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若论成道本来易,欲除妄想真个难

虚云老和尚  2017/01/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若论成道本来易,欲除妄想真个难

古人说:“若论成道本来易,欲除妄想真个难。”道者理也,理者心也,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人人本具,个个现成,在圣不增,在凡不减。“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一切世出世间,若凡若圣,本来是空,何生死之有呢?故曰成道本来易。此心体虽然妙明,但被种种妄想所盖覆,光明无由显现,而欲除此妄想就不容易了。

妄想有二种:一者轻妄,二者粗妄。又有有漏妄想与无漏妄想之分。有漏者,感人天苦乐果报;无漏者,可成佛作祖,了脱生死,超出三界。粗妄想感地狱、饿鬼、畜生三途苦果;轻妄想就是营作种种善事,如念佛、参禅、诵经、持咒、礼拜、戒杀放生,等等。粗妄想与十恶业相应,意起贪嗔痴,口作妄言、绮语、恶口、两舌,身行杀、盗、淫,这是身口意所造十恶业。其中轻重程度,犹有分别,即上品十恶堕地狱,中品十恶堕饿鬼,下品十恶堕畜生。总而言之,不论轻妄粗妄,皆是吾人现前一念,而十法界都是这一念造成的,所谓一切唯心造也。

若就本分来讲,吾人本地风光,原属一丝不挂、纤尘不染的。粗妄固不必言,即或稍有轻妄,亦是生死命根未断。现在既说除妄想,就要借重一句话头或一声佛号,作为敲门瓦子,以轻妄制伏粗妄,以毒攻毒,先将粗妄降伏,仅余轻妄,亦能与道相应,久久磨练,功纯行极,最后轻妄亦不可得了。

我们个个人都知道妄想不好,要断妄想,但又明知故犯,仍然打妄想,跟习气流转,遇着逆境,还是打无明,甚至好吃懒做、求名贪利、思淫欲等等妄想都打起来了。既明知妄想不好,却又放他不下,是什么理由呢?因为无始劫来,习气薰染浓厚,遂成习惯,如狗子喜欢吃粪相似,你虽给它好饮食,它闻到粪味仍然要吃粪的,这是习惯成性也。

古来有一则公案,说明古人怎样直截断除妄想的。大梅山法常禅师,初参马祖,问:“如何是佛?”祖曰:“即心是佛。”师大悟,遂往四明梅子真旧隐缚茅住静。祖闻师住山,乃令僧问: “和尚见马大师得个什么,便住此山?”师曰:“大师向我道,即心是佛,我便向这里住。”僧曰:“大师近日佛法又别。”师曰:“作么生?”曰:“又道非心非佛。”师曰:“这老汉惑乱人未有了日!任他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是佛。”其僧回,举似马祖,祖曰:“梅子熟也!”古来祖师做为,如何直截了当,无非都是教人断除妄想。

现在你我出家,行脚参学,都是因为生死未了,就要生大惭愧心,发大勇猛心,不随妄想习气境界转。“假使热铁轮,于我顶上旋,终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菩提即觉,觉即是道,道即妙心。当知此心本来具足圆满,无稍欠缺,今须向自性中求,要自己肯发心。如自己不发心,就是释迦如来再出世,恐怕也不奈你何。在二六时中,莫分行住坐卧,动静一相,本自如如,妄想不生,何患生死不了?

若不如此,总是忙忙碌碌,从朝至暮,从生到死,空过光阴,虽说修行一世,终是劳而无功。腊月三十日到来,临渴掘井,措手不及,悔之晚矣。我说的虽是陈言,但望大家各自用心体会这陈言罢!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虚云老和尚文章列表

攀缘妄境,造业轮回

在商朝,商朝最后一个皇帝商纣王,商纣王有一天,有一...

海涛法师《修行法要》

修行法要一 海涛 辑 1.修行:先从打好地基开始,做一...

珍惜在娑婆世界修行的善缘

华光开敷遍身如来身边有两位小菩萨,一位叫美音菩萨,...

不起烦恼便是修行

修行的方法,是勤修戒定慧三学:修行的目标,是熄灭贪...

修白骨观的三个阶段

白骨观即观想人的身体成为白骨的修法。贪欲炽盛的众生...

初学净土法门从哪儿入手

问: 法师,对于初学者,尤其是想修净土的人请您给一...

佛说五「不」连贯起来的修行路

大乘经论中,记载了佛陀金口亲宣的五个不字! 不忘念是...

善修奉行十念法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为比丘们开示...

随喜令妒嫉种子灭掉,福田不断增长

人类的很多痛苦来自妒嫉心。对财富、名声、权利、脸蛋...

「息诸缘务,一心行道」这个非常重要

先看总说,师修净土,久而弥笃。这是一个总说,印光大...

妙境法师:如何得观音菩萨感应

三恶道众生的苦恼是很多很多的,他们很难念观世音菩萨...

永明延寿大师《戒杀俚言》

堪嗟人心如铁,终日杀生造业,他身滋养尔身,心上如何...

苏东坡的前世后身

生命是轮回的,很多人或多或少能够知道自己的前世,这...

人,这一辈子

人生短似起朝阳至日暮,又好像春花、夏夜、秋日、冬雪...

以法自御为常富

信佛法众行恭敬,恕己安人善教诲。不愚不恚不放恣,以...

修行必须要有一颗恒心

释迦世尊在世时,有一位有钱的长者,听闻佛法之后,感...

没学佛的人生是没办法规划的,因为做不了主

一个生死凡夫为什么加罪障呢?因为我们的生命当中,每...

慈悲无障碍

很久以前,一个偏远山区的村落里,住着一位小有名气的...

一句弥陀赅尽三藏教义

关于佛法的修证,由于众生同俱和佛一样的无陋智性,本...

宣化上人:三种布施

布施有三种:(一)财施、(二)法施、(三)无畏施。...

净土者的「夹杂」

有自以为学净土者,每作如此之言,谓净土之读经只能读...

蕅益大师的六信

如果说善导二种深信简洁明快、直溯根源的话,那么蕅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