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憨山大师与母亲的故事

2020/05/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憨山大师与母亲的故事

憨山大师(一五四六~一六二三)名德清,字澄印,明金陵全椒县(今属安徽)人。父亲姓蔡讳彦高,母亲洪氏。

母亲生平敬奉观音大士。一天梦见观音大士携一童子走进家门,母亲很欢喜地把童子抱了起来,从此以后就怀了孕。

到了明并宗嘉靖二十五年(公元一五四六年)十月十二日的半夜,就诞生了一位白色双层胞衣的胎儿。当剥去胞衣洗濯时,整个室内充溢着异常的香气,这似乎预告中国将行一位巨人出来重振佛教宗风了。

父母为这奇异的婴儿取名为大美。好事多磨,这位婴儿走进人间后并不顺利。

第二年,当大美周岁时,生了一场严重的风疾,病得几乎死去。慈爱的母亲见医药无效,就在观音大士前至诚祈祷,并许下愿说:“观音大士啊,如能使我儿大美重病痊愈,我就让他长大后出家为僧,住持正法,来报答菩萨的大恩!”过了几天,病果然痊愈了。

为了使大美的生活顺利,母亲又把他的名字寄托在村中的长寿寺里,并改乳名大美,称为和尚。

叔父平日对他十分钟爱,一日忽然死去。他从外面进来,见叔父躺在床上,母亲过来对他说:“你叔父睡着了,你可叫他起来。”于是他叫了几声叔父,但不见叔父回答,只听见婶母悲痛地哭叫着:“天哪!你到哪里去了?”

他觉得非常奇怪,便满腹疑团地问母亲:“叔父身体明明在此,又到哪里去了?”母亲回答说:“你叔父已经死了!”他又问:“死了到哪里去了呢?”母亲没有告诉他,但他对“死了到哪里去”的问题,越发怀疑,从此时常思考这一问题。

过了不久,婶母生了一个儿子,母亲带着他去看望。他看见婴儿有这么大,便好奇地问母亲:“这婴儿是从哪儿进人婶母腹中的?”母亲见他问得奇怪,便拍了他一下说“痴子!你是从哪儿进人你娘腹中的呢?”他听后更加不解,人究竟是从哪儿来的呢?

从此,“死了到哪里去”与“生命从何而来”的二个疑问,占据了他的幼小心灵,正像许多伟大的科学家一样,在儿童时代已经产生了探索真理的思想火花了。

到了七岁的那一年,母亲送他入社读书。第二年。又转到隔河的学社读书,因来回不便,就住在亲戚家中。母亲只许他每月回家一次,其余时间不准回家。

一日,他回家探望,因为爱恋母亲而不肯过河去读书。母亲愠怒地把他赶到河边,他又不肯登船,母亲一气之下便提起他的发髻,把他抛到河中央去,就头也不回自顾自地离开了。

正在这危急时刻,祖母刚好打这儿经过,看见他在河中挣扎着,赶紧叫人把他救起,并送回家中。母亲见有人把他救起送来,仍然生气地对他们说:“这不才之子,不把他淹死,留着又有何用!”随即又把他打逐出去,没有丝毫的留恋。

少年的大师见母亲对他这样狠心,毫无爱恋之情,心里虽然很痛苦,但从此以后反而能认真学习不再想家了。大师去了后,母亲时常隔着河淌眼泪,祖母怪她太无情,母亲却说:“必须断绝了他的爱恋之情,才能使他认真读书啊!”

一天,他来到寺院读书,听寺中的一位和尚说,念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能救世间的一切痛苦和灾难,心里非常高兴,就向和尚请来一本《普门品》,暗暗地攻读起来,没过几天,便能背诵。

母亲经常在观音大士前烧香礼拜,他若在家也总随母亲一起礼拜。一次他对母亲说:“观音菩萨有一卷经。”母亲从未听说过,他即为母亲背诵了一遍,母亲听后非常高兴他说:“你这是从哪儿学来的?你诵经的声音真像寺里的老和尚!”他便把经过情形一一告诉了母亲。

到了十岁的时候,因母亲对课程监督得很严格,他觉得读书既费神又艰苦,便产生了厌烦情绪。一天他问母亲:“读书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做官。”母亲答道。

“做怎样大的官呢?”

“从小官开始,一直可能做至宰相。”

“做了宰相又为了什么呢?”

“最后罢?”

他听后叹息说:“可惜一生辛苦,到头来只是罢了,我读它何用?我只想做个不罢的!”

母亲听了愠怒地斥责说:“像你这不才之子,只可做个挂搭僧!”

他听到挂搭僧三字,又好奇地问:“什么叫挂搭僧呀?做它又有什么好处?”母亲向他解释说:“僧是佛的弟子,他们的足迹遍及天下,自由自在,是人天的福田,所以到处都有人供养他们。”

他听说挂搭僧有这般超脱自在,便对母亲说:“将来我也做个挂搭僧,好吗?”“好是好,只恐怕你没有这份福报哩。”

“为什么需要福报呢?”他又觉得不理解。

“世间做状元做大官的经常有,出家做佛祖的哪里常有呢?”母亲解释道。

“我有这份福报,只怕母亲不同意我出家!”他只恐母亲不同意,便赶紧说了一句。

“你若有这份福报,我就同意你出家。”母亲本来笃信佛教,见儿乐于出家,就答应下来。从此以后,少年的大师在心里埋下了出家为僧的种子。

第二年的一天中午,他在家门口偶然看见几位脚僧,肩挑着瓢笠等什物,远远地走来,便跑去问母亲:“他们是什么人呀?”“那些是行脚的挂搭僧。”

他听了暗自高兴,又到门外去看,见行脚僧来到树下,把担物放在树边,然后向他母亲问讯化斋,母亲忙着去烹茶烧饭,对僧众非常恭敬。行脚僧吃过斋饭后,挑起担物,举起一只手向他母亲致谢,母亲见了急忙避开,恭敬地对僧众说:“勿谢!”僧众便径直上路去了。

当行脚僧去远后,他不解地问母亲:“僧众如何如此无礼,吃了斋饭也不说一句感谢的话?”“僧众要是感谢我们,我们就求不到福了。”母亲解释说。

听了母亲的话,他心里暗自想:“这样看来,僧众的确是人间最高尚最伟大的人了!”从这以后,便时刻发心想出家修行,只是苦于没有出家的方便门路罢了。

憨山大师听到金陵的一位和尚说:“金陵报恩寺的住持西林和尚,一生修行,很有道德。”便发心想跟随西林和尚去学佛法。

他就把出家学佛法的事告诉了父亲,但却遭到了父亲的拒绝,只得又去请求母亲,母亲说得很有道理,她说:“养育儿女的目的是期望他获得真正的成就,既然他有这样崇高的志愿,我们做父母的应该让他去!”于是就在十月的一天,把他送到报恩寺去了。

后来大师依西林永宁和尚诵习经教,兼习儒学及古文诗赋。十九岁,往谒栖霞山云谷法会禅师领受禅法。

万历二年(一五七四)大师又离京行脚,游嵩山、洛阳,至山西蒲州会见妙峰大师,和他同上五台山,居北台之龙门,参禅悟道。

大师自从离五台山后,常有拜见父母之心,但恐落世俗知见,所以一直没去。

不久前大师拟为报恩寺请一部大藏经,在十月份到了京都,太后即命人赠给一部。大师奉经到了龙江,这时报恩寺的宝塔连日放光呈瑞。大师到了金陵报恩寺,在迎经的那一天,宝塔的光明好象一座桥一样,呈半圆形向北伸延,迎接藏经的僧人都从光明中走过。直至安置藏经,建立道场,光明仍连日不绝。

这罕见的奇妙光明,吸引了千千万万的人们来瞻仰观礼,面对如此瑞详之相,无不叹为稀有。

大师送经到报恩寺的消息,不胫而走,一直传到他老母亲的耳朵里。老母亲欣喜异常,先派人去问候大师何日到家,大师说:“我这次是为朝廷之事而来,不是为了家庭来的。如果老母亲在相见时,如同过去未离时一样欢喜,那我最多可回家过二夜,否则我就不回去了!”

老母亲见大师这样说,就派人再去说:“现在能再相见,已欢喜的不得了,那里还会悲伤?见一面就可以了,又何况是二夜呢?”

大师在静坐中以神通力回到家里,老母亲一见儿子,因过于激动,竟高兴得昏倒在地。

晚上,大家聚在房间里叙谈,一位族中的长者问:“你乘船来还是乘车来?”老母亲说:“何必问乘船来乘车来!”

长者又问:“哪从何处来呢?”老母亲说:“从空中来!”大师听了惊讶地想:“怪不得老母亲当年能舍我出家啊!”

于是问老母亲:“我出家后,你想念我吗?”老母亲说:“哪能不想念呢!”大师又问:“你怎么排遣这想念之情呢?”

老母亲说:“我起初不知如何是好,后来知你在五台山,就去问师父五台山在什么地方,师父说“在北斗之下,即你令郎盾住之处”。我从此后,每夜朝北斗星的方向礼拜,称念菩萨的名号,渐渐地就不再想念了。假如说你死了,就不再拜了,也不再想念了,今天见到你,是神通变化而来呀!”

第二天,大师随二亲去祭祖墓,又去卜择二亲的葬穴,这时老父亲已八十岁了,大师开玩笑说:“今日活理老子,省得他日再来!”并把铲斫在地上,老母亲见了一把夺过铲说:“老婆婆自埋,又何必烦别人来!”连斫了数十下。

第三天,大师向二亲告别,老母亲欢喜如故,未尝蹩眉,大师知道老母亲并非寻常之人。

憨山大师遭到流放,十一月,大师到了南京,在长江边上老母亲来与大师诀别。大师见老母亲欢喜交谈,音声请亮,胸中没有丝毫的滞碍,于是问:“当您听到儿死生之际,难道就不忧愁吗?”

老母亲说:“死生是由业力而定,我自己的死生尚且不忧,何况是你呢?但人言参差,我对此事又没有决定的见解,所以觉得有些怀疑。”

母子俩就这样坐谈到天亮,在即将诀别时,老母亲嘱咐说:“你应善以大道自爱,不要替我担忧,今天我也与你长别了!”老母亲说完,头也不回地欣然上路去了。

大师望着母亲远去的背影,感慨地想:“天下的父母都能这样,岂不可以顿尽生死之情了吗?”于是下笔写了一首《母子铭》:

母子之情,磁石引铁;

天然妙性,本自圆成。

我见我母,如木出火;

木已被焚,火元无我。

生而不恋,死若不知;

始见我身,是石女儿。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智者大师与净土法门

智者大师,名智?,字德安,姓陈,颍川人。母亲怀孕时...

【推荐】莲池大师的德业

莲池大师,是我们净土宗的第八代祖师,他出生的时候就...

虚云老和尚是大菩萨示现

有些人认为虚云老和尚的脾气很大,他根本是空的不认识...

念佛放光明的道昂法师

念佛放光明 道昂法师,唐朝魏郡人。法师风神清沏,对佛...

北宋高僧宗赜法师

宗赜法师是宋朝人,宗赜法师的法脉是从禅宗一脉下来,...

百岁本焕老和尚的百年佛缘

本焕长老 法名心虔,102岁。清朝光绪33年(1907)出生...

赵州禅师和赵州禅

今天给各位讲讲我们本寺的赵州和尚和赵州禅。赵州禅的...

净土宗第七祖省常大师画传

一、生于乱世,七岁出家 省常大师,生于后周世宗显德六...

绽放自己的美丽

小女孩尚未满月时,爸爸就去世了,母亲改嫁了,剩下她...

法照大师得文殊菩萨开示念佛法门

大历二年,莲宗四祖法照大师居住在衡州云峰寺,勤修不...

买智慧

有一个国家很富有,拥有全天下的东西,但是他们的国王...

企业的保富之道

如果一个人具有了正确的义利观,就会有所为,有所不为...

学佛困难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善护念

善护念这三个字,鸠摩罗什不晓得用了多少智慧翻译的。...

哪几种人最容易遇到违缘

违缘和邪见是各种各样的,关于菩提心学处的违缘和邪见...

知恩图报的马儿

元生公,是我已故的曾祖父。他生前曾经有过这么一段感...

念阿弥陀佛就是念十方一切诸佛

我们大家念阿弥陀佛观想的时候,一定要想到我就是阿弥...

三宝的分类

佛法僧乃三宝之称。 每个人信佛,必须先皈依(归依)三宝...

济群法师《生命的回归》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问题是:生命的回归。 生命盛开在...

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

《四十二章经》第四章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

善护口言,切莫落在绮语之中

常常说到口业四种过:恶口骂人、妄语欺骗、两舌离间、...

念佛后的回向内容

问: 弟子学佛时间较短,请问在念完阿弥陀佛圣号后,...

众生最大的也是最难断的贪

柏林禅寺在唐朝出过一个伟大的禅师赵州从谂禅师,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