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老子的素食思想

2011/12/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老子的素食思想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老子被认为是具有素食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但有关老子素食思想的文献并不多,反倒是纪录他哲学思想的《道德经》最被后人所研究与学习。究竟老子是否有所谓的素食思想呢?在诸多版本的《道德经》中是否也有一版谈论老子的素食思想呢?或许我们可以做一些探究。

史载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生长在距今2000多年前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传说中,老子一生下来时,就具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所以被后人称为老子。

老子曾任东周王朝国家图书馆的管理员一职。据说老子在老年时想出国过隐居的生活,但在出境时被官员所拘留,希望他能教给他们一些真理。没办法之下,老子在竹筒(当时还没发明出纸)上记下了5000字的言教。老子所写的这些文字原没有分章,只有上篇的《德经》与下篇的《道经》,后人将《道经》放前,《德经》放后,并分为81章,成为现在我们所看到的《道德经》或《老子》。

 

古今中外《道德经》的版本很多,文字内容也多有不同。据统计,清代之前,《道德经》的版本有103种之多。国外翻译与译注出版的版本也很多,其中令人眼睛一亮的是一本留传于日本的《详说老子传》。

这本由王德有着,徐海翻译的日文《详说老子传》中提到《道德经》第十六章记载有老子亲自去野蛮地域感化人们的事迹,内容就有戒杀护生的素食思想:

“爱好打猎是违反天理的、违背事物法则,打乱气的顺序,助长人的恶性。

违反天理就会被天所抛弃,违背事物法则,事物也会离他而去,打乱气的顺序必然也会受气的惩罚。助长人的恶性使得人性降至阴界。

这样的话,人类在生存期间必然会不断重演灾害和苦难,死后要受剑山、火海、油铴等地狱之苦。

修浮屠法,即是戒杀生行善。远离杀生,遵照事物自然发展。遵照事物自然发展,才有新生婴儿,成长的孩子,大人自然老去,及老人安祥离开世界。”

当然上面这段文字的依据为何,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明显的是一个与素食思想相近的内容。

另外,道教是一个以尊奉老子思想而成的一个宗教,根据学者的研究,东汉后期,道家思想开始分化,一方面向仙方术和神秘化方向发展,形成中国本土宗教——道教;一方面与儒家的纲常名教相结合,形成道家思想的新形式——魏晋玄学。形成宗教的道教这一支,在其经典当中有几则以老君(老子)为名,谈论有关戒杀护生的素食戒律,例如:

《老君说一百八十戒》:

第4戒 --“不得杀伤一切物命”,

第79戒 -- “不得渔猎伤煞众生”,

第95戒 -- “不得冬天发掘地中蛰藏虫物”,

第97戒 -- “不得妄上树探巢破卵”。

《老君二十戒》:

“勿食含血之物”;

其他一些经典也有类似的戒律,例如,《大道延观碑》曰:

“其教以无为清静为宗,真常慈俭为宝,其戒则不色、不欲、不杀、不饮酒、不茹荤,以仁为心。”

另,道教中的全真派为了修道,道徒不婚,素食,常住宫观清修,算是实践老子素食思想的一个真实案例。

另在《庄子-知北游》中一段记录孔子问道于老子时,老子要孔子先斋戒的对话:

孔子问于老聃(即老子)曰:“今日晏闲,敢问至道。”

老聃曰:“汝斋戒,疏瀹而心,澡雪而精神,掊击而知。夫道,?然难言!将为汝言其崖略:夫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此其道与!”

综观老子的素食思想,其主要有几个层面,一是为了寻求道的了悟,一是为了维护人的善性,一是为了维持自然界的事物法则。整体而言,老子的素食思想属于形而上的哲学思想,藉由素食的清心与日常不杀生的行善,进而促进身心灵层面的提升,最后通达道的了悟,于古于今,都是值得效法学习的一个方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病不是吃素吃出来的

问: 法师,自己吃净素非常的欢喜,但是身体一直病病...

永明延寿大师《戒杀俚言》

堪嗟人心如铁,终日杀生造业,他身滋养尔身,心上如何...

佛教提不提倡吃三净肉呢

何为三净肉,三净肉即三种清净的肉: 一、不见,我眼...

杨梓茗居士:不吃肉能得到充分的营养吗

谈到素食,人们往往会担心一个问题:如果不吃肉,我能...

千万不要在家里杀生

非要吃肉,不要在家里杀,买现成的。你在家里,总希望...

鱼翅暗藏的五个「恐怖」真相

鱼翅过去是皇室的贵族食物,但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让...

口腹之欲,为何要以生命来买单

每次梦醒,在凌晨三点半到四点醒来的时候,都会听到远...

惟贤长老:佛教对素食传统形成与发展影响

一、 素食是佛教的优良传统 素食与人体的健康有极密切...

看护病者,八福中第一福田

人在患病时往往力不从心、身心苦痛,特别需要关怀照料...

佛法为人生之必要

论到佛法大意,本来头头彰显,不待言说,言说不及。若...

少年时舍其不能有,老年时舍其不必有

取是一种本事,舍是一门哲学。没有能力的人取不足;没...

请开心地生活

已看惯了太阳的东升西落,月亮的阴晴圆缺;习惯了春夏...

执着金台来接引可往生否

问: 若有众生执着佛持金台莲花来接引,此众生可往生...

【推荐】正确的临终关怀,应该要提前做

凡修净业者,当成全人之正念,及预为眷属,示其利害。...

我的这颗心到底是哪个「心」

问: 我深信大千世界是依心而成的,可是哲学中提到两种...

【推荐】父亲临终的惨状让我深信因果

我叫李小英,今年27岁,父亲李明裕,祖父李根阳。家住...

初地菩萨到十地菩萨之间的境界

初地菩萨住于欢喜 初地菩萨有七个征象:(一)能堪忍受,...

难信之法

有一次,佛陀到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游化,住在城北的迦...

还是在于你的心

从前,在喜马拉雅山的雪山脚下,有一位修行人在那里过...

学戒研教为何感受不到法喜

问: 弟子平时学戒、研教时,常感觉脑袋、眼睛很累,...

贪图享乐为障道根本

一日,目连尊者因弟子生病,于是上忉利天询问神医耆婆...

如何才能获得好人缘

人缘,其实就是指着一个人的人际关系。一个人的人际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