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欲诵经灭罪,当做此观心法

智者大师  2017/12/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欲诵经灭罪,当做此观心法

夫欲诵经灭罪,第一,先须盥漱,整肃威仪,别座跏趺而坐。第二入观:观所坐之座高广严好;次观座下皆有天龙八部、四众围绕听法;次须运心作观。

观我能为法师,传佛正教,为四众说。想所出声,非但此一席众,乃至十方皆得听受,名为假观。

次观能说之人、所诵之经,何者是经?为经卷是?为纸墨是?为标轴是?诵音为口出?为龈腭和合而出?为有我身?为无我身?谁是诵者?为心是诵?为口是诵?为和合出?观此四众,为是实有?为从想生?四众非有,无我能诵,是名空观。

虽无所诵之经,而有经卷、纸墨、文字;虽无能诵之人,而有我身为四众宣说;虽非内外,不离内外;虽非经卷,不离经卷;虽非身口,不出身口。从始至终,必无差谬,名不可思议。能作此解,能作此观,名为三观于一心中得,不前不后,三观宛然。

虽无施者,而有法施;虽无受者,四众炳然;虽无法座,登座宣说;非一二三,而一二三,名为法施檀波罗蜜。专心诵持,无诸遮碍,名为持戒。忍耐恶觉,名闻财利,皆不能恼,名之为忍。一心不息,从始至终,无有懈怠,名为精进。专念此经,无有爱昧,名之为禅。分别无谬,序、正、流通,无不谛了,句文分明,名为般若。是名六波罗蜜具足。

自行此经,名之为实;传授外人,名之为权。

若能一生以此成办功德,于无始心名为正因;仍有观心,名为了因;高座为四众说授,名为缘因。

三观具足,若观未明,但是性德。研之不已,观心相应,名托圣胎,以胎业成就,名为修德。中间四十一位,亦修亦性,至于极果,名为种智。伊字三点,不纵不横,名大涅槃;能到彼岸,名第一义空、平等大慧。

是名诵经正观,三世诸佛无不从此而生,信者可施,无信莫说。

第三言流通者:若自调度,不名为慈;见苦不救,不名为悲。既修正观现前,复应庄严法界。所诵经竟,出观之后,以此运观功德,已登正觉者,愿广度众生,入位之人,悉登上地;未入位者,即运慈悲二法,愿未来世,共成正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修行十想 解脱证果

过去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佛陀告诉诸位比丘:如...

佛经不可不读

原文: 予少时见前贤辟佛,主先入之言,作矮人之视,罔...

新春祈福要念哪些经咒才好

一、新春祈福:佛号咒语 1、十法界万咒之王:南无阿弥...

诵经后出现不如意,可以先不诵吗

问: 师父,如果诵经后出现一些不如意的事,是不是就...

不随逐欲望就是修行

有些人他往往错误地认为,只要我们的所作所为跟佛法有...

凡是未出三界,都要读经修行

一、读经自利利人 说到读经,就是在齐声诵经。所谓「经...

诵经能否断烦恼了生死

问: 诵经能否断烦恼了生死? 慧律法师答: 诵经一定...

【推荐】诵经的窍诀有六步骤

凡是佛教徒都知道诵经,大部分的佛教徒都会诵一些经典...

感应道交的先决条件

在大乘佛法的内涵当中,讲到宇宙间有两种力量是特别的...

《观无量寿佛经》大意

净土三经的高下 一提到声震东方佛土的净土宗,我们马...

三种布施为修道积攒福德资粮

为什么要以财物济施贫穷呢?就是说,人在修行中必须得...

广钦老和尚《出三界比出国留学好》

午后,有信众徐某两姐妹来皈依,顶礼师父后,老和尚在...

功德天与黑暗女

从前,有一个女子,到了一户人的家里。这个女子长得端...

优波鞠多尊者的出家因缘

(上) 佛住止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当时国内有一梵...

财富与幸福

在英国某小镇,有一个青年人,整日以沿街为小镇的人说...

即使是破戒的出家人,损害他们也有严重的过患

不要说具有清净戒律的出家人,即便是破戒的出家人,损...

为什么要读诵楞严咒

一、楞严咒是正法的代表,它关系到法运,世界上多一人...

安住空性的人,把人生当历练

偏:若于心外见有众生及以佛道,愿度愿成;功勋不忘,...

学佛不要求佛,则世人皆可成佛

据台湾民意调查显示,台湾最受信任的人物榜中,证严法...

半个馒头,诠释了母亲的爱

曾经在国语日报上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母亲,您的...

十修歌

十修歌 一修人我不计较 二修彼此不比较 三修处事有礼...

李炳南居士《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1.西方极乐世界从什么地方去? 从心上去。这个问题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