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四世同堂皆由多生培植而来

印光大师  2015/10/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四世同堂皆由多生培植而来

详夫春回大地,百卉各遂其生成。风起长空,万籁咸为之鸣啸。世无无因之果,亦无无果之因。喻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声和则响顺,形直则影端。此举世亲知亲见,谛信无疑者也。因果二字,遍摄世出世间一切诸法,罄无不尽。世间圣人,非不明示因果。以其专主经世,欲其可继可传。因只局在现生,及先代后代。而不详其生之以前,死之以后,及前自无始,后尽未来。

后之学者不能深体圣人之意,遂谓人物之生,特天地之气,偶尔凑泊其形骸而已。其至于死,则形既朽灭,魂亦飘散。无因无果,成断灭见。其负圣教而昧己灵也甚矣。孔子之赞周易也。最初即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箕子之陈洪范也。末后方明向用五福,威用六极。二者若不并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而论,则上天之畀与,圣人之言论,明王之政令,诸多矛盾(如奸党荣贵,忠荩诛戮,颜渊短命,盗跖长寿等)。若知前后因果,则穷通得丧,皆我自取。纵遇逆境,不怨不尤。只惭己德之未孚,不见人天之或失。乐天知命,无往而不自在逍遥也。

人徒见何君之一门慈孝,四世同堂为庆。而不知其致此者,由多生之培植来也。须知娑婆世界,寿命短促,百年即为上寿,而能得者有几。今何君幸慈亲之寿,已满六旬。特启华筵,承欢上寿。广征诗文,用佐寿觞。可谓笃于事亲,以身设教者也。又须知其穷三际而不迁不变,历万古而无减无增者,方是老夫人即心本具之真实寿量也。盖吾人现前一念,本自灵明洞彻,湛寂常恒。直下与三世诸佛,无二无别。但以背觉合尘,迷心取境之故。致令原无迁变增减者,常受迁变增减之厄。了无一念常住不动之时矣。

我大觉世尊愍之,示生世间,成等正觉。随顺机宜,广垂言教。普令一切众生,背尘合觉,复本心性。灭元无之幻业,了本有之真心。故华严经云,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即得现前。须知智慧德相,与妄想执著,唯是一心,原非二物。迷之则全智慧德相,便成妄想执著。悟之则全妄想执著,即为智慧德相。喻如水结成冰,冰融成水。亦如醉见屋转,屋实不转。迷谓方移,方实不移。所谓万境本闲,唯心自闹,一心不生,万法俱息者。此之谓也。然此理悟之虽易,证之实难。若非宿根成熟,孰能亲证亲到。

故我世尊,特垂方便,立一信愿念佛求生净土法门。无论若圣若凡,或愚或智,与夫天仙修罗之辈,地狱鬼畜之俦。但能至诚发愿,持佛名号。圣则顿成佛道,余则带业往生。既得往生,则惑不期断而自断,德不期证而自证。譬如洪炉片雪,未至而化。德人觌面,鄙念全消。

夫孝子之于亲,宜先乎本而次乎末,养其体而导其神。倘唯知服劳奉养以安之,立身行道以荣之,而不知以常住无生之道,念佛往生之法,谕令修持。使其生念佛号,死生佛国。辞生死之幻苦,享常住之真乐。承事弥陀,参随海众。闻圆音而三惑净尽,睹妙境而四智圆明。不违安养,遍入十方。上求下化,广作佛事。彻证即心本具之佛性,普作苦海度人之慈航。是所谓见小而忘大,得近而遗远。乃中人之局见,非达士之大观也。若能令慈亲与己,并及家眷,同出娑婆,同生安养,同证无量光寿,同享寂灭法乐,同作弥陀法王子,同为人天大导师。方可尽其孝慈之心,与夫教育之谊。其所谓孝慈教育,非世之所谓孝慈教育也。此家庆图原始要终之极致。

倘不以予言为非,待至同生净土之后,用大圆智镜,摄彼莲池海会之影,普赠沉溺苦海之同胞。予亦当竭其愚诚,序而赞之。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三·绍兴何阆仙家庆图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海涛法师《六方礼经简译》

1、东向拜者,谓子事父母,当有五事: 一者、当念治生...

无论离合,婚姻都是一场修行

关于如何处理家庭伦理关系,佛陀在《善生经》中把在家...

心强业重,得果报时那个势力就不同

讲一个例子给大家参考。佛在世时,另外一个护法叫作波...

运用佛法的慈悲智慧来处理婆媳关系

2017年,是我先生家族最不幸的一年。特别是他弟弟的突...

学佛者对爱情家庭婚姻的思考

前几天,一个女同学打来电话,讲述了她最近的感情遭际...

不记得前生并不意味着前生不存在

问: 法师您好,我是一个愚昧的人,佛说有三世因果,人...

贤母才能培养贤善的子女

印祖在一生教化众生的过程中,尤其注重教化女人。治国...

两家人的兴衰

前几天听一位同事讲了他姑姑的故事。 姑姑在昆明做生意...

要想往生西方一定要念佛

有人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一定要念佛。这一观念是不...

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之境界如何

原文: 既得往生,则莲华化生,无有生苦。纯童男相,寿...

印光大师对苏州佛教的贡献及影响

印光大师(1861~1940)是中国汉传佛教净土宗的第十三...

印光大师《放生十大功德》

(一)无刀兵劫。世上刀兵大劫,皆由人心好杀所致。人...

不要只求顺缘,还要求点违缘

我从小就有很多的疑问,也喜欢问。长大以后去读书,老...

恳切至诚念佛诵经,决定可以消除宿业病苦

世人病苦,多属宿世杀业所感。无论何病,若能恳切至诚...

证严法师:为无缘、有怨者祝福

佛陀告诉我们,人要做到完全平等待人的程度,实在是很...

正法毁于修行者自身的腐化与堕落

一次,佛在鹿野苑讲堂讲经,迦叶尊者,一身灰衣,破烂...

供养三宝的钱,最好别指定用途

供养三宝,供养时指定这些钱要做什么,一指定了它只能...

如何面对当前纠结的婚外恋

一位四十多岁的男士神色黯然地询问,如何面对当前纠结...

印祖巧度盗贼

我在对日抗战时期,曾一度返回苏州,当时印祖在灵岩山...

「所求皆得」的药师佛

药师经字字珠玑,一字一句都有一个法门,重重无尽。如...

【推荐】透过佛法的熏习,加强我们的能量

今天是我们中国除夕的前一天,也就是说我们即将面临一...

有四事不可轻视

释迦牟尼佛初证道不久,住在舍卫城郊外的给孤独精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