绝不犯戒。这样就不难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有五种情况会使所造的业变重

没有对治,简单说就是你一天过一天,没有目标,没有宗...

三障的由来

我给大家讲一讲这个三障。三障:第一就是报障,第二就...

忏悔的心力要强过你造业的势力

忏悔是什么意思,就是这个业已经造下去了,但是还没得...

哪些病是属于业障病

问: 请问师父哪些属于业障病?业障病是现代医学(中...

修行中遇到的魔障有几种?

在佛教里,什么是魔呢?大家不要把魔想得太奇怪,魔就...

带业往生,你不能带着重业

修净土宗,你要做两件事情。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想...

慈悲心是超度冤亲债主最好的方法

要想超度冤亲债主,最好的方式,是慈悲。唐朝时,鄱阳...

诽谤圣者,忏悔得解脱

过去,佛陀在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天舍利弗尊者...

佛为何不允许弟子修神通和神变

皈依的三所断之学处,是皈依三宝以后要断除的三种行为...

达真堪布:越修越勤奋,才是有修行

出离心不是想发就能发出来的,必须要通过四外加行的修...

儿女的命运,要靠他自己的福报和业力

印度的波斯王有一个女儿叫善光公主,聪明端庄,在皇宫...

跟菩萨学勇猛的心

为什么说菩萨是勇士呢?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心里没有...

虚云老和尚:此一领大衣,我是拼命争回的

经云:善哉解脱服,无上福田衣,我今顶戴受,世世常得...

把心灵的力量与弥陀的大悲愿力结合

净土宗的修学特色,它是一种本尊相应法门,一般的圣道...

佛门里为何把酒列入重戒

我们知道,因为酒的味道引起很多人的烦恼和坏的毛病,...

业障深重怎么办

问: 我是初学者,业障深重,是不是应该念地藏王菩萨名...

没有人可以伤害你的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诸如此类的话语:你说...

外境既然无实有,哪有什么可贪的呢

我们对一切人事物,都不应该生起贪心。为什么呢?因为...

外面的世界是我们精神世界的投影

今天课的题目是相由心生。很多佛经里经常都讲相由心生...

为临终昏迷者、聋人助念有用吗

问: 有人平素信愿念佛而临终中风失语,神识昏迷,此...

世人不知在心上求福田

堪舆家言,何可为准。若如所说,则富贵之人,永远富贵...

两百岁老人的故事

人生是苦是美,要看站在什么角度去看、用什么心情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