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神通

2010/08/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讲到神通。大家就会联想到飞天钻地、七十二变的孙悟空。其实神通并非佛教的专利,因为只要有禅定功夫,那怕是邪魔外道,都会有神通的。佛家讲的神通有六种: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宿命通、他心通和漏尽通,其它外道则只有前五种(没有漏尽通,只有佛家证果圣人才有漏尽通)。

所谓六种神通为:

(一) 天眼:能知道未来及现在的远处和微细处。

(二) 天耳:能听到很遥远的声音。 

(三) 神足:能够飞行自在,来无影,去无踪。 

(四) 宿命:能知道过去世和未来世。 

(五) 他心:可以知道人的心在想什么。 

(六) 漏尽:断烦恼,证果位(阿罗汉或菩萨)。

在三种情况下,才有神通:(一)修持:通过修禅定功夫,如修道者;(二)咒力:借用咒力或以咒力谴使鬼神,如巫师;(三)报得:因为果报而得,但他们的神通很有限,如鬼神、天人或魔等。至于乩童(问米),是让鬼神依附在他的神经官能或耳根,以达到未卜先知的效果,其实只是附载式的神通,或传话式的神通。当我们遇到问题时,这虽然可以多少让我们知道一些前因后果(不一定对的),但还是无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除非通过行善、修正自我的行为等。魔术又是怎么一回事呢?魔术并非神通,其实只是一种障眼法,它用快、精、准的技法和在你看不到的空间作变化。魔术界有一个定律,就是魔术师不可以揭发其他魔术师的魔术。

靠修持而得的神通,会因定力减退或破戒而消失。如念咒者犯禁忌或鬼神远离,神通也一样无效。至于报得的神通则是不会消失的。在《阿含经》里有一则故事记载,有一位被逐出僧团的比丘,在一晚遇到一位不得势的鬼。所谓臭味相投,他们互相合作欺诈百姓,以便获取供养和名利。每晚,鬼会用它的神力把这比丘扶着,让他高空飞行(因为人们看不到鬼,所以以为这比丘有神通,可以飞行自在,一定是得道高僧)。从此供养的人越来越多,名气越来越响。有一晚,当鬼扶着比丘在飞行时,刚好四大天王出巡,司查人间善恶,鬼看到了吓倒,即刻逃跑,可怜的比丘在没有鬼的扶持下,立刻摔死在地上。《阿含经》里还有一则故事,说有一位有五神通的仙人,因为迷恋五欲(财、色、名、食、睡)而退失定力,失去神通,无法飞行。

神通不是我们学佛的目标,因为它不能违背因果(如用神通去救一个因业报将遇车祸的人,是没有可能的),也对我们的生死没有帮助的(即所谓“神通敌不过业力”)。所以在佛陀时代,佛陀不准许弟子们乱用神通。神通第一的目犍连是死于外道的乱石之下,但他知晓因果,从容以对。在中国佛教历史里,当某某大德显现神通后,他都会选择离开世间,或装疯颠,如金山活佛,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当然也是有例外的。

记得在广钦老和尚的问答录里,有这么一段有耐人趣味的谈话。有一个弟子问广钦老和尚说:师父,听说您有神通,没有的话,为什么您会先知道好多东西?到底您是否有神通?广钦老和尚答:我有吃就 有通(其实是指大小便通)。近代的虚云老和尚的传奇故事里,也有关于神通的介绍。有一天,虚云老和尚忽然看到小沙弥在水沟边露天小便(其实是隔一个墙壁),过后,虚云老和尚把小沙弥叫来问话;小沙弥觉得奇怪,因为他是确定没有人才在那里小便,不过只好认错。这件事过后,虚云老和尚才知道自己已经有了天眼通,他有神通的消息不小心给小沙弥发觉和走漏了。

至于魔通,在我们的天上有二十八重天里的第六天,叫他化自在天,就是欲界(天上分有欲界,色界和无色界)的第六天,里头有天主(波旬魔王),专门破坏人间清净的修行者。在《维摩诘经》里有这么一则故事,有一晚,持地菩萨在静坐,忽然,魔王变现的帝释,即忉利天王,与万采女出现在面前,欲将此采女供菩萨差遣,服侍左右,以便影响他的修行。此时维摩诘居士及时出现,拆穿魔王的身份。这是关于魔王扰乱修行者的一则记载。

其实在邪 教里不难看到,它的教主自称某某(大妄语),以他的魔通(有两种情况,一是修到走火入魔,自以为有成就,其实是魔暗中依附身上,而有神力;二是心术不正,同样走火入魔,但以魔为礼拜对象,身不由己,任他摆布,提倡魔道)来吸引崇拜者。它们大肆提倡世界末日,乱搞男女关系,自杀升天等。这些情况,佛陀已在《楞严经》中的“五十二种阴魔”和“四种清净明诲”章节里头说得很清楚,并教道我们如何去辨别和提防。《楞严经》有如佛教的照妖镜。

当然,我们不需要去担心会不会着魔,因为只要培养正知正见,依法不依人,把自心的烦恼(内魔)处理好,把持着内心的正念,外魔是奈何不了我们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六趣轮回经

归命三世尊  正等觉所说  常行于利他  积集诸功...

轮回是看不见的,应如何理解呢

问: 轮回是看不见的,应如何理解呢? 济群法师答:...

皈依佛门有条件限制吗

什么人可以皈依呢?有人说我皈依没吃素,能不能皈依?...

弘一大师:初发心者在家律要

凡初发心人,既受三皈依,应续受五戒。倘自审一时不能...

学佛人都应牢记的六则典故

神通广大并不代表是得道圣人 唐朝延载元年(西元六九...

佛像为何还要开光

问: 佛像为何还要开光? 正如法师答: 改革开放后,...

【推荐】不学佛的人对佛法存在怎样的误解呢

不学佛的人对佛法存在怎样的误解呢?有一次,一位不信...

佛教对当今社会有什么积极意义

问: 佛教的存在对当今社会有什么积极意义? 济群法师...

什么是菩萨

菩萨,这也是梵文的音译,并且是简译,全译是菩提萨埵...

贪、嗔、痴

贪、嗔、痴:又名三毒;指毒害出世善心的三种烦恼──...

什么是菩萨行

菩萨行总的来说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是以救度众生为...

丛林寺院清规大全

一、何为丛林? 丛林,指僧众聚居的寺院,尤指禅宗寺院...

证严法师:为法忘躯

过去不知有多少宗教家,为了维护自己信仰的宗教而舍弃...

【推荐】印光大师对持咒的六点开示

一、持咒不需知道咒语的意思,只需至诚恳切 持咒以不知...

珍惜福报,得无尽因缘

雪峰禅师和同伴三人出外传道。一天黄昏里,他们走在河...

如何面对七情六欲

很多人在修行之初会有这种疑问:我要开始修行了,我该...

把真如本性唤醒激活

我们看莲花的两种譬喻:一个出水义,一个开敷义。天亲...

三福怎样操作才有把握往生

问: 《观经》中佛告韦提希,欲往生彼国(西方极乐)者...

完成梦想,不一定非得要厮杀欺诈

这是发生在英国的一个真实故事。 有位孤独的老人,无...

每天问儿女4句话

有位父亲他对女儿的教育方式比较独特,他从来没有辅导...

生死苦海,非念佛莫出离

【原文】: 娑婆世界,以音声作佛事,生死苦海,非念佛...

圣严法师《时时提起无常观》

发出离心、修菩萨行。这有什么好处?一位在家人不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