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平等惠施获福无量

2018/09/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平等惠施获福无量

昔日,佛陀在罗阅城的迦兰陀竹园弘法度众。一天,师子长者来到舍利弗尊者的住处,顶礼后坐于一旁,说道:“恳请尊者到家中接受供养。”舍利弗尊者默然受请,长者便起身顶礼离去,亦恭请大目犍连、离越、大迦叶、阿那律、迦旃延、满愿子、优婆离、须菩提、罗云、均头沙弥等五百位上首僧众,同受供养。

长者随即返家,备妥种种极妙饮食,敷好座具,向尊者们禀告:“希望诸位尊者都能应时慈悲接受供养,我已准备好,恳请尊者们光临寒舍应供。”诸大阿罗汉各着三衣,持钵入城到了长者家。尊者们都入坐后,长者亲手奉上饮食,待尊者们用完斋饭,再奉上净水,并供养每位尊者一条白毡,同时上前接受祝愿。舍利弗尊者为长者演说极微妙之法,说毕便起身离去,回到住处。

这时,罗云尊者来到佛陀住所,顶礼后退坐一旁,世尊问道:“罗云!你刚从哪里回来?”尊者回答:“师子长者今日供养众僧。”世尊再问:“长者供养的饮食精致美味吗?所供养的卧具是细致或粗糙?”答:“斋饭非常美味丰盛,我手上拿的这条白毡,就是长者供养的。”世尊又问:“有多少位僧众应供?谁是上座?”

罗云尊者回答:“舍利弗和尚为上首,共有五百位大阿罗汉应供。”世尊再问:“罗云!师子长者供养众僧获福多吗?”尊者说:“世尊!长者供养众僧所得福报不可称计,因为供养一位阿罗汉获福无限,更何况长者今天供养了五百位人天所敬仰的大阿罗汉,所获之福更难以计量。”世尊说:“供养此五百位大阿罗汉的功德,相较于由僧团依僧次第,指派一位僧人应供,所获之福,将是请此五百位大阿罗汉之福的百倍、千倍、巨亿万倍以上,难以言喻。因为供养依僧次第所指派之人,所得福报最终能漏尽烦恼、直趣涅槃,其福难限。罗云!这就犹如有人发愿说:‘我要喝尽所有江河的水’,此人办得到吗?”

尊者回答:“不可能的,世尊!南阎浮提极为广大,陆地上有恒伽、新头、私陀、博叉四大河流,每条大河各有五百支流,此人终其一生也不可能饮尽所有的河水,那样做只是徒劳无功,不可能达成愿望。”佛陀接着说:“但是此人说:‘我自有饮尽所有大河之水的办法。’是什么方法?此人就想:‘我当饮海水,因为所有的川流都会流入大海。’罗云!此人能饮尽所有大河之水吗?”答:“当然可以,因为所有河川最终皆汇归大海;喝大海之水,就等于饮尽所有的河水。”

佛陀说:“正是如此,罗云!一切私施就如同河流,或获福报,或不得福;所有僧众就如同大海水,所有的河流归入大海后,不再保有原来的河名,只有大海之名。同理,有十种圣者是从僧众中成就的,是哪十种?证得须陀洹向、须陀洹果、斯陀含向、斯陀含果、阿那含向、阿那含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辟支佛、佛。这十种圣人都是在僧众中得以成就。因此,供养由僧团依僧次第所差之人,将获福无量,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希望求得无量的福报,就应当如是供养,犹如有人以酥投入水中,酥块凝结,不会扩散;但若以油投入水中,就会迅速遍满水面。所以,当念供养圣众比丘僧。罗云!你应当如是学习。”

后来,师子长者听闻佛陀赞叹供养僧众之福,而未赞许别请之福,于是前来拜谒世尊,顶礼后坐在一旁,问道:“世尊!我听说您称赞供养僧众之福,未赞许别请之福,今后我将常供养圣众,不特别指定供养其他人。”

佛告诉长者:“我并不是说:‘应当供养圣众,不布施其他人’,就算布施给畜生都能获福,更何况布施给人呢?我所说的是布施获福的差别。如来圣众可敬、可贵,是世间无上福田,僧众中有证得四向、四果的声闻乘、辟支佛乘,乃至佛乘的圣者,善男子、善女人欲供养三乘圣人,应当从僧众中求,这是因为三乘圣人都是出自于僧众。长者!我是基于这个缘故,说获福有别,并不是教人只供养圣众,不布施他人。”

长者禀白佛陀:“我会奉行世尊的教导,从今以后,所作福业,当尽力供养圣众,广行布施,而不选择特定对象。”世尊进而为长者演说微妙之法,令发欢喜心。长者闻法后,心开意解,顶礼佛陀后离去。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四·十不善品第四十八(三)》

省思:

《大智度论》云:“欲界中多以悭、贪罪业,闭诸善门;行檀波罗蜜时,破是二事,开诸善门。”行布施法门可以破除悭贪心,为自利;进一步起般若观照,了达三轮体空之理——无施者、受者及所施之物,以清净、恭敬、平等、真诚之心供养诸圣贤,乃至诸佛菩萨,广行布施,获福无量,更种下出离生死之因。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贫人供佛

罗阅城的大众正在商议每人出百钱,以办斋供养佛陀与僧...

把贫穷卖掉

富贵是人人所希望求到的,贫穷是人人所厌恶的,假若贫...

怎样供养功德才大,这些是供养时应注意的

福报的大小是每个人修的。我们不要认为我力量不够、我...

「勤劳」出穷人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而现在我们很多人整个的行为变...

有舍方有得,财富青睐有德行之人

人生在世,多少人为了财富而奔波忙碌。对财富的追求,...

念佛人自然得五福临门

念佛人自然得五福临门,何以见得呢? 我们把古人说的五...

亲友和怨敌都是无常变迁的

今生今世,亲怨也是无常的。今天不共戴天的仇人,明天...

布施饮食获得五种福报

过去,佛陀住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里。当时,佛陀为比...

以虚幻为实

从前,在印度,有一个男子因一时的气愤恼怒,厌恶世人...

降伏内心的悭贪

舍卫城中,有一位长者名叫最胜。家中非常富裕,但是为...

得黄金鼠狼喻

过去有个商人出外作买卖,在回乡的途中,突然发现路边...

女人和钻石项链的故事

泊桑在小说《项链》里,描写了一个女人和她的钻石项链...

专修净业,一念精诚亲见圣众

清朝比丘尼清月,江苏无锡人,居住南门慈云庵,每天诵...

身体少病的十个原因

1、不打别人,不虐待动物。 2、劝别人不要打人或虐待...

人生成功的原则--不忘初心

我们为人处世,永远保持刚刚出来的那个心情。譬如现在...

富人多做好事,有舍更有得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台湾佛陀纪念馆历经13年筹划...

心识如何生

问: 心识如何生? 正如法师答: 在唯识学中,所谓心...

先明白念佛的目的,你就知道如何念佛

怎么念佛 以净土念佛法门为归,以持名为中心,持名念佛...

阿弥陀佛的慈爱超过世间父母

我们都要去理解阿弥陀佛的心,弥陀的心就是大慈悲心。...

学佛过程中的三种信心

皈依,要以虔诚心为基石,要对上师及佛、法、僧三宝产...

外在的世界究竟从何而来

简单地讲就是我们一念心性的随缘不变之体当中,个人的...

佛为长者说四种施

昔日,在舍卫国有一富可敌国的婆罗门长者,名叫蓝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