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 学佛修行文章(第13页)

修法最难的是不中断

假使你每天念地藏圣号,南无地藏菩萨、南无地藏菩萨念一千遍,每天念一千遍,能念到...

学佛是为了修心

进佛门是为了修行,不是旅游,例如,以前有人办禅定营,带团来学三天,过一天有几人...

修行的痛苦是有意义的

我们修行也很痛苦,要减少休闲的时间来听课,减少休闲的时间来拜佛,参加佛七、佛一...

不入心的「修行」

当我们朝着光亮行走,除了保持好姿态,更别忘记内在的重心。午后的禅堂,首座和尚正...

一边挣扎,一边念佛

我每天功课不缺,礼佛,诵经,念佛,出了佛堂念珠也抓在手上,自己也以为在修行。一...

净土者的「夹杂」

有自以为学净土者,每作如此之言,谓净土之读经只能读一部经,且此经只能是《净土三...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修行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修行人每天都在与自己的宿生恶习作拉锯战,自觉力、省察力稍一薄弱,道心就退转了。...

修行人大忌:说人长短是非

修行人大忌,说人长短是非,乃至一切世事非干己者,口不可说,心不可思。但口说心思...

提起心念,对治内心毛病

大家更要提起心念,抓紧用功。我昨天在妙吉寺也说:诵经和诵经是不同的。所以当你进...

莲池大师的自规自警

提起莲池大师,大概在佛门弟子中没有几个不知道他的鼎鼎大名。他是明朝四高僧之一,...

每日积阴德的方法

怎样积阴德?人生要得幸福善报,就一定要积德行善;善一定要积很多,才能发生大作用...

如何对治修行中的退转

当我们已经在三界当中,我们不产生停留,我们不会因为财富、眷属而停留,我们愿意大...

正释四念处

所谓四念处,一、身念处,二、受念处,三、心念处,四、法念处。 身念处和受念处,...

莲池大师论出家与在家

莲池大师(1535-1615),字佛慧,自号莲池。俗姓沈,浙江杭州人。他与憨山...

曾国藩的修身十二法

一、主敬: 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诸同学!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两句经,是金刚经中最紧要的关节,今略说之。 金刚...

怎样调整我们错误的心态

大乘佛法有八万四千个法门,但是我们可以把它归纳成两个重点,一个是理观,一个是事...

一切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一位年轻人向清净苦述,由于自己性格耿直,心直口快,处处得罪人,事事不顺;大学毕...

学佛先克己慎独

慎独出于《礼记中庸》: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修行人应如何看待所见境界

接手书,知日诵精勤,欣慰无似。所言黑影,非佛菩萨之影,亦非怨家对头所现之影。以...

生活中的修行

一、 从国王的三个问题说起 俄国的托尔斯泰有一篇很有名的短篇小说,叫做《国王的...

居士怎样如法修行

一天我和一位居士的父亲闲聊。当谈到居士时,这位父亲气哼哼的说:自从他信了佛以后...

出家与在家修行的区别和出家的条件

问: 出家修行与在家修行的区别在何处?若要出家,应具备什么条件? 大安法师答: 区别在什么地方?首先从自力...

印光大师嘉言录--示修持方法

甲、示念佛方法 ● 既有真信切愿,当修念佛正行。以信愿为先导,念佛为正行。信愿行三,乃念佛法门宗要。有行无...

比比谁更有「道」

井陉县信外道门的很多,我讲经的时候,他们的大老师,和弟子们都天天去听。有一天晚...

普劝修持净土法门

孟子云: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云:涂之人可以为禹。常不轻菩萨云:我不敢轻于汝等,...

什么时候适合通读大藏经

问: 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时候适合通读大藏经?通读大藏经有什么方法?依循什么次第?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大...

戒定慧三学,学佛修行的基础

作为一个正信的佛教徒,必须知道戒、定、慧三学,这是学佛修行的基础。 (1)戒:...

佛说方等泥洹经

佛说方等泥洹经卷上 闻如是:一时,佛游于王舍鹞山,从大众比丘,比丘千二百五十。 时摩竭王阿阇世,与越祇不相...

正法毁于修行者自身的腐化与堕落

一次,佛在鹿野苑讲堂讲经,迦叶尊者,一身灰衣,破烂不堪,蓬头垢面,佛陀劝之道:...

五种修行心态错不得

佛教是个重实践,重自力的宗教。所谓个人吃饭个人饱,个人生死个人了;在佛教的修持...

修悟的六原则

凡利根、信心勇猛的人,修行肯做工夫,事障易除,理障难遣。此中病痛,略举一二。 ...

修六念法门,把念头安住于正见

我们讲念佛、念法、念僧,我们是念自、念私、念怨。念就是思维,无论昼夜都常常思维...

拥有「正见」,也就拥有快乐

佛法的修习违逆我们的习气,真理违反我们的欲望。因此,在修行当中会有困难存在。有些事我们以为是错,却可能是正...

菩提心修法的七因果和自他相换

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略论》的上士道菩提心修法中,讲到两种方法:七因果和自他相换。七因果即知母、 念恩、...

佛说大乘十法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五千人俱,无量菩萨众。尔时,彼大菩萨众中,有菩萨摩诃萨,名曰...

在家人从朝至暮的修行方法

一、修行功夫贵恒常 很多初发心的人来问:老和尚!弟子们在灵岩山寺打佛七,日日跟着维那、悦众师父们精进用功,...

「巴掌」天地念佛修行

正确分别和不分别 当今社会,金钱万能论为人们普遍接受和信仰,社会大众普遍匍匐在金钱脚下,任其摆布。我出生在...

人生的三条主线和一个目标

末学障重福薄,无缘出家,烦恼深重,无有智慧。不过靠三宝的加持,依止印祖等善知识...

把修行融入到居家生活中

一、起床 作为佛教的居士,我们应该怎么起床呢?起床的时候应该做些什么呢?我们心...

复有七法,令法增长

复有七法。令法增长。无有损耗。一者乐于少事。不好多为。则法增长。无有损耗。二者...

正见对于修行非常重要

学佛是为了追求解脱。那么,怎样才能解脱?解脱与正见有何关系?佛法由教法和证法两...

检视自我,清楚专注地活在当下

午后的阳光穿透深色窗帘,投射在云来寺的会客桌上,照映着许洁溪师姐盈满笑意的脸庞...

磨炼心志二十四字

磨炼心志二十四字,离苦得乐超越生死: 别不平、莫抱怨、会欣赏、勿强求、 要感恩...

一切修行人必读——印光大师悲心慈语

凡修行人,必须以念佛为正行,以持咒诵经,及作种种利益事,为助行。正助合行,则如...

精进以持戒为第一

百丈禅师的从林二十法则中说:从林以无事为兴盛,修行以念佛为稳当。精进以持戒为第...

积极主动的去行善积德

大家留心世间,常可以发现有的人,福报来临的时候,挡都挡不住,不需费什么力、不需...

念佛是修行的捷径法门

净土法门由阿弥陀佛大慈悲心、大平等心中所流出,尽摄利钝诸根众生悉皆度脱。通途法...

一函遍复讲记

这篇普遍答复信众的信函,语言虽然拙朴,意义都是依据佛经而说。如果肯依这样真修实行,就能得到无穷利益。 下面...

佛弟子平时自修的几种方法

一个人为什么要修行呢?主要的是训练自己意志坚定,如同制造瓷盘瓦罐,皆需经过火焙...

外面的一切境界,都是你要修行的地方

佛所教导的一切教义,还有一切经论,跟你生活分开了就没意义了,无论多深的法,多浅...

不去实行,你就不能证得

在学佛之后。很多道友总感觉自己所学的不够。了解的不够透彻。经典看的不够丰富。以...

如何依止善知识

一、善知识的名义 善知识是佛教的专有名词,一般是讲知识。知识在今天的社会学里面...

见贤思齐,征服自我

一、见贤思齐 我们学佛人不搞偶像崇拜,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是我们每天都在拜...

穿越情绪的风暴

以呼吸照顾愤怒 当愤怒、嫉妒与绝望的能量生起时,我们应懂得如何处理它,否则就会...

学佛正确的八种发心

【然心愿差别,其相乃多,若不指陈,如何趋向。今为大众,略而言之。相有其八,所谓...

让这四种观念常存你心

佛经有指示我们应该怎么修,叫做四念处,四念处,四念处就是说你的心二十四个小时,...

学佛人不应偏重求知,而忽略力行

普通人研究佛教,多偏重求知,忽略了力行,这也是众生根机陋劣的原故,才力簿弱,知...

当今学佛者应如何善用其心

降伏其心 有些人看来不贪,其实是他贪不到,所以就表现不贪。有台湾道友说念了十五...

出家后的四种修行法

出家中就有三种分别,一种是出世俗的家,我们现在的辞亲割爱,落发入了空门,这就是...

难当的和尚 难得的清净信

我们不要把这修行信心看的很简单了,非常的重要,不可能的。十信满心,发菩提心的时...

功到自然就成

不说一般的人,就说菩萨的愿力,我讲个故事。印度的无著菩萨,他发明了法相唯识学,...

八念法门

今天给大家讲的题目是八念法门。 我过去也给大家讲过六念,六念就是:念佛、念法、...

解脱道的行者应依四念处而住

作为解脱道的行者,要想出离三界,了脱生死,应如何令念头安住呢?佛陀临涅槃时告诫弟子们说:应依四念处而住。 ...

修四如意足断除爱欲

昔日佛住在俱睒弥国的瞿师罗园时,阿难尊者也住在这里。某日,一位婆罗门来到阿难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