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赚钱留给儿女好吗

慧净法师  2012/02/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问:我有一个朋友,和我一样快五十岁了,他年轻的时候就在追求名利,现在也家庭安定、经济稳定了,就开始要追求宗教。而我是从小到现在一直都接触宗教,几乎未曾断过,年轻的时候也很有机会去求一些名利,可是我都不愿意,将心力都用在宗教上。这两年觉得净土法门让我的心很安定,真的是找到自己需要的。可是现在让自己矛盾的是,本来三年后就可以退休了,但我想给孩子一个安定的家,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很想好好再去拚一场,好好赚钱。所以一边想要一心相续念佛,可是想给孩子安定生活的心情却很重。

慧净法师答:赚钱来养儿女,让儿女有一些恒产,将来生活比较无忧无虑,这是天下父母心,但方向完全错误。孩子有福德,日后衣食无忧,孩子没有福德,留再多的钱给他都害了他,所以留福德给子孙是最重要的。即使现在有一百万、两百万、几百万,更重要的是拿去布施,这样就是留德给他了,所谓“富不过三代”,所以重点不是留房子、财产给儿女,而是把这些拿去救济贫困,甚至供奉三宝,所以,退休之后,正好为你的儿女累积功德财,这样的话,他们现世福报能够保持得住,没有的福报,也会因此培植。这一点大家观察社会的现况就知道,富过三代的往往不是留有形的恒产给儿孙,而是留无形的功德,这才是最实际的。所谓“道德”、“福德”,福德是果,道德就是因,有了“道”往往就有“福”这个果,而道德的实际展现就是对人恩慈体贴,牺牲自己,成全别人,不为非作歹……等等,这个才是最实在的。

古人说:“修德获报,作善降祥。要好儿孙,只要积德,不要积财。”最近在《人间福报》看到星云大师引用的一句话:“人间道德无价宝,比山比岳万倍高”,所以,我们留给子孙一定要留德,不要留金钱,留金钱是最愚痴的,留德才是有智慧的。金钱,只要留一些让儿女够成家立业就好,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其它的金钱,就用来做功德,这样你好他也好,子子孙孙都好,所以,如果有两栋房屋,就把一栋布施出去,自己有百万家产,百分之八、九十要把它布施出去,这是最实际的,永远都在我们身上,不会遗失、不会被偷。

古人说:“不轻财,不能为善;不好义,不知积德”,又说“非积德,不能生聪慧之儿。”财之为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传与子孙,无一不败。故有智慧之人,当趁有权在手,有钱可施时,广作利人利物功德,使个个金钱造成未来胜福。佛说:“世间之财,五家共有;水能漂没之,火能烧毁之,盗贼能劫掠之,官吏能没收之,不肖儿孙能消散之,故称不坚之财。”唯用以济世利人,才能增长福德,而庇荫子子孙孙。

我们生下这个孩子,是要让他解脱?还是要让他造罪、造业,继续轮回、受苦受难?这点很重要。如果生下孩子没办法让他解脱,那就不要生,因为人身难得,而要脱离六道轮回,如果不等到做人,完全没有机会;好不容易得人身了,又不懂得解脱或没办法解脱,等于入宝山空手而回;好不容易,他很有福报出生在学佛的家庭,我们却不能让他学佛解脱,这样是我们愧欠他,他不能解脱的话,孙子呢?曾孙呢?玄孙呢?子子孙孙呢?所以一定要想办法引导他来跟我们同见同信同行同生极乐世界。最好是我们子子孙孙的生死轮回,就到我们孩子这一代就好了,不要再轮回下去了。所以,人一定要求解脱、求往生,我们最亲爱的就是先生、太太、儿女,我们都想解脱了,如果没有让他了解这个观念的话,那表示我们对他们的爱心不是真正的爱心。真正爱他就必须要给他最好的,就是净土法门──念佛往生的解脱之道。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慧律法师《猫咬死老鼠与人打死老鼠有何不同》

有一位信徒这么问我:猫咬死老鼠,是不是在造业?还有...

我们该怎样熄灭贪嗔痴呢

问: 法师,都说习气如瀑流半点儿不由人,那我们该怎样...

牌位超度与佛教的根本精神是否相符

问: 写牌位超度祖先与佛教的根本精神是否相符?应该...

「见诸相非相」应如何理解

问: 佛于《金刚经》中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大安法师:初学净土者应如何修学

问: 初学净土者,应如何下手修学,方得真实利益? 大...

如何处理学佛与未学佛人之间的生活矛盾

问: 学佛与未学佛,生活观念有很大差别,甚至会出现...

如何能一直成功下去呢

问: 一般人很害怕失败和痛苦,非常希求成功和快乐。...

对父母最究竟的孝顺

很多修行人为什么临终的时候不能往生呢?就是放不下亲...

舍利子是怎么来的

问: 为什么有舍利子? 中台禅寺答: 舍利为梵语,即...

地藏菩萨名号的殊胜功德

假使有人于其弥勒、及妙吉祥、并观自在、普贤之类而为...

省庵大师:劝修净土诗(一百零八首)

(一) 我教原开无量门,就中念佛最为尊。 都融妄念归...

人心不正,太聪明反而害了自己

清朝的纪晓岚是大学士,他一辈子都在编四库全书,所以...

钱归钱事归事,人生才更清爽

跟食色相比,人对金钱的欲望,肯定不能算是与生俱来的...

佛教徒如何对待所谓的「瑞相」

佛在经典中告诉我们:自誓受戒的时候,一个先决条件就...

圣严法师《不死之药》

戒为甘露道, 放逸为死径, 不贪则不死, 失道为自丧...

邪淫对身体和事业的伤害

了解到网络大量黄色信息泛滥,笔者感到非常心痛,希望...

《楞严经》与《法华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楞严经》到了后面二十五圆通的时候,它偏重在空观,...

做人三十六字

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

在家居士不想过世俗的生活,该怎么办

问: 师父您好!我是一个在家居士,快三十了,没有结...

赌博是五毒之首,万恶之源

赌博是五毒之首,万恶之源。赌博不仅是造成家庭不和以...

【推荐】我从前生的妄想而来

清朝有一个居士叫王鼎实居士,这个居士从小就很聪明,...

修行一定要明佛理

有些人学佛是很盲目的,太重视外在的形式了,不知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