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知错能改的村长

2012/03/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有句话说「心净则土净」。一念心平静,就是心灵的清净,所以佛陀教导我们要时时警惕自心,但是凡夫往往犯了错而不自知,甚至自以为是而产生了偏差的言行。

动辄生气 口出恶言

佛陀住世时,有一个小村庄,因为村长的性情很暴躁,所以,全村的村民都常常私下批评他。这位村长无意中听到了,心中觉得非常不平──为什么我这么好心地对待村民,大家还如此批评我?

于是他去请示佛陀:「为什么全村的人都批评我?要怎么做才能改善大家对我的看法?」佛陀慈祥地对他说:「我先问你,如果有人接受你的命令去办一件事时,他的动作慢一点,你会怎么样?」村长就说:「我会很生气!为什么如此懈怠、做事慢吞吞的。」

佛陀再问:「如果有人听了你的指令,就不顾一切向前直冲,你又觉得如何?」村长说:「我也会不高兴,因为我是领导者,他怎么可以冲到我前面去呢?」佛陀说:「是啊!不论快慢你都会不高兴,可知道生气时,自己的形象、说话的语调是什么样子?」

村长听了,冷静地想一想,他知道自己的缺点了,他向佛陀忏悔说:「佛陀,我的缺点就是心量狭窄,欠缺善解、包容,所以常常发脾气,当然说话就会很粗暴、口出恶言,露出愤怒的形态,难怪大家在背后批评我是一个暴躁的人。」

佛陀说:「若能将缺点、错误改过来,生活中时时以『善解、包容』对待别人,就能改变你的形象,以后大家也会赞叹你是一个知错能改、性情柔和的人。」村长很感恩佛陀的教导,回去后便开始依教奉行了。

人与人之间相处是否能和睦,只在于观念的问题,如果自己能谨慎,常常用心自我关照、警惕,习气就容易调伏。千万不要认为「这是我的习惯」,就不想去改;也不要想「要改习惯很难」,就不肯改。我们应该要提起勇气,知道错了,就要及时改过,而且要发挥毅力,恒持 改过 的决心,内心就不会被外境所转,也不会常常发脾气。

圣人是「以心转境」,凡夫是「心随境转」,所以修行最重要的是,时时提高警觉,分秒照顾好这念心,人人若能心情平静,自然与人无争、与世无争,社会便能呈现一片祥和的气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如何修忍辱效果最好

问: 许多居士认为,修忍辱最难。请开示,如何修效果...

忍无可忍需再忍

现实生活中我们快要发脾气的时候,往往是自己觉得忍无...

有什么可嗔的

经文:汝等比丘,若有人来,节节支解,当自摄心,无令...

罗睺罗忍辱的故事

阿难说:佛陀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的时候,罗喉罗和...

因小拂逆便生瞋恚,岂非自小其量

【原文】 我若因小拂逆,便生瞋恚。岂非自小其量,自丧...

敲木鱼

年轻的父亲严厉地责打孩子,惊动了正在屋里念经的祖母...

忍辱波罗蜜与阿Q精神

当你碰见一个人无理的咒骂你、毁谤你,也许与你素无瓜...

夫妻间切莫意气用事

有心非,名为恶。很多人明明知道这是很大的错误,但是...

为你点盏灯,将我心照亮

有这么一个故事:漆黑的夜晚,远行寻佛的苦行僧走到一...

心态着决定我们的生活

位老人坐在路边,走来一个年轻人,他问老人说:老头,...

修行十想 解脱证果

过去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佛陀告诉诸位比丘:如...

学会放弃

曾经读到这样一个故事:大哲学家柏拉图曾带着他的七个...

五种美容祛斑的食疗

在天然食品中,具有保养皮肤和消除雀斑功效的食物有许...

【推荐】大境界的人,才能看到事物的真正价值

为什么相同的东西在不同的人手里,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价...

发菩提心后,如何面对顺逆的因缘

我们再看对治退还。 为欲对治虽已发趣,复退还因,故立...

福和祸、怨和亲都是无常的

《史记》中记载,戚姬是汉高祖非常宠爱的一位妃子,他...

星云大师《旅行出游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经常听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不应当追念过去

《胜妙独处偈》的开头一句是慎莫念过去。 念过去的意...

我们要悟的是什么

问: 经典里经常讲的开悟、顿悟的悟是动词,悟的对象...

以金刚慧断烦恼

今天接着讲《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四祖道信大师说:...

慧律法师《2007年新春开示法语》

1 心量有多大,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 2 放下,是一条...

理想的学习环境应该在大自然中

古德云:一色一香无非中道,郁郁黄花尽是般若。老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