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安乐死并不安乐

大安法师  2016/04/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问:世间很多人都认为安乐死没有痛苦,只是在伦理上去讨论该不该安乐死。安乐死在佛教看来,实际上也属于杀人与自杀行为。弟子很想知道,安乐死真的没有痛苦吗?接受安乐死的人,肉体和精神到底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安乐死之后,是否基本可以判断会堕到三恶道中去呢?

大安法师答:“安乐死”现在是生命伦理学所讨论的一个问题。在海外,宗教团体基本都会反对“安乐死”。据说有的国家对“安乐死”也开始在法律上高抬贵手,这也是众生的共业。

“安乐死”虽然用了“安乐”两个字,但死得真的“安乐”吗?我们认为,本质上一点都不安乐。

这是由于现在众生的业障重,生病之后,忍受不了肉体的痛苦,就想采取一种方法麻痹自己,让肉体舒服一些。但是他的心里(神识)实际上都是一些毒素。注射吗啡,剂量重了就是毒素,人的神识就会完全处在一种颠倒的状态。

唯物主义者可能会觉得“安乐死”很正常,因为他们认为人死灯灭,就只关心自己这一世的身体是不是舒服;但如果他们知道有轮回、有神识的话,就会关心所谓的“安乐死”,注射镇定剂、吗啡这些让人麻痹、致死的东西对神识的危害。只要认真考量一下,他们就会害怕了,因为这些毒剂会让神识颠倒。

神识颠倒本来是下要三恶道的。如果有神识清醒,还能够选择走哪条道路好。如果神识颠倒,处在昏迷状态,因为没有判断、选择能力了,就会认为三恶道很好,从而直接堕落了。这就属于非正常死亡。

选择非正常死亡,说明在痛苦面前你没有勇气承担自己造作的业力所带来的痛苦,因为害怕而做了一个逃兵。

我们多生多劫以来所造作的恶业实在无法形容,用《华严经》的话来说,就是“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地藏经》也说,阎浮提众生“业力甚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

因此要知道,我们生病了,尤其是生重病,得绝症,很难忍受,甚至感到痛不欲生,生不如死,这其实是在消业障。我们的身体越痛苦,消业障就越多,我们的神识才越清明。

肉体和精神之间的苦和乐,形成了一种镜像关系,你越注重肉体,就越禁锢、昏迷了自己的精神;越对这个肉体有一种痛苦感,你的精神就越超越,业障就消得越多。

我们是相信轮回的,所以非常注重神识的清明,注重命终之时要到哪里去。要想去得好,就要注重临终阶段生命的自主权。要想临终有自主权,就必须保持神识的清明。

如果打这些让你能“安乐死”的东西,你选择的权利没有了,也没有办法去选择了,基本上是处在一个无作为的状态,昏迷了,颠倒了,睡着了,酣睡了。就好像一个人酣睡在那里,叫都叫不醒,那结果是什么呢?只能是古德所说的“如人负债,强者先牵;心绪多端,重处偏坠”了。

你如果“安乐死”了,眼耳鼻舌身意全都昏睡了,这时候冤家对头过来了,爱怎么摆布你就怎么摆布你,想怎么宰割你就怎么宰割你。如果这时候你是清醒的,那就不一样了,你可以对抗啊,可以找出很多解救的方法。如果你曾听说有一句阿弥陀佛,至少能赶紧念一句阿弥陀佛,这些冤家对头都跑掉了啊!

所以,从生命的真实利益来看,要知道“安乐死”并不“安乐”,反而恰好是引导我们到三恶道里面去的一个重要因素。

“安乐死”也确实代表着你的一种胆怯、逃避,是不能面对自己业力的一种怯弱行为,那就是自杀。自杀想要投生都很困难啊!按民间传统的说法,自杀的人得找个替身才能再去投胎,否则连轮回都很难。

人是万物之灵,因此我们一定要对自己的真实生命负责,也一定要勇敢面对自己的业力所导致的种种痛苦,然后在痛苦当中得到真实的解脱。

你真是生病受不了的时候,就赶紧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名号是一副最好的镇痛剂。就是痛得“哎哟哎哟”,你在“哎哟”里面也要赶紧补一句阿弥陀佛,就叫“哎哟,阿弥陀佛…… 哎哟,阿弥陀佛……”,绝对有效果。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学会世间上的两种快乐

问: 经常会觉得付出得不到回报,对别人好往往结果会...

在家居士戒律问答

问: 对在家居士来说,需要受持哪些戒律? 济群法师答...

修行人为什么不能宣扬他人的过失

问: 佛法修行人为什么不能宣扬他人的过失? 索达吉堪...

念佛与义工的时间应如何分配

问: 学佛人如果都想依教奉行,把念佛摆在第一而无暇...

如何看待修其他宗看不起净土法门

问: 现在密宗很兴盛,许多修密宗的人看不起念佛法门...

人到中年真的百事哀吗

问: 社会目前的中坚分子,也就是大家所说的五年级,...

逃避和出离有什么不同

问: 师父,逃避和出离有什么不同呢? 慧广法师答:...

对这样的丈夫,实在产生不了敬爱心

问: 在《一函遍复》中提到对治女人烦恼的八敬法,女...

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第一觉悟:...

刚念佛不久的人没助念,能往生西方吗

念佛是长是久,各人因缘善根有差异。但无论他念佛时间...

大安法师:菩提心的八种相状

大乘行人发菩提心,由于当人的根性与时节因缘的差异。...

怎么样才算老实念佛

问: 末法浊世的众生,能闻到净土法门,已经是稀有难...

业力的累积,让我们看不到真相

我给大家讲一个记录在经典里面的真实故事,主角是佛教...

善恶有报的科学实证

现代的实证科学很讲究依据,当有了大量的科学依据时,...

乌鸦和孔雀的故事

现在这个时代在佛经里边叫做末法时期,在末法时期有一...

佛说邪淫有十种罪

○三曰邪淫,彼或有父所护,或母所护,或父母所护,或...

星云大师《六波罗蜜自他两利之评析》

前言 佛教是举世公认的世界宗教之一,但是佛教的教义...

喝酒的过患

在座的出家人和居士,饮酒的人恐怕不一定有,因为我们...

尽心布施必解贫困

《法苑珠林》上记载:隋朝的时候,终南山有一位高僧,...

内心安详即大富之业

富不限于财物的富有,道德学问的修养是无形、无价的财...

难行能行的虚云老和尚

虚老是湖南省湘乡人氏,俗姓箫,父玉堂公,曾任福建省...

心要如何真正放下

问: 烦恼心虽在当下放下,过一会儿又上心头。请问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