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正报身心世界的虚妄相是怎么来的

净界法师  2019/11/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正报身心世界的虚妄相是怎么来的

我们再看第二段的“明众生相续”。

这个“众生”指的是我们五阴的正报的身心世界,它的一个生起跟相续的因缘。这个地方有五大段。我们先看第一段,“迷真起妄”。

复次富楼那!明妄非他,觉明为咎。

佛陀再一次告诉富楼那尊者说,说这个“明妄”(这个“明”当动词),就是我们一念的无明的妄动,而生起了种种的虚妄的相状。而这样的虚妄相状的生起,并没有其他的原因,主要的是以“觉明”来当作它的过咎。也就是说,在我们清净觉性的妙明心中,突然间想要有所发明。而这种有所发明的心就是无明的妄动,也就是一切虚妄相生起的一个主要过咎。

这个地方等于是说明,这虚妄相是怎么来呢?就是清净心当中一念的妄动而有的。“真本无妄,因迷故有”,这个观念我们前面讲过了。

我们看第二段的能所的对立。

所妄既立,明理不踰,以是因缘,听不出声,见不超色。

一念的妄动是很微细的。这个地方讲到,一念妄动以后产生了一种“三细”,也就是产生了阿赖耶识。我们看。

“所妄既立”,既然有一念的妄动,就有所明的“无明业相”的生起,所以,“所妄既立”就指的这个无明业相的生起,就是三细的第一个。

“明理不踰”,这个“理”者,体也,就是无明业相之体。那么既然有无明业相,当然就有能见的相状生起。能见的见分去发明这个无明业相的时候,六根去攀缘六境,这个时候我们就产生了一定的限制。

六根去攀缘六尘的时候,整个活动范围就不能超越阿赖耶识,不能超过无明业识。也就是在一念无明妄动的因缘当中产生了三细,使令我们听闻的功能不能超越音声,见的功能不能超越色尘。

到这个地方,其实都是一念妄动产生一个阿赖耶识的三细。这个地方都还没有产生业力,因为第六意识的爱取还没有活动,只是一个依他起性。下一段就产生了业力的力量。我们看下一段。

色香味触,六妄成就,由是分开,见觉闻知,同业相缠,合离成化。

“色香味触,六妄成就,由是分开,见觉闻知”,其实把前面的观念再重复一次。就是有色声香味触法六种妄尘的成就,就使令我们这一念清净的心性,这个精明之体,分成了见闻嗅尝觉知。在眼睛叫见,在耳朵叫闻,就产生了六根的作用。本来是一念心性,“元依一精明”,因为外境的牵动而“分成六和合”,产生六根的作用。这一段等于是把前面的阿赖耶识的依他起,六根、六尘、六识的生起作一个说明。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不要责怪妄想,要用佛法来引导它

十法界是怎么分立的?大家的心都是清净本然,都是具足...

八种世间法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出跃经》...

颠倒妄想形成的三个次第

颠倒妄想的形成,在《楞严经》它是有三个次第: 第一个...

外面的世界是我们精神世界的投影

今天课的题目是相由心生。很多佛经里经常都讲相由心生...

你只要不随妄转,就有救了

我们不能在因缘所生的一念心识去跟妄想对治,你不是它...

三界万法种种境缘,实无心识外之别物

三界惟心,万法惟识二语,人能言之,触境逢缘,仍被境...

既然万法唯心造,为何世界不能由我造

什么是万法唯心造? 如果简单解释万法唯心造的意思,就...

对自然界心存敬畏

现在各大旅游区风景点也被过度开发。本来去旅游去登山...

人为什么会痛苦

过去除佛教徒以外很少有人去深入探讨这个问题,随着世...

一个人会着魔不能完全怪魔王

在整个大家庭三界当中的魔王,看到你修行,他非常不欢...

修行是要修正自己

观察他人过失本身就是一种过失。不要以为自己微不足道...

遇到逆境你会用哪种思想去面对

这个思想,刚开始比较不坚固叫思想,当这个思想坚固了...

一偈得道

昔日,佛陀在舍卫国讲经说法时,有一年长比丘,名叫般...

念佛法门的五个要诀

憨山大师:此种法门:第一要决定志;第二要放得下;第...

佛教称谓的分类及其含义

中国人素重礼仪,在称谓方面亦十分讲究。而佛教的称谓...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推荐】一片诚心,三支清香,如此便好

冷泉的一涧溪水,环着古寺静谧,黛瓦黄墙外,小沙弥挥...

李炳南老居士:报恩要及时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人生七十古来稀啊,儿子到了四十岁...

西方极乐世界超越了坏苦

我们这个世间会感觉到坏苦,就是你在快乐的时候它也是...

培养孩子的仁慈之心

教育儿童要爱惜生命,即使是弱小的昆虫,诸如蚂蚁、蚊...

学佛的两种用心

佛学是一种心理学,最着重心理训练和修养。楞严经说:...

若明一切境界都有前因,则自然能够放下

释迦如来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归摄在三藏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