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呢

蔡礼旭老师  2015/09/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呢

曾经有一个小孩他在家里都不扫地,有一位长者进了他家,就跟他说:这个地这么脏,怎么不扫一扫?他就说:我这个手是拿来扫天下的。口气大不大?你看很多小孩他也说以后要当大官,要当大企业家,结果看他的房间乱七八糟。结果这一位长辈就跟他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连个屋子都扫不好了,还可以扫天下?相同的,连个屋子都整理不好了,怎么去当企业家?有没有可能?那不可能。

所以《弟子规》也是管理学,是基础管理学。这种有条不紊的习惯从哪里开始扎根?从小。你不要脑子里只想著以后让他念企管他就会了,现在要先打底。所以当一个企管硕士要来应徵,然后他连家里、他连房间都很乱,这样的人你敢不敢用?敢不敢?那一些学到的管理学都是什么?纸上谈兵。卢叔叔曾经就跟我讲过,他说他到分公司去巡视,一定会去看这些分公司主管他的桌子有没有整理好,他的档案有没有归档好。假如连这一些小事都没有处理得有条不紊,公司的一些工作那就很难能够循规蹈矩。所以小地方大学问,都可以从小地方看到一个人的心是定的、是不乱的,还是很杂乱、很躁动,都可以从这些小动作看出来。

所以诸位朋友,你的孩子这些做人做事的能力一定要从小扎。因为一些成功的企业家他都有火眼金睛,一看就可以看得出来你孩子这些做人做事的火候到哪里,骗不了他。所以很多人觉得:我用大学、用硕士就可以让我找到很好的工作。假如他做人做事不好,铁定不会被这些很优秀的企业家录用。假如有录用,那也是没有功夫的企业家,所以这个企业也怎么样?也不会很长久。所以为孩子往后能够到一个非常有前景的企业,现在就要把他这些根基打好。

我为什么有这样深刻的体会?因为我到澳洲去的时候,刚好我们要安排差不多几个礼拜就要洗碗,就把六、七十个人吃的碗都要洗一洗,还有一些煮饭的用具。比方说那个桶子这么深、这么宽,因为都快上百人吃,所以要用这么大的桶子。我这一辈子到那里去才真正洗过碗。我在那里洗碗的时候,突然体会一个人生的哲学,就是一辈子该干的,你逃都逃不掉。所以诸位朋友,该干的事啥时候干?何不於强健时努力修善,该干的时候要趁年轻。年轻的时候多劳动、多付出,老年福报就现前,才能享福;假如年轻的时候不勤劳,常常还挥霍,老年一定会很凄惨。

所以,该干的跑不掉,我们就趁年轻好好的干,所以我在那里洗碗也洗得很欢喜。刚好有一天,卢叔叔就到厨房里面来,本来要走过去了,突然停下来对我说:看你洗碗就知道你太好命了。你看,我一个洗碗的动作,就已经把我的底细怎么样?对,因为一看笨手笨脚。所以诸位朋友,我从这里就体会到,真正有智慧的长者,你是瞒不过他的眼睛。所以当你的孩子对人恭谦,做事又很勤奋,你不要担心他往后没有人提拔,你大可放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骨肉原是一体,何苦把至亲变怨敌呢

私下刚决定堕胎---远方长老就来电话有个孩子向他求救!...

星云大师《自我教育》

吾人生而为可贵的人,不要永远做人的儿女,不要永远做...

古代父母对孩子的「七不责」

1、对众不责: 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要责备孩子,要在众...

谁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人做事儿,不能让事儿做我们,所以佛教徒天天欢喜地面...

不要忽略身边的幸福

每天急匆匆地行走在来来往往地人群中,为了生计、为了...

对孩子的成绩太执着该怎么办

问: 我总是太在乎孩子的成绩,放不下对他们的执着,...

杀掉嗔恨

有一个婆罗门生养了一个瞋心很重的女儿,经常触怒婆罗...

温馨漫画:母爱千千变

母爱是世上最无私的情感...

佛教的三种忏悔方法

忏悔,在佛教来说,是有方法的;也唯有讲究方法;依靠...

在《六祖坛经》中参悟人生三重境界

说到《六祖坛经》大家都很熟悉,有敦煌本、惠昕本、曹...

慈悲心和智慧

为了建立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人生,我们应该培养慈悲心...

轮回中的生命,没有自由可言

既然大家都目标明确,为了安乐,何以还是有很多人成心...

远离尘劳定心禅修

佛法说人生有八苦,其中五阴炽盛苦,五阴即色、受、想...

拜经拜忏能使身体健康

前面我们看了日记《都摄六根打禅七》知道了拜经在打七...

能遇到佛经是无量劫来的福德

大家要知道,能遇到佛经,是你无量劫来的福德,不然遇...

宣化上人:佛门孝经泽润众生

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始...

念佛是专注而少好,还是快念好

问: 念佛的目标是专注而少好,还是快念好? 道安法师...

妙莲老和尚《五戒是良师》

(一)五戒是良师 一、众生受戒入佛位 诸位善男子、善...

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

四祖大医禅师旁出法嗣牛头山法融禅师,润州延陵人也。...

长与幼

据《十诵律》记载,佛陀在讲敬僧时,提到自己过去世的...

常有不如法的境界出现是什么原因

所言常有境界,当是未曾真实摄心,但只做场面行持之所...

要想千人头上过,须向万人脚底行

在五台山时,每天上午和中午都有过堂,都是师父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