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参禅与念佛法门是异是同

蕅益大师  2020/11/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参禅与念佛法门是异是同

或问蕅益子曰:参禅、教观与念佛法门,同耶?异耶?

答曰:同异皆戏论也,即亦同亦异、非同非异亦戏论也。以三种法门,无不离四句故。若知一切法,无非即心自性,仍可四句而诠显之。何者?梵语禅那,此云静虑。静即是定,虑即是慧。静即止,虑即观。静即寂,虑即照。是故定慧也,止观也,寂照也,皆一体而异名也。

或谓寂照约性,余约修,止观约因,定慧约果,不过一往语耳。夫吾人现前一念心性,虽昏迷倒惑,灵知终不可灭;虽流转纷扰,本体终未尝动。此岂非寂照真源、止观血脉、定慧根据乎?究此现前一念心性,名为参禅;达此现前一念心性,名为止观;思惟忆持此现前一念心性,名为念佛。盖念者,始觉之智,佛者,本觉之理也。

就此念佛法门,有念自佛、他佛、自他佛之不同。若单念自佛,与参禅、止观全同;若单念他佛,与参禅、止观亦异亦同;若双念自他佛,与参禅、止观非异非同。

夫念自佛者,是四念处观,所谓观身、观受、观心、观法。若一切法门不为四念处所摄,即外道法。故知与禅观同也。

夫念他佛者,或念相好,或法门,或实相,或不能作此三种念者,则但持名号。若念相好,一往似与禅观异,然必止息异缘,专观彼佛,则仍与止观同,亦仍与静虑同也。念法门者,例此可知。若念实相,虽托他果佛为异,然终无两种实相,究竟是同。

若持名号,一往亦与禅观异。然无论解与不解,而所持之名,当体无非一境三谛;能持之心,当体无非一心三观。故曰:“明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一。”是则心无异缘,即是静是止,名号历历,即是虑是观,亦究竟同也。

夫双念自他佛者,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乃托他佛,助显本性。由悟本性,故与禅观非异;由托他佛,故与禅观非同。是谓胜异方便,无上法门。《文殊般若经》、《般舟三昧经》、《观无量寿佛经》等,皆明此圆顿了义,而《妙宗钞》申之为详。凡栖心净土之士,不可不熟究而力行之也。

《灵峰宗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蕅益大师文章列表

蕅益大师《弥陀要解》念佛法语

1.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截至圆顿者,莫若念佛,求生...

专修净业,一念精诚亲见圣众

清朝比丘尼清月,江苏无锡人,居住南门慈云庵,每天诵...

印光大师嘉言录--赞净土超胜

● 大矣哉!净土法门之为教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善导大师《答往生念佛文》

善导大师的重要著作《答往生念佛文》开示了念佛人如何...

这个佛七改变了我

我叫净玉,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东林寺打佛七,这个佛七让...

【推荐】为什么很多念佛人害怕临终没有正念

问: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阿弥陀经的另一个版本)里讲到...

积攒往生极乐净土的资粮

为什么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中...

如何对治出离心时有时无

学佛要有智慧的观照。首先对于我们心理的状态,凡夫众...

菩提心中的佛号

心为修持之主 《华严经》云: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

世俗观点认为的快乐,并不是真实的

大家都知道,现代社会中,有很多不真实的事情。譬如一...

孔子的九条人生智慧

孔子是中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 孔子哲学的中心思...

从无明大梦中觉醒

何为无明 到寺院里来,就是要让自己觉悟,圆满的觉悟,...

让心房中多开几扇窗

有个男子好不容易存了足够的钱,买了三层楼的独栋房子。...

念经时的妄想和昏沉,该如何去对治

很多道友说我念经的时候妄想很多。你若是念念经不知道...

改变现实人生的三步骤

生命很宝贵,在宝贵的生命里却有很多痛苦,而这些痛苦...

佛陀开示美色

雨季安居结束前两个星期,一个异常美丽的女人造访佛陀...

倘欲即生了脱,当专主净土一门

阁下欲了生死大事,况复年临知命,来日无多,又无知识...

马云:在创业道路上永不放弃

和张朝阳、李彦宏、史玉柱、丁磊、马化腾这些打小学习...

修善如爱己

昔日,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弘法时,波斯匿王不仅...

印光大师嘉言录--示修持方法

甲、示念佛方法 ● 既有真信切愿,当修念佛正行。以信...

把功德回向给众生,我吃亏了吗

众生和诸佛,谁更重要? 有一次,寺院里要举行大的法会...

何谓三界

对于宇宙天体的构造,佛教认为是有情业力所感。佛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