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修行与世俗的较量

2014/09/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修行与世俗的较量

修行与世俗的较量

佛法是心法,起心动念都源于我们对外境的不同认识。《地藏菩萨本愿经》云:“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在五浊恶世,我们人人都是罪恶凡夫,那么,该怎样认识佛说的“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这句话呢?

第一,心无所住,不染世尘。

末法时代,人心浮躁,欲火旺盛,对于一个上有主管领导,下有二十名职工吃饭的“儿童团长”来说,“心无所住”能承担起工作的责任吗?我在做科员时,工作比较清闲,能够清净地手捧经卷。现在,当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不得不用世俗的心去处理世俗的事。而在这随波逐流中,听经闻法就流于形式了。

在当今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竞争社会里,修行学道,持戒不染,需要坚定的信愿和持之以恒的操守。那么,怎样做才算得上是“心无所住”?根据我的工作环境,一是毫不犹豫扔掉手中的权力,这样造业的机会就少得多;二是思惟恒顺众生的动机是否清净?想问题、做事情,是否把自己的利益摆在首要位置?三是明了佛弟子多劳是否应该多得?

佛弟子与非佛弟子根本的区别在于觉悟人生和睡梦人生,二者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条件衣、食、住、行都没有分别,分别的关键在于获取的态度和采取的方式大相径庭。

第二,以戒为师,借假修真。

在工作和持戒上,两者常常发生矛盾。比如饮酒,是违犯佛制五戒的。在入佛门前,我当办公室主任的时候经常饮酒。皈依佛门后,知道酒的危害后,就不喝了。二?一二年九月,做市场管理工作后,饮酒的次数比较多,我因此陷入了烦恼的漩涡。不饮酒不容易和商户们打成一片,工作起来阻力比较大。而经常饮酒不是一个佛弟子应该做的事情。过量饮酒不但助长淫心、贪心等邪念,最重要的是遮盖了智慧。过去我在滴酒不沾的情况下,用心学习佛法,头脑非常清醒。一些无法解开的迷团,佛菩萨会通过各种方式指点迷津。而今,由于我不断破戒饮酒,深感智慧的火花小了许多,自己像是走在了胡同里面。痛定思痛,我认识到正确运用佛法,并严格遵守佛法,无穷的利益才会不期而至。

以各种借口或理由破戒而自圆其说,这不是真正的佛弟子。不论何时何地,佛弟子要恒常以慈悲之心、菩提之心、成佛之心,去爱护周围的环境和人,假借熙熙攘攘的外部条件,历事炼心,爱惜身体,珍惜时光,持诵佛菩萨圣号,不断开发自己的妙明佛性。

第三,一心系念,真学实干。

我现在上课,由于工作的事务,妄念比过去多了。散乱的心忽东忽西,这样心猿意马上课,所获法益的份量就会越来越轻。我认真反思之所以没有过去的心清净,是由于有所求、有所思、有所忧。学习佛法贵在真学实干,首先在对境面前要保持定力。定力是长期听经闻法所熏陶出的表现。在这个金钱万能、道德缺失的社会里,一个佛弟子能否听从佛陀的教诲,深信因果、不造恶业,关乎其定力的大小。其二要把佛法落实在具体行动中。“三皈五戒”是一个佛弟子的起码要求,但要全部落实,需要转变自我、超越自我。其三要讲究学习的方式和方法。佛法的作用和目的,是让人们从迷转向觉。

佛所说经文,佛所制戒律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在学习佛法中,只有严格遵守执行,绝不能变通。我在和工作中的一些同志吃饭时,很多人问我:“你不吃肉,是不是在学佛?”我说:“不吃肉是因为学佛了,你为什么不学佛?”他们说:“我们也想学,可是肉的香味让我们流口水。”我说:“那是你们糊涂,明白了吃肉的危害,就会控制住食欲。现在的医院越建越大,可是病人越来越多,为什么?原因之一就是吃肉过多,动物的饲料添加了人体难以承受的化学元素,少吃、最好不吃,是明智的选择。”

对治习气,看破放下

五年来的佛法学习改变了我的命运,改变了我的人生,改变了我的家庭,修行的路还有多远?我是罪恶凡夫,在修行的路上,感到多生多劫形成的习气,要在这一世彻底转变,绝非一件简单的事情。

第一,红尘易见不易看破。

滚滚红尘,每个人都在为名忙、为利忙,忙得不亦乐乎。而对生死的大问题不闻不问,眼前能快活一天算一天,随波逐流,轮转不息。末学和众多居士一样,每天都要被世间琐事纠缠。少年时代曾一心想跳出艰苦的山村环境,走向明亮的办公大楼。三十四年的城市生活后,争强好胜的性格被命运捉弄得死去活来,对一切看淡了。在万念俱灰的情况下,佛法净化了我的心灵。可是又有几个人能真正看破红尘,读懂人生呢?且不说没有学过佛法的人,就是佛弟子,真正达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境界的为数不多。

末学明明知道念佛、拜佛、礼佛是为了却生死大事,但还是杂念丛生,发财、如意、健康、平安等自私利己之类的念头经常跳出来,时不时考验自己看破红尘的程度。我知道,不易看破的根源,是修道的功夫不够,出离心不够强烈。从这个角度谈修行,安逸自满的生活,往往容易让人忘失道业,贫穷和挫折就是难得的财富。

第二,情执易结不易放下。

人与人的缘分是错综复杂的,缘分越深,情执越浓。父母缘分、夫妻缘分、儿女缘分、兄妹缘分、朋友缘分等等,都在内心留下了印痕。逐渐放下,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如对父母的孝心,怎么样做才算孝?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信仰的人,孝心的标准不尽相同。作为佛弟子来说,劝说引导父母受持三皈、严守五戒、念佛求生净土,才是最大的孝心。可是在具体的孝敬中,全部落实是很困难的。我见过有的佛弟子,在父母的丧葬中,为了不与兄弟姐妹和亲戚发生争执,只好顺受世间习俗,跟着搞迷信活动。再如吃葱、蒜、韭菜、洋葱之类的食材,佛制禁食“五辛”,然而大多数人对其情结之深,使得佛弟子在待客交友等交际活动中,要严守戒律也是件很不容易的事。过去,我由于社交活动范围狭小,心底比较清净,学习比较精进,居士的戒律行持容易做到。因此,修行道路上障碍比较少。而现在,为亲情、为师情、为友情、为同事情,常常陷入情网之中。智慧的火花被世俗的情网所笼罩,很多事情是佛制所不允许的,但又不得不屈从这种环境。有时我在想,为什么不能放下?放下真的这样难吗?说到底还是自己的功名利禄之心作祟。什么时候心无所求了,什么时候就放下了。

第三,贪念易生不易自在。

贪心是人性最脆弱的环节。贪心者于钱财、田地、什物总想通通归我,越多越嫌少。当有利可图的对境出现时,总是把“我”摆在第一位。作为一个单位的领导,加班加点,牺牲节假日,多付出多劳动,本是份内该做的事情。但由于大家都在混日子,有的还对敬业者说三道四。这时,萌芽的道心就容易动摇。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修行仅仅靠慈悲心是不够的,必须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才能适应修行的需要。观机逗教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应是菩提心,这是方便的根本。如果,为了方便存心去报复、压制、打击一起共事的同志,那“方便”的意义就与佛法背道而驰了,因果的包袱不知不觉就背在了身上。

贪心的生起有客观和主观两个因素。从客观上讲,金钱虽说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佛说,父母是世间的福田。要耕种,没有一定的物质条件,怎么能孝养父母啊!但必须是取财有道,靠讹诈、欺骗、权力等不正当途径获取财物是不对的。从主观上说,贪心的大小是一个人多生多劫固有习气的表现,也是贫穷困难的逼迫。如我们在路上遇到丢掉的一元钱,能够不假思索高兴地把钱还给来找钱的人;若遇到丢掉的是十元钱,也能够毫不在乎把钱还给来人;如果是一百元钱、一千元钱、一万元钱,心里面就要掂量了,或许会盘问来索要钱的人,“这是你丢掉的钱吗?”“凭什么给你呀?”等等推托之词。贪念的大小在钱财方面,最能考验和说明一个佛弟子修行的程度了。如果真正做到视钱财如粪土了,就会获得大自在。

念佛见佛,见佛成佛

印光大师开示:“又华藏海中,净土无量,而必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者,可知往生极乐,乃出苦之玄门,成佛之捷径也。”我们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欲火随时都会燃烧,想靠自力了生脱死,势比登天还难。唯有念佛一法,仗佛力加被,才能带业往生。念佛才能成佛!诚如印光大师开示:“所谓净土者,即生信、发愿、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也。”念佛必须要有真信切愿,至心执持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圣号。

我早晨上班前读诵《净土五经日诵集要》,除此之外持念佛号,一是利用做家务的时间念佛,拖地、洗衣服、洗菜等不用费心的家务活,都可以一边念佛一边做活。二是利用上下班走路或骑车的时间,不断念佛,但要注意路口车辆和红绿灯。三是利用工作空闲时间在心里默念,但要保证工作任务的数量和质量。

末学在刚刚开始的一段念佛时间里,感觉到,功夫浅是做不到心存佛号的。比如我在划破手疼痛或开车遇有紧急情况时,第一念的出现是“娘啊”两个字!《观无量寿佛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念佛一段时间后,在意想不到情况出现或祈求平安时,第一念就是“南无阿弥陀佛”。

《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这说明心为修持之主,只要恭敬至诚,信愿执持佛号,就能往生西方,一生成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土法门与诸宗之圆通

学习净土法门的义趣 二十多年来,学教、学戒,讲学、做...

持戒念佛--明学长老的坚守

持戒与念佛的统一,一直是净土祖师倡导的宗风。慧远大...

修行有四种不退转

修行不退转有四种:念不退、行不退、位不退和毕竟不退...

从极乐回到娑婆世界后还会堕落吗

只要往生到了极乐世界,我们就不被生死业缘所拘系。由...

圣严法师《何谓修行》

修行就是彻底改变自己的习气, 让自己做一个有理性、...

「数沙」修行法语

一 问:修行人当谋何事?曰:谋道。 问:道可谋乎?曰...

不做神仙求往生的昙鸾大师

【原文】 昙鸾,初自陶隐居得仙经十卷。鸾欣然自得,以...

带业往生这个「业」指的是什么

问: 如果我们在没有达到顿悟,那一刹那间的时候,突然...

简单生活中的幸福

凡是读过弘一大师传记的人,都不会忘记他是以怎样珍惜...

【推荐】面对改变不了的外境,有三种方法来解决

诸位!反正我们一个三界凡夫,这一辈子是离不开污泥了...

烧香是价格越高越好吗

有同学问,烧香是价格越高越好吗?当然不是。我们学习...

小食物,大功效——素食的药用价值

糙米含有维生素B1和其它B族维生素,能治脚气病、减肥;...

刘德华:感恩图报懂得包容

自从杨丽娟事件之后,所有人都见识到刘德华的粉丝是多...

供的是他人,养的是自己

供养,也是修行的方式之一。寺院每天过堂之前,都要诵...

怎样改掉爱计较的毛病

问: 师父,我特别爱计较,这个毛病怎么改啊? 慧广法...

消业灭罪的种种征兆和梦验

经常会看到有些人持诵某部经或某个咒后,梦中出现很恐...

因最初多闻之力而成就菩提

问: 祖佛大意,贵在心行;采义徇文,只益戏论。所以文...

【推荐】及时把情绪处理掉

一个科学家早上起床没找到拖鞋,有点恼火。当他没注意...

海涛法师:美丽的心

现在学佛,不光是年纪大的人。以目前的社会,一个年轻...

饭后吃梨能排出致癌物质

韩国研究人员发现,饭后吃个梨或喝杯热梨汁,积存在人...

星云大师《佛教的道德观》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们: 我们昨天讲过佛教的财富...

有一众生未得度,诸佛终宵泪不干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其实就像我出家了,也依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