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佛是教我们开发佛性,而不是强调个性

道证法师  2014/11/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佛是教我们开发佛性,而不是强调个性

有一些人虽然学佛很久,但是时常都还强调自己的个性是怎样,自己一向都习惯怎样怎样,都不习惯如何如何。

什么叫做个性呢?

就是我们无始以来培养出来的种种习惯性(习气),有种种执着的性质。佛是教我们开发佛性(觉性),不是教我们培养个性、强调个性;佛是教我们放下我们的烦恼习气,不是教我们培养种种执着的习惯;

要开发佛性,必须放下我们的烦恼执着,佛性才开发得出来,也就是要随时放下自己的个性,放下和佛不一样的知见。

常强调自己习惯如何、不习惯如何的人,不但日常生活和人格格不入,常会拂逆人意、违菩提门,也不能契入佛智、开发佛性,因为被个性、习惯绑住了,就像一块冰,失去了流水、云彩的柔软自在,不但不能「随方就圆」流动,也容易碰碎。

强调个性,增长「我执」,违反菩提心。《无量寿经》告诉我们:要往生西方,必须「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菩提心讲起来很抽象,好像所有的佛教徒都时常讲到「菩提心」这个名词。但是菩提心到底是什么?自己到底是否已发了呢?自己也不知道。

我们要了解自己是不是已发菩提心,可以按照祖师教给我们的原则来检查,我们的心念和行为是随顺菩提心,或者违反菩提心呢?

简单讲:如果恭敬众生为大众设想、为别人设想、尊重别人、供养别人,为人服务就是随顺菩提心。反过来讲如果比较顾自己,强调自己个性、习惯、利害,希望别人要尊重我、按照我的意思,希望别人都为我服务,尊重自己的意见、胜过尊重众生的意见,甚至希望众生都为我牺牲、供养我,这就是违反菩提,也就是违反菩提门的心态。

当我们顺菩提门的时候,自然「我执」的烦恼就会放下,自然和往生西方的条件会相应;如果违反菩提门,就是在增长「我执」的烦恼,在培养我们自私的执着,这就和往生西方不相应,六道轮回必定「榜上有名」。

敬重他人,放下私心,便是随顺了菩提心。平常懂得尊重别人,对人有恭敬心,慈悲的人,时常比较容易和佛相应,为什么呢?因为要对人真诚恭敬必须要放下自己「骄慢的烦恼」才能够做得到,要放下「我执」才能够做得到。所以尊重别人的时候就是放下自己,对自己执着较轻,也就是「我执」的病比较轻。

看重自己的意见个性、注重自己习惯的人,就是对自己看得重,私心强,也就是「我执」的烦恼较重,这是病较重、业障重、轮回的危险性大,并不是好现象。一旦注重自己,自然就会比较轻慢众生,轻视怠慢众生,当然没办法好好度众生,这就违反了菩提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愿。

检讨目常生活中的「菩提心」—往生信愿

我们曾经说过:日常生活都是在考我们往生西方信愿的应用题。我们日常生活中种种的想法、行为、习惯到底是顺菩提心或者违菩提心,自己要时常观照反省, 如果是违菩提心的思想和作法是绝对和佛不相应的,也不值得去坚持培养。

我们要随时注意修正调整,才不会违背我们要「往生西方」的愿,才不会辜负我们这一辈子,弄得「枉死娑婆」!如果是对我们往生西方有帮助的好习惯,才值得坚持用心去培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道证法师文章列表

梁文道:越能放下自己,你就越快乐

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

信徒与固执的比丘

获得世间利益的方法和证得涅槃的修行方法绝对不同,佛...

破除人我天下亲

一般人最执着,也是诸般烦恼的根源,那就是「我」,凡...

越固执的人越容易受伤

别让心太固执 佛在菩提树下开悟的时候说:一切众生皆有...

如何摆脱死亡的恐惧

我在东林寺接待一些居士,包括一些社会人士,都是来问...

能对治「我执」,你就不再苦了

1 执我唯增苦 佛教中最直接的认识,就是人的痛苦从大的...

既然理即是佛,我们与佛又有何区别

《楞严经》说:理则顿悟,乘悟并销; 事非顿除,因次第...

忘了我,成了佛

自我作为一种存在,其最复杂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那座...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在乎的,不是目的地和沿途的风景,...

全民素食的5个理由

当前,全球气候暖化所引发的严重自然灾害已威胁到了方...

当怨敌损害我们时,应当这样观想

佛教中有充足的依据可以证明:无始以来,轮回中的每一...

内心的充实才是真正的富有

总结我的前半段人生,从大学毕业开始,我的前半段人生...

畏苦勤念佛 安详离娑婆

我们最初来到世间是一个人,最终离开世间也是一个人,...

有分别与无分别

分别是一种知识、知能。如果没有分别作用的话,则天下...

海涛法师《心主宰一切》

学佛就是要把自己的念头调到最庄严,最高品质的状态。...

保护自命之第一良方

天地之间,凡有血气者,莫不自爱身命,是故世间有种种...

久坐不动对身体的危害

引导语: 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最新报告显示,全球...

如何让孩子戒掉手机瘾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孩子很迷恋手机,时常拿爸爸...

达照法师:弹簧人的故事

诸位有没有听说弹簧人的故事啊?有一个弹簧人,他的身...

要想做一番事业的人千万不要意淫

要想做一番事业的人千万不要意淫。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楞严经》的三个重点

《楞严经》前三卷半的经文当中,有三个主题是它的重点...

地藏菩萨和我们关系

谁是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是佛陀座前,大愿第一的大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