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 离苦得乐文章(第4页)
原文: 既得往生,则莲华化生,无有生苦。纯童男相,寿等虚空,身无灾变,老病死等...
掐指算来,我从九六年考上医学院至今已经十余年了,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也整整十年了。...
隆莲法师虽身居庙宇,但对如今社会上物欲横流的种种现象还是非常明了的。作为一个一...
至诚求佛,坚持坚定 二?一二年,我第一次来到东林祖庭参加佛七,由此机缘,得受三...
今天一件事情的反思,使我想跟大家说一说,关于什么样的人应当来学佛。因为好多时候...
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名叫娑婆世界。娑婆意为堪忍,意思是这个世界充满了诸种苦和...
古人最初发心,真正为生死大事,决志出离,故割爱辞亲,参师访友,历尽艰辛,心心念...
我等众生骄慢、刚愎自用、愚痴颠倒还自以为是。佛陀有种种的善巧方便来调伏(调柔降...
若当来世佛诸弟子,已占善恶果报得相应者,于五欲众具得称意时,勿当自纵以起放逸,...
行时正好念弥陀,一步还随一佛过。 足下时时游净土,心头念念绝娑婆。 傍华随柳须...
我小时候是个顽劣的孩子,尤其喜欢杀害小昆虫,曾经回老家带领小伙伴把全村能找到的...
这个娑婆阎浮提世界,就叫堪忍。忍什么呢?忍苦,就是苦难的世界。这个世界众生能忍...
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这段经文的意思是...
我们看第三段的烦恼浊。烦恼浊是由想阴引生的。想的意思就是于境取相,施设名言。我...
我们讲肉眼看问题,肉眼是我们凡夫所具足的眼睛。从空间的角度来讲,他只能看到视野...
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
人道中有许多是不正常的死亡,那就属于横死。人的生命为什么有些会横死呢?佛学的道...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到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若遇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如...
《心经》二百六十个字,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从观自在菩萨到是无等等咒叫显说般若,...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位叫郁阇迦的年轻婆罗门,专程前来拜访佛陀。他给佛...
杭州灵隐寺内,挂着这样一幅对联: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语言虽朴实...
通过学习三恶道苦中的地狱苦,我有两点收获。 一、透过现象看本质,现世的快乐可能...
经文:若有断者,名菩萨行,名真持戒,名为贤士,名佛弟子 能断贪爱的,才是真的学...
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这句话或许想要告诉我们: 如果不注...
即灾殃翻为善导,转热恼直下清凉 (因邻火延烧,物屋一空,其妻惊骇病故,遂心神迷...
佛教《正念经》中云:轮回如针尖,永无少安乐。在六道轮回当中,所有众生都如同生活...
人生如何快乐?快乐的妙方,不外凡事心甘情愿。 读书、工作、交友、上班、做事,能...
人的身体是肉做的,受到刺激当然会有各种不同的感觉。舒服的感觉,不自觉的就过去了...
像法时期,古印度有这么一对兄弟,哥哥叫星宿光,弟弟叫电光明。兄弟俩对医学、药物...
贫穷之人是由于多生多劫没有种植善因,所以今生穷苦潦倒、饥寒交迫。大家都很害怕贫...
贵人虽贵未为欣,死后还他一个坟。 三谢园亭空燕子,五侯门户但寒云。 身登上品方...
(上)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天,世尊对比丘们开示:犹如屋舍有...
回老房子。一层楼贯通的走廊尽头,阳光斜洒一地,祖父母正祥和地打着二七十(一种四...
在学会善待自己和他人上,我认为做到以下几点很重要。 第一,人们要认清自己真正需...
前面是破坏,空观的智慧是把所有的妄想好的妄想、坏的妄想全部停下来,把生命归零。...
长养六心,守道始终。 学佛求道者,六心当具。这六心指:无主宰的自由心;无分别的...
出家前在医院工作的时候,常常有病人会问我:医师你几岁啊?我说:三十二岁。结婚了...
建立佛号,引导佛号,调伏烦恼,这叫正修。 折伏现行烦恼是修行要务。但是你要知道...
《佛说阿弥陀经》云: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
写这个故事之前,踌躇了一下,因为这种故事不一定有人喜欢看。也罢,这个故事,就献...
原文: 鳏寡孤独,贫穷患难,所在皆有,何不周济。而乃汲汲于不相关涉之异类,其缓...
《大庄严论经》中马鸣菩萨提到,过去有一位大商主子名叫亿耳,与同伴一起入海采宝,...
你们都不愿意听到死这个字眼,认为不吉利。但是死亡从来没离开过你,你不就是在刹那...
有位商人的家里失了火,不仅房子严重损坏,连财物都几乎在大火中化为了灰烬。等大火...
人们通常认为快乐离不开财富,因此为了争取得到更多的物质,有的人会不惜一切手段。...
我这一生,最敬重的人,就是我的外婆刘氏。抗战初起,她被日军火烧、刀砍、推入江中...
佛陀在经典里面讲一个譬喻说,他说有一个做生意的人,做生意的过程当中有人跟他借了...
有一次,末学到某医院为某甲病人助念,忽然间,附近病有有一位太太,脸色铁青、满面...
在座的大部分都是年轻的同学,大家发心出家有种种的因缘,都是非常的难得。 《佛说...
学习,佛法的专有名词叫作熏习。它不是一次完成,它是不断地把这个法义在心中就像沉...
佛在世的时候,印度的西面有一个偏僻的民族叫卢舍那,那个地方的人生性比较好斗,大...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者,寄也,所谓人生如寄,寄生在这个世间;鬼者,归也,所谓魂...
在这个三界轮回,最好的是天,再么人,再么阿修罗,阿修罗是在天道里边的,但是很凶...
佛教所说的灭苦,有两种不同的层次:一种是在自己灭苦以后,再也不到世界上来受苦受...问: 一般人很害怕失败和痛苦,非常希求成功和快乐。如何能一直成功下去呢? 索达吉堪布答: 很多大德经常在修...
一般人常把痛苦连在一起讲,分不清痛与苦的区别,多半认为痛就是苦、苦也一定会痛,...
这五浊恶世实际上是让我们要观察我们所处的生存环境和我们内心的这种真实的相状,由...
若真修道人,必经魔难,不魔不成佛,真正发心修行的人,在真心触动的一刻即震动三界...
现在,人们对肉食的欲望日益增长,一日三餐天天顿顿不离肉食,还毫无顾忌什么动物的...
其有平日自命通宗通教,视净土若秽物,恐其污己者,临终多是手忙脚乱,呼爷叫娘。其...
一难生为肉球 老和尚是在清道光二十年(岁次庚子)七月三十日寅时诞生于福建泉州府...
1962年下半年,我因肺痨病到韶关防疫站去治疗,骑自行车去看病时,在医院门口跌...
一个苦恼的杂货商来找禅师,向禅师诉苦道,最近他的店的对面开了一家很大的连锁店,...
又白一切往生人等,今更为行者说一譬喻,守护信心,以防外邪异见之难。何者是也?譬...

张水金老居士,江西景德镇人,是一位虔诚的菩萨戒弟子。二?一八年三月四日十二时整...

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之境界如何

一位医生在长期行医中看到这样的无常观

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自招魔

归命大慈父,早出娑婆关

什么样的人应当来学佛

众苦煎迫的「娑婆世界」

古人最初发心,真为生死大事

佛陀让众生知苦乐法,走解脱之路

甘心忍受消业障,业障就会消失

行时正好念弥陀,心头念念绝娑婆

弥陀光明加持,病症不治而愈

娑婆世界是苦难的世界

为什么有人越学佛越苦恼

烦恼太重,是你想太多了

众生的苦恼就是错认一切都不会变化

无意义的悬想是一种自我损耗

现代人很多是寿终医院,不是寿终正寝

观音菩萨如何救苦救难

《心经》那么好,要如何去运用

能让在家人获得现世后世安乐之八法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思维地狱苦,珍惜修学缘

能够远离财色,就超脱了世间种种苦果

及时回望自心,做精神富足之人

印光大师谈应对灾难法语

生活中明明有快乐,为何佛教只强调苦呢

快乐的妙方,不外凡事心甘情愿

真理最能减轻痛苦

药王菩萨发愿除灭众生痛苦

饥寒困苦爱易除,义无反顾往极乐

却到莲池更回首,世间蝼蚁尽纷纷

地狱苦果深重,当精勤修行善业

【推荐】没有什么比老病死的冲击更大

学会善待自己和他人

娑婆世界的快乐没有安稳性

生老病死与成住坏空,促长了众生的出离心

【推荐】娑婆世界有多苦,肿瘤医生亲历患病众生相

降低罪业的势力,因为罪业会让你临终痛苦

把这些认识清楚,才会生厌离之心

道香应自苦修来,法远禅师的修行故事

放生与救济贫苦患难者哪个重要

悭贪是众苦之根本

把每一刻当做临终修,就能够摆脱死亡痛苦

财物化为灰烬,商人竟能悠然睡觉

法乐之乐才是无穷而长久的甘味

面临死亡请不要惊慌

我们是时候该看清楚生命的真相

一个恶念使亲人生不如死

学佛法不是为了要过好日子

【推荐】厌离娑婆,要厌离全面的娑婆

保持正念去面对一切

这种人都是要堕到饿鬼道里去的

跳出轮回的苦

在苦中而不以为苦,是真正的灭苦
如何能一直成功下去呢

「痛」并不等于「苦」

五浊恶世的成佛之法

大善者受大痛苦往往是成就的前兆

嗜肉者不可不知的食肉十大危害

藐视净土临终多苦

120岁传奇高僧虚云老和尚一生的十大劫难

佛源老和尚在南华寺养病的故事

为什么要向竞争者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