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用什么心态来面对所缘境,这才是重点

净界法师  2020/11/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用什么心态来面对所缘境,这才是重点

我刚出家的时候,经常听老和尚开示说:“佛法的修学是心地法门。”我起初一直不明白这个道理,佛法不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吗?其实“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佛法的基础,它不是整个佛教重要的核心价值,因为外道也能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佛法不共的法门,其实来自于解脱道,而不是这个善业力,这个解脱道,就是老和尚常说的“心地法门”。

这个“心地法门”怎么说呢?我简单的说明一下。如果你在打禅七、或者佛七,你一定会有一个所缘境去专注。比如说佛号,“心于佛号专一安住,心于佛号相续安住”,这个佛号的专注,就会把浮在表层的妄想,全部慢慢慢慢的消灭掉。

妄想有二种:一种是表层的妄想;取而代之的是你内心深心处坚固微细的妄想,《楞严经》说坚固妄想。这个时候,当你的心寂静到一定的时候,它开始浮现。这个表层的妄想它是流动的,它不是很坚固,你一破坏它就消失;但这个坚固妄想它不是,你可能在前生有某一种习气的熏习特别重,它就会不断的出现。

你把它调伏了,它会再出现,调伏了再出现,这叫坚固妄想。很多人刚开始用功的时候,看到这个妄想现出一个杂染影相的时候,非常害怕。其实我告诉大家:那个不须要害怕。

就是说,妄想它从内心生起,这个是依他起,问题是你内心面对这个所缘境的时候,你不能产生一个错误的联想,就是你不要对它产生遍计执。就是说当一个杂染影相出现的时候,你可以诃责它。诃责以后,你说:诶,这个是苦恼相,会给我带来痛苦的,这个是杂染相、是不净相、是无常相。透过你正面的联想,它这个影相就慢慢慢慢消失掉。

所以我们经常说:“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很多人在用功的时候,错认消息,他一直要把这个影相去掉,可是他不知道改变自己的观念,这个是本末倒置。你对这个影相充满了爱着,但是你不对治爱着的心,你要把这个影相去掉,怎么可能呢?其实影相不要急着去掉,它是你修行的所观境,你用诃责的心面对它,它自然会改变,所以讲“遍计本空,依他如幻”。

当你把遍计执去掉的时候,它的因缘法就会改变,所以你知道什么叫“心地法门”?就是你心跟境接触的时候,重点不在这个外境。有时候我们说:唉呀,糟糕了!我刚刚听到一个不应该听到的声音、看到不应该看的的颜色!其实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影像进来的时候,你要如何面对!

你是用爱着的心面对?或者是用诃责的心面对?这才是重点。就是你产生一个什么样的心灵联想,这才是重点;重点不是它进来、或者没有进来,这不是重点。

我这样子讲,大家知道什么叫“心地法门”了吗?可能有些人知道。重点就是你要知道:你自己是用什么心态来面对所缘境,这才是重点,而不是这个所缘境是杂染相、清净相。这一段观念懂了,你就知道前面的意思,也知道什么叫做“遍计本空,依他如幻”,就这个道理。你所对治的是你自己错误的思想,而不是去改变外境,简单说就是这个意思。

这个外境是你的所缘境,你越多的外境,你可以产生越多的诃责,对你有更强的功力,这何乐而不为呢?你今天对外境产生执取,这个外境伤了你,也不应该说它伤了你,而是你自己伤了你自己,它只是个助缘。前面的二段论文都是在讲这个观念,讲到有情众生为什么会产生生命、如何相续,其实深深的受到遍计执的影响。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圣严法师:身残心不残

身体障碍有不同的等级、类别,造成障碍的原因也各有不...

圣严法师《提升人的质量》

人的质量,就是人的品格、品德、气质。气质是可以改变...

能够调伏自己,就战胜了所有的外境

正修当中有一个偈颂,先看一个偈颂。 《行论》云:恶有...

学佛人该有的心态和观念

淡泊明志 智悲光尊者说过:一个凡夫众生,如果吃穿等样...

心净一切才净

我们想护持学处就要护持这颗心,因为心是根本。把根本...

人受环境、朋友的影响非常的大

我们看到交友,首先会想到自己的小孩,最希望他交到好...

随时随地禅修

真正的禅修,不需要影响工作。你甚至不必单独安排时间...

人生的苦乐,并不是由外境决定的

面对同样的半杯水,悲观者会伤心于杯子一半是空的,而...

吸烟的二十过

1、护法善神发怒远离,冤魂魔障如蝇附烂肉聚于此人;...

拯救动物,救赎人类

月前,乡友微恙,前往探望。路经乡野,偶过屠门。有乡...

人身暇满难得,空耗非常可惜

如理如实地了知、观察暇满自性至关重要。然而,现在很...

【推荐】我们今生的使命是什么

你知道我们今生的使命是什么吗?有两件事,人生只有做...

修行务必去除执着

我们所用的任何方法,无非使我们本具的心性凸显出来,...

懂得因祸得福

一粒沙子嵌入了蚌的体内,蚌无法将其排除体外,就分泌...

如果不犯这个戒,财宝则永远没有短缺

【复次。善男子。若菩萨摩诃萨。能尽形寿离不与取。即...

用佛号如何伏住烦恼

净空法师说了一个念佛的秘诀,他说:不怕念头起,只怕...

好坏是你自己想象出来的

正视自己的分别心,好坏是你自己想象出来的,我们大家...

不回向亦能获大益,此语欠妥

接手书,并闽佛化社书,及大纲大事记。备悉此社尚正当...

济群法师《佛陀制戒的原因及意义》

戒律是否过时?在今天这个时代,如何认识戒律的价值?...

做月下老人是助人堕生死欲坑

你很喜欢做月下老人?喜欢做月下老人,这完全是凡情,...

大安法师:是「万修一二去」还是「万修万人去」

问: 有人说,往生净土是万修一二去,而东林法音说,...

放下不等同于放弃

我们常常说放下才能解脱,放下才能快乐。为什么放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