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布施的五大功德

2014/03/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布施的五大功德

过去佛陀与其五百位大比丘弟子,一起住在毘舍离的獼猴林中。当时,有一位名叫师子的大将军前往拜见佛陀。将军见到佛陀,便五体投地顶礼佛足,然后恭敬的坐在一旁。佛陀问师子大将军:「师子!你平日仍然持续布施吗?」

师子大将军回答:「是的,世尊!我还是常在四城门外及城内各处布施,让众生无有匱乏。需要饮食的人就布施饮食,另外还有衣服、香花、车马、坐具,只要对方有需求,就提供给他们。」

佛陀赞叹师子将军:「你能如此勤於惠施,心中不怀悭吝,非常难能可贵。若能保持随时惠施的善行,便能获得五大功德:第一,名闻四海,受到大众的称誉:『某村落有一位施主,常恭敬供养沙门、婆罗门所需,让他们无有匱乏。』这就是施主所获得的第一种布施功德。」

「其次,檀越施主若至沙门、剎帝利、婆罗门、长者众中,都不会感到畏怯,能够处众无畏,犹如万兽之王狮子处於鹿群当中,无有畏惧和困难。这就是施主所获得第二种布施的功德。」

「再者,檀越施主因布施而受众人敬仰,每一位遇见他的人都心生欢喜,如子见父,恭敬瞻仰而不厌倦。这就是施主所获得第三种布施之功德。」

「第四,檀越施主命终之后,将投生天上或人间二善道。如果投生到天上,则为诸天人所敬重;如果出生在人间,必是令人尊敬的显贵者。这就是施主所获得第四种布施之功德。」

「最后,这位施主的智慧必超越众人,如果发心出家修行,现世即能断尽一切烦恼,不再轮回生死。这就是施主所获得第五种布施之功德。只要是发欢喜心恆常布施,必定获此五种布施功德。」

接著,佛陀以偈语开示大众:「心常喜惠施,功德具足成,在众无疑难,亦复无所畏。智者当惠施,初无变悔心,在三十三天,玉女而围遶。」并提示:「檀越施主投生到人间或天上后,若能出家学道、精进修行,便能现身漏尽烦恼,证得涅槃。」

佛陀继而开示一偈:「施为后世粮,要至究竟处,善神常将护,亦复致欢喜。」并进一步为师子大将军开示:「如果行布施善行之时,常怀欢悦,意志坚定,便能具足诸善功德,得清净三昧,并清楚明白这个真理。什麼是清楚明白这个真理呢?就是清楚明白苦的来源、苦的终了,以及如何离苦得乐。所以应当时时刻刻精进努力,修种种布施善行,若能如此实践,定能随心满愿,证得阿罗汉果及缘觉圣果。师子大将军!你当如是践履。」

师子大将军听闻佛陀所开示的布施五大功德,心生欢喜,发愿依教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四·善聚品第三十二》

省思:

布施是一种「众生欢喜,诸佛欢喜」的利他发心。以他人为考量,捨去自己的身命财,乃至法的布施。在捨的当下,不仅能去除悭贪的习气,亦能帮助他人摆脱困境,自己也能因无我的清净心而得到欢喜自在。 修布施波罗蜜的行者,还要进一步了达「三轮体空」的道理──没有布施的人、布施的物和受施的人。虽行布施,而不执著布施之相,心始终安住在不动、清楚明白的觉性当中;种种布施中,心不生执著,便能成就「摩诃般若波罗蜜」最清净的菩萨愿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受完三皈依后,所获功德不可思议

我们受完三皈依后,虽身同世俗,但心是菩萨,所获功德...

善用金钱

财富必须被善加利用,以便增进你和他人的福利。假如一...

阿弥陀佛四十八种德相

兹据净土三经及祖师之释,略明阿弥陀佛四十八种德相。...

修何善行能令众生欢喜供养衣服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天,世尊带着侍...

都说出家好,怎么个好法

佛说孔雀虽有色严身,不如鸿鹄(鸿鹄)能远飞。 白衣虽...

慈心的功德殊胜难量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有一天,为诸比丘开...

生活中怎样利益恶道众生

问: 生活中怎样利益恶道众生? 达真堪布答: 日常生...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毗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毗舍...

心境转了相貌自然会改变

佛陀时代,有一位波斯匿王,他的女儿们个个都很美丽,...

不要小看自己

佛陀在祇树给孤独园说法时,长者每日供佛、供僧;近五...

父母是心中最大的佛

问过许多人,佛祖在哪里?都不知说什么才好。 佛说:如...

有爱才有财富与成功

一位妇人走到屋外,看见前院坐着三位长着又长又白胡须...

超越虚妄的「我」

当深深静下来观的时候,确实发现我是虚妄的。就像我们...

济群法师:善待自然

千百年来,人类依赖自然的给予生存,与此同时,对大自...

为什么理观对净土行者甚为重要

问: 请问师父,何谓理观,为什么理观对净土的行者甚...

与法同住世间

大部分的人仍然不知道佛法修习的核心,他们认为行禅、...

坛经与净土宗有无冲突?

来书云:《坛经》说东方人造罪求生西方等语,与莲宗有...

华严经净行品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 一、十种三业 佛子,...

戒杀与吃素

我国大乘佛教的传统,特别重视不杀生与素食,因此吃素...

教育孩子要有三个不要太早的原则

人都追求要快,要好,要早,但修行则不同。道是反过来...

【推荐】儿女教育得好,功德比请书送人大得多

印祖一生非常强调家庭教育。有一次也就是1932年,他在...

所有烦恼过患皆由此而生

过去,有位智光长者请佛为大众宣说出家与在家之胜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