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怎样检验出离心及出离三界火宅

如瑞法师  2020/04/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怎样检验出离心及出离三界火宅

检验出离心

佛说死无常,死来无定期。若已经得到人身,而不听闻修习佛法、精进断恶修善,就如同到了宝山空手而归一样,白白地浪费了殊胜的受道之器——人身。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论云:“现生,由过去未断之心,继续而来。明日,由今日之心,接济以去,故躯壳有舍弃之日,而心流从无断灭之时。既有心流,则决定受生。

受生,能自在否?曰:不能。凡夫以不断心识,随业受生,如风中絮。心识是絮,烦恼业力是风,由烦恼风牵引心识之絮,往生善恶之趣中,飘摇不能自主。‘善因获善果,恶因获恶果。众生多造恶因,而希善趣,结果堕恶趣中。’”

了知了生死轮回的本质以及心念的可畏,我们应该生起警觉心,时常反省检讨:一天二十四小时当中,起心动念以及所作所为究竟有多少善法?要知道,临命终时,如果恶业力强的话,就像磁必吸铁一样,恶业必将牵着自己往恶趣受生。

我们一定要明白,如果没有产生出离心的话,一直追求沉迷于世间的快乐,修什么法都不可能得到解脱,是永远都没有办法出离轮回的。

出离心是践行解脱道的前提,怎样知道自己是否已经生起了出离心呢?真正生起了出离心,对于世间的一切财富、名利等五欲,便不会再有爱慕心、希求心产生,能够看得破、放得下。无论做什么都能往解脱道上会,并且做而不贪著,一心求解脱,这才算有了出离心的量。

坚固出离心

念死无常,是坚固增上出离心的最直接方便。关于死亡,要有三种认识:首先,死亡是一定的;其次,死期是不定的;最后,死亡来临时什么都带不走。所有的美好,不过是我们生命中重复过无数次的梦幻。在死亡的临界点上,起决定作用的是生命累积的业力,“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

深一些说,出离心主要是出离人我的执着,了知没有一个常一恒在的“我”。我们虽然还无法生起真正的出离心,但能积极听闻佛法,通过闻思修培养无我的空性智慧,就能具足愿出离心。

能够看到我执的危害和过患,进而随时对治,久久修习就能证得真实出离心,就能明了没有一个真实的“我”。所谓的“我”,只不过是随缘受生的生命现象,因此要远离对我的执着。

出三界火宅

我们今天已经得到了人身,应当好好利用来完成生命的改造。人身稀有难得,若不善加利用,一旦造作恶业堕入三恶道中,想出离恐怕是很不容易的。即使侥幸得生人中,能够闻到佛法的机会又是微乎其微,最终难免因为无明烦恼而轮转六道。因此,利用人生积极地断恶修善,思惟出离心、坚固出离心,我们一定会获得佛法的真实利益。

说到究竟的出离,《普贤行愿品》云:“能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其出离,皆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彻悟大师说:“一句弥陀,我佛心要。”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知道,有本觉佛、始觉佛、究竟觉佛。本觉佛是指我们本具的佛性,就像我们念的这句阿弥陀佛,人人本具。但不通过学习就不了解,不通过好好地修证就不能证得。

如果能念这句阿弥陀佛,能念的是始觉,所念的是本觉,就当下始觉与本觉合二为一,就是究竟觉。达到究竟觉的境地,就是证得了实相理体。对于实相理体,只有佛与佛才证得了究竟,所以说一句阿弥陀佛是我佛的心要。

生命很重要,生命重要的意义,在于我们能懂得学佛修行,生起真实的出离心。念起这句阿弥陀佛,我们的心就会慢慢地与阿弥陀佛相应,身虽处娑婆,而神栖极乐世界。因此,去做应该做的事情,做好应该做的一切,欢喜自在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如此才能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有偈云:

一句弥陀常训练,不贪不嗔智慧现。

为人处世佛在心,尽种极乐九品莲。

南无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如瑞法师文章列表

诵经超荐有功效吗?能帮助脱离轮回吗?

常有人说既然轮回的现象是不争的事实,那么祖先亲朋去...

贪一时之欲而成千古恨

有的人在刚学佛时很好,无论是对众生的慈悲心、还是对...

人生的头等大事是什么

跟无始劫的六道轮回相比,今生只是短暂的瞬间。所以,...

内心里的六道轮回

经常有人问我:师父,到底有没有天堂和地狱?天堂地狱...

顺生死流的十种心

刚才有个道友问我:如何能够保持着我们这个菩提心不退...

鬼道的众生有哪些呢

在中国民间,将七月十五称为中元节,鬼节,要祭祀祖先...

迷之则生死始,悟之则轮回息

从上古人出家,本为生死大事。即佛祖出世,亦特为开示...

凡夫的障怎么就这么重呢

我等幸得人身,生中国,闻佛法。 这里我等也就印祖说把...

脸白就是修的好,脸黑就是修的不好吗

问: 常听一些学佛的居士说:某某人的脸色又白又亮,...

蔡礼旭老师:劝人要有智慧

为人领导者,公司一有错,不要先责怪很多的员工,要先...

楞严经里是如何对治妄想的

《楞严经》它不对治妄想,它认为对治妄想产生一种对立...

偏重于持戒修福的危险

原文: 今生持戒修福之僧,若心地未明、愿力轻微,又不...

百岁佛学大师的养生窍诀

松原泰道(1907-2009)是日本的佛学大师,生于1907年。...

贪到何时方能休

贪心是人类最常见的心理活动之一,即对自己喜欢的境界...

阿难的总持因缘

一天,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比丘们兴起这样的疑...

雾霾——净业行人的欣厌剂

在过去的三五年里,整个中国大地基本都笼罩在雾霾的阴...

星云大师亲述韦陀菩萨显灵救人的奇迹

星云大师说:我向来不喜欢讲神通,但我相信神迹是有的...

冤亲是不定

年轻人谈恋爱,朋友一介绍,哎呀,坠入情网了。就算是...

对六字洪名系念不止,一定能生弥陀净土

你只要对六字洪名系念不止,一定会生到阿弥陀佛的净土...

对逆境的反应和处理方式

快乐的人与忧郁的人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对逆境的反应和...

善良不仅是美德,而且是护身符

人世间最宝贵的是什么?法国作家雨果说得好:善良。中...

入菩萨行论

善逝法身佛子伴,及诸应敬我悉礼。 今当依教略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