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想要成就,就一定要具足出离心

嘎玛仁波切  2014/11/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想要成就,就一定要具足出离心

所有的大乘佛教徒,如果想要成就,就一定要具足出离心。只要对轮回还有眷恋,下辈子就会在六道中随业力流转。所以,现在很多信徒口中念着“南无阿弥陀佛”,心中却毫无出离心,觉得在人间的一切都还不错,尽管只有少许短暂的快乐,却沉迷在红尘中乐此不疲,只有在遭受困难挫折的时候,才能生起一些出离之意,一旦痛苦的伤疤好转,马上又堕入浊世,继续在迷失中彷徨。

有人会问:“如果没有出离心又怎么样?”如果没有出离心,来世之时,如果你有投胎三善道的福报,你喜欢做人,就可以再做人。福报不够,就会随着业力无助地漂泊。来世能做人,如果福报大,长相会好看、庄严一些,可能很有才华,拥有财富和权利。不懂得发愿,就算有福报也可能堕落畜生道。发愿富贵?国宝熊猫也很贵啊,被保护的濒危野生动物也很“贵”啊。发愿天天能戴珠宝?产珍珠的蚌,一天到晚带着珍珠,最后珠宝会成为它的夺命之源。

宅男宅女们,喜欢天天呆在房子里,有些人非常执着于豪宅,那么看看各种龟类、螺类,蜗牛等生物一天到晚背着房子走,有些螺有很漂亮的“豪宅”,天天背着。既然放不下,你就带着走,来世你要好看的,双层的,彩绘花花绿绿的,坚硬敲不碎的,都可以,你喜欢这个,你发了愿,你又有这个福报,就可以背着它走了。

所以出离心很重要,有些人今生累积一点福报,却非常渴望能够成熟在当世,让他能够及时享用,那么带到来世的福报有多少呢?心态不好,发愿不圆满,就算看起来做了不少慈善,也未必会是福报的来源。有些人因为妒忌,或充满傲慢和疑心去布施,很容易导致因嗔恨心深重投胎到地狱,因无明投胎到畜牲道,因妒嫉心投胎到阿修罗道。阿修罗道比人道还高级,不够福报投胎到那怎么办?那就生在像中东这样的火药库里,那里很多财富,有人们想要占为己有的石油,以前念头里都是嗔恨嫉妒争斗,来世就时常有被伤害的危险。愿力发得不好,福报很可能会成为你的灾祸之源。

所以,大乘佛子必须发出无上无量的菩提心,要有真实无伪的出离心,想要脱离轮回的决心和信心。以自己的力量,想脱离轮回很难,而无上无量的菩提心可以让我们依靠众生的力量获得成就。现在我们将功德回向遍布法界虚空的一切如母有情众生,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累积福报的来源。

我们在人世间上供一切诸佛菩萨,下施一切如母有情众生,虽然能力有限,但是愿力无限,力所能及努力去做;能力不及就努力去想。六道一切如母有情众生,不论是我们的亲朋好友,还是你认为的仇人敌人,不论是让你心生欢喜的人,还是让你厌恶的人,无论是与你相关的人,还是看起来与你毫不相关的众生,统统希望他们能够脱离轮回,究竟成佛。这个叫做发无上菩提心。

释迦牟尼佛就是这么想的,这么做的,后来他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佛陀的果位;阿弥陀佛也是这么想,这么做的,也获得了佛陀的果位。我们也要如历代传承上师及诸佛菩萨一样发愿,才能获得成就!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今生享福,还要把福报延续到下一世

天道、阿修罗道看似高级,却难以修行。身为人类,最幸...

在生死中得大自在

黄龙慧开禅师有一首诗偈,广为流传。偈云:春有百花秋...

生死是一念妄心捏造出来的

如劳目睛,则有狂华。 讲出一个譬喻说,为什么有些人在...

天人虽有暂时的快乐,但最终也要感受下堕之苦

《前行》的轮回过患中,已分别宣说了六道的痛苦。昨天...

男女相爱的前世今生

这个女人追男朋友,想不到那个男朋友是自己的爷爷,或...

一生受苦很多,是不是前世修的不好

问: 有的人一生受苦很多,如果按照因果来说,是因为...

心常耽五欲,迷荒不能觉

一位国王,为了抵御邻国侵扰,而训练一批精锐的良马,...

尽量宽阔,悠悠生死

现在社会上的道德观念很差,当官的有几个安稳不出问题...

每天应观修生命无常

修行人每天要观想生命无常,观想自己生活在今世的时间...

人生十鉴

1、大喜易失言 言多必失,特别是在高兴的时候,其实那...

令一切众生悟入佛之知见

(佛说十重四十八轻戒)第十五条:若佛子,自佛弟子及...

念到一心不乱,还会遇到恶因缘现行吗

问: 法师曾提到说,我们今生可能是八识田中众多的种子...

佛陀如何教导我们布施

大家看看佛陀教导我们怎么样布施?首先他让我们这样来...

戒法、戒体、戒行与戒相

戒法 戒法者,佛为优婆塞优婆夷所制之五戒八戒,式叉摩...

宣化上人:少说社会应酬话

在这个社会上,有很多人说了很多话,可是话说多了,大...

天堂净土

挑水云水僧,是一位有名的禅师,曾在好几个丛林禅院住...

鸡蛋真的很有营养吗

很多人认为鸡蛋是人不可缺少的营养食品,每天都要进补...

亲身经历的观音菩萨灵感事迹八则

信佛前后都听过、看过别人讲菩萨灵感的事迹,然而我和...

宽运法师《放生之意义与功德》

(一)为何要放生?放生的目的与意义何在? 佛教提倡...

开经偈与武则天的故事

当我们翻开经典都会看见一首开经偈,这一首偈就是八十...

供斋与供物,不及刹那念修无常殊胜

一、比喻: 譬如,稍知正法的绝症患者,若知来日无几,...

降伏顽固的不良情绪

根本烦恼,是最顽固的不良情绪。这类情绪有六种: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