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为什么有人活得快乐,有人活得痛苦

净界法师  2012/03/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第六意识在受用外境时,包括了受用跟想像,也就是受用果报以及产生很多善恶的想像。我们这一念心,可能会随顺妄想,唯识学对于妄想的产生,分成两种:

第一个,唯识所现:

《楞严经》叫作循业发现,比方说一盆水,人道有善业,看到的是水;鬼道众生看到是火,天人看到是琉璃地。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心识是善业,你看到的生命是美好的;你的心识有罪业,你看到的外境都是痛苦的。好比同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吃同样的饭菜、住同样的房子,有些人活得很快乐,有些人活得很痛苦,这怎么解释呢?这跟你内心的善恶业有关系。所以唯识所现的部分,我们无法作主。

其次,唯识所住:

当我们的心跟外境接触,产生感受跟想像,第一念不能怪你,佛陀制戒是从第二念。因为第一念是过去的等流习性,从这个地方制戒,强人所难。但是妄想产生的时候,你没有回光返照,还继续的、相续的安住在这个地方,这就是唯识所住,就治罪了。我们不可能完全没有妄想,你说我修到没有妄想,那你可能连妄想在哪里都没有发觉。我们只能做到--不随妄转。连等觉菩萨都还有点微细的妄想,只有佛不打妄想,我们是带业修行,怎么会没有妄想呢?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五苦章句经

世尊曰:三界、五道生死不绝,凡有五苦。何谓五苦?一...

十件事会吓跑快乐之神

快乐之神为什么总是擦身而过?因为有十件事会吓跑它。...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推荐】肺癌晚期的父亲念佛往生

我的父亲,一位慈爱祥和、意志坚强、博学多才、倍受家...

第八识转变的两个关键点

我们再看看无漏的情况。 不动地前才舍藏,金刚道后异熟...

自心宝藏的探索

快乐的主因和外缘 快乐之道在哪儿呢?在我们自己的内心...

曾为浪子偏怜客

在我们教内每一位信众可能对《安士全书》都不陌生了,...

快乐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个方向

从前看童话书,有许多是关于王子和公主的故事。这种故...

虚云老和尚的修行经验与学经的主张

修行首重见地。确立圆满的见地,是修行的第一步。这第...

不正知者,于所观境谬解为性

随烦恼二十:不正知者,于所观境,谬解为性。能障正知...

恭敬称念观音圣号即能远离淫嗔痴

【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

命运是怎么来的

刚才一位老师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 命运在佛教认...

是你造作的,将来都要付出代价

人非圣贤,谁人无过呢?我们还没有成圣成贤,那也就是...

善解与包容之心

有一则简单的故事:在某乡村,有一户老人家的隔壁有一...

化解嗔心的方法

以前曾简单地讲过贪、嗔、痴的嗔;嗔的害处是何其的多...

济群法师:心中无形的警察

基本的道德信条其实很简单,如佛教的五戒、八戒,是具...

逆水而游最勇敢

小和尚对老和尚抱怨:坐在禅房里念经多舒服,为什么要...

未曾闻死亡声响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一日,世尊对比...

星云大师:了不起与没什么了不起

佛光山为纪念开山三十周年,决定制作一部有关佛光山的...

佛说戒德香经

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贤者阿难闲居...

睡眠之害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的只园精舍,教导比丘应当精勤修行...

每一声佛号都应含有愿往生的信息

净土法门怎么修持?大家一定要知道它的核心:重在信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