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禅修法门文章(第3页)

以「空」为乐的生活

人生活着的最大目的是追求快乐,而快乐的来源有很多种,有人以感官的享受来娱...

【推荐】在繁忙中就实现最大的自在

我们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在一种强大力量的推动下,在生活的轨道里转开了:上...

快乐无忧,故名为佛

当我们读到了四祖道信对牛头法融说:快乐无忧,故名为佛。真是令人深深的感动...

觉悟和慈悲永远是形影不离的

当我们观看孩子们玩耍时,我们大多数时候会想到他们的未来。我们知道,生活充...

再也不会有比跌跤更糟的事了

日本京都大仙寺的住持尾关宗园,是当代著名的禅师,也是有名的演说家。 由于...

经行有六点好处

经行和静坐是禅修过程中最基本的主要形式,这在经律论三藏中处处可以见到,而...

山高那碍白云飞

唐天复年间(901-904),善静禅师南游参学,礼谒元安寺洛浦禅师。洛浦...

无修无证--无为法的实践

无修无证四字,同修们并不陌生,但就其内在的含义,了解的人并不多。有很多人...

永明禅师劝世念佛歌

浮世生身事若何 犹如春燕垒巢窠 波波役役营家计 不如随分念弥陀 文章俊辩...

【推荐】自有一双无事手,为作世间慈悲人

广植净莲养身心。自有一双无事手,为作世间慈悲人。 唐黄檗希运 人无完人,...

怎样才可以了生死出轮回

学佛的目的是什么?学佛的目的是出轮回,了生死,这是我们的大目的。怎么样可...

平常心是道

从心禅师在年轻时曾经到河南参见南泉禅师。当时南泉禅师正在躺着休息,就没有...

妙高禅师与韦陀菩萨

在雪窦寺上面有一妙高台,据说当初妙高禅师,就在那里修行,精进用功,昼夜不...

打坐的姿势与方法

最理想的坐姿为七支坐法。所谓七支是指对身体要求的七个要点: 1、双足跏趺...

打禅七要过这样的七天

【一】 这次过来,正好是研究所的禅修周,机会难得。我平时四处弘法,真正和...

只有打破一切成见 才有可能见性成佛

禅修,重在这个修字。修有两个方面,一是行为上的修,一是心理上的修。如果只...

禅净能同时修吗

问: 禅净能同时修吗? 大安法师答: 对这个问题,我们...

一则禅宗公案的启示

儿子大学毕业,在一家台资公司找到了工作。当他第一次将试用期工资1300元...

若于转处不留情

在《坛经机缘品第七》中,僧智通,寿州安丰人,初看《楞伽经》约千余遍,而不...

无相、无住、无念

无相、无住、无念是般若法门的三大要领。在性空、无所得理念的指导下,契入诸...

参禅会出现的三种习气障碍

你在参的时候,过去的种种习气烦恼,就会在身心中翻出来。翻习气分三个部分。...

【推荐】欲明心见性,先改个性

★欲明心见性,先改个性。个性那么暴躁,那就不要讲见性了。在一些小事上,一...

【推荐】圆泽禅师的轮回故事

在唐朝时,有个居士李源,他父亲因为安史之乱,被杀了。他就不为官,把房子贡...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问: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禅宗历代祖师传法偈

释迦牟尼涅槃说无常偈: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至尊释...

歇即是菩提

用功很简单,高旻寺是一个禅宗道场,禅宗道场是讲用功的。禅宗道场讲的是行门...

什么是你的心

宝通禅师初参石头希迁禅师时,石头禅师问道: 哪里个是你的心? 宝通回答道...

无处青山不道场

赵州禅师(778897)是唐代著名高僧,法号从谂。他幼年出家,后得法于南...

静心的修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静心地面对世界,面对自己,心就会无限敞亮、无限丰足。...

人的生死问题

人的生死问题 人的生死问题,就是人的生命从何处来,向何处去。佛教不讲终极...

如何看待「丛林以无事为兴盛」

记者: 您如何看待百丈怀海禅师所撰的《丛林要则》中丛林...

打坐时怎样克服障碍

问: 在打坐时,感觉总有许多障碍。怎样才能克服这些障碍...

古代禅师们奇特的圆寂方式

如果对生命有了正确的认识,对佛法有了真实的了解,能勘破死亡的阴霾,穿越时...

契悟当下这一念心

现代人总觉得生命很短暂,所谓「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成为吃喝...

初学坐禅调五事

经常教人家打坐,主要是按照智者大师《小止观》一书中来讲的。在与很多亲朋好...

禅净二宗的区别

我佛说法,契理契机,因群机不等,故施设有殊,虽方便多门,实归元无二也。 ...

元音老人问答录

1问:什么是外道? 答:心外有法就是外道。不受佛化,别...

参禅琐语

1、二六时中不间断的看取本来面目。看到心路绝,妄情消,知解泯,能所亡,自...

正念是佛法的核心

习惯上,正念是八种修行之道的第七种。当正念存在的时候,四圣谛和八正道的其...

路边的「阿弥陀佛」

在台湾参学其间,我发现一个现象,在台湾的道边路旁,不时能看到写有南无阿弥...

到处是路,何必忧虑

洞山禅师有一天去探望一位生了重病的学僧德照,德照就请示洞山禅师道:老师!...

工作的谋生不要违背慈悲

为了修习正命,你必须找到一个谋生的方法,而这个方法不会违背你慈悲的理想。...

冷暖自家知

悟含有心和我两个意义,就是我的心,意指我心中感觉到,或我心中体验到。 在...

宁可割肉补常住,不可私蓄肥自己

在佛门中有副著名的对联:杨歧灯盏明千古,宝寿生姜辣万年。这副对联来源于佛...

从禅修立场使得自我消融

自我是最难消融的,这是最可爱、最坚固、也是最讨厌的东西。人人都知道用自我...

开悟的十个标准

人人动辄谈开悟,所谓的开悟,究竟如何?标准是什么?最平实的说法,是永明寿...

静坐的利益与方法

静坐的利益 静坐是佛法修行的一法,对于身心健康,确为有益。以世法说:年老...

修习生活禅的基本方法

安住当下,守一不移,一念不生,灵光独耀。这一十六字,就是修习生活禅的基本...

洗钵去

唐代时,有参学禅法的僧人不远千里,来到河北赵州观音院(今柏林禅寺)。早饭...

重视心灵环保建设

环境的污染 我们知道今天世界面临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的破坏...

禅修中的四个「拐杖」

很多人想禅修又怕禅修,有的人甚至怕在禅修中走火入魔。为什么会这样?他们说...

放下身心才能养身

近几年来,时常有人登门或来信,来电要我谈谈养身之道。在这些人当中,有年轻...

祖师与你有什么冤仇

中国禅宗初祖达摩祖师的坟墓,在今河南省熊耳山的吴坡。自古相传,凡是作为一...

略论观心工夫

假如将佛教三藏十二部经典的内容加以高度浓缩,把附加在佛教表面的外衣都剥落...

念佛与参禅

念佛可往生西方,参禅能明心见性,一般以为这两种法门互相牴牾、渺不相涉,参...

印光大师嘉言录--分禅净界限

● 禅与净土,理本无二。若论事修,其相天殊。禅非彻悟彻...

略谈禅的理论与实践

一、禅定在佛教中的地位 学佛的目的就是要成佛。要成佛就离不开禅定的实践。...

从小我到无我

一、禅是什么 首先我想告诉你的,禅不即是知识,知识并不...

寻找禅心

南天寺无德禅师举行小参时(禅师依学僧的需要,而不定时举行的一种座谈会或开...

珍惜当下的生活

清代宰相孙将鸣曾为资国寺题了这样一副楹联:浮生若梦谁非寄,到处能安即是家...

老僧坐一日,胜过千年忙

晚年的大安禅师终日端坐,不言不语,无所事事。大家在背后...

一行禅师分享减肥秘法

当你超重时,身体每个部分都承受着额外负担。膝盖会因为承...

念念不被骄诳染

各位善知识,禅宗一法是心地法门,不可离开心地以外用功,...

无可放处还要放下

佛在世时,有一个外道持花供佛,拜毕。佛说:把花放下!外...

参禅人的一念之差

我以前跟谛闲老法师学教,在他那里参学。听谛闲老法师说:...

禅者的心境

唐朝时,有位名叫懒残的禅者,修行造诣极高,遐尔闻名。一...

执我与离我

修法从身求者,犹如泥里淘金,煮黄沙求浆粥,无一法可得;...

香海禅心短信集(人生励志格言)

一、 1、事情的成功与否,虽然不去计较,然而一份努力,...

暴富并没带来幸福

世人哪里知道,暴富之后,不仅没有带来预期渴望的那种幸福生活,相反,痛苦却...

达摩西来意

菩提达摩开创了中国禅宗,成为印度来华高僧中对我国佛教和文化影响最大的一位...

志公和尚十二时颂

平旦寅 狂机内有道人身 穷苦已经无量劫 不信常擎如意珍...

僧璨大师信心铭

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厘有差 天地...

达摩大师四行观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 ...

穿越情绪的风暴

以呼吸照顾愤怒 当愤怒、嫉妒与绝望的能量生起时,我们应懂得如何处理它,否...

精神生活的富足来自独处

假如我们生活在无明中,假如我们沉迷于过去或未来,假如我们被贪、嗔、痴所左...

道信大师的念佛观

在中国佛教史上,禅宗与净土宗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在一千多年来,禅净两...

净慧长老问禅寮答问系列

修禅的上根利智 问:修禅要上根利智的人,我很担心自己不...

感恩包容分享结缘——禅与现代人的生活

一、大乘佛法核心智慧与慈悲 我们今天所在的这个地方,是明清以来一座皇家寺...

禅在当下

今天我要讲的题目叫禅在当下。要讲这个题目,首先我想要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个...

净慧老和尚新加坡双林寺禅七法会开示

(第一天) 大和尚慈悲、常住的各位班首师父慈悲、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这...

修习禅定的一些方法

禅宗分五家:临济、曹洞、云门、法眼、沩仰。临济宗是禅宗...

入禅之门第六讲:生活禅

今天是最后一讲。我说过多次,禅是修的、证的、参的,不是讲的。虽然禅不立文...

入禅之门第五讲:无门关

今天给大家讲的题目叫无门关。我想进入这个关、禅的关,连门都没有,那么说的...

入禅之门第四讲:六祖禅法

今天讲的题目是六祖慧能之禅法。各位都知道,六祖大师是我国禅宗的实际创立者...

入禅之门第三讲:四祖禅法

今天的题目是道信大师之禅法。大家知道,道信是中国禅宗的第四祖,他生活的时...

入禅之门第二讲:达摩禅法

如果说禅真正有门可入,那个门也仅仅是个方便,禅本来就是一个铜墙铁壁,无门...

入禅之门第一讲:什么是禅

今天讲第一个题目:禅是什么,或者说什么是禅。这是个老题目,有很多人讲过。...

禅定之前的四种状态

修欲界定先要坐禅,在坐禅的过程中,依据心态的不同分几个...

雍正皇帝与佛教

雍正皇帝与佛教 雍正自幼喜读佛典,广交僧衲,深通佛理,于康熙五十年(17...

成佛就在今天

禅师沉默许久回答:成佛就在今天。 小和尚当时听了不以为然,又问:那怎么可...

禅与心理健康

有禅的大智慧,就能心灵健康无烦恼,保持良好的心态,拥有四种快乐。即助人为...

心志专一 事有所成

年轻时的慧远禅师喜欢四处云游。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位极爱抽烟的行人。两人走...

系心一缘,久习则成就

《大宝积经》云:【佛言,文殊,汝入不思议三昧耶?文殊师利言,不也,世尊。...

抢不走

一日,临济禅师跟随老师黄檗禅师一同下田工作。临济禅师走在黄檗禅师的后面,...

这里本来就是地狱

无德禅师收了不少青年学僧,大家慕名而来跟他学禅,禅师叫大家把所有一切都不...

修净土法门的感觉---法师谈话实录

居士: 我现在还是每天早晚打坐,修观心的法门。后来我学心理学的时候,发现...

谁是禅师

佛光禅师在参禅的生活中,经常忘记自己。一些从各方前来参学的禅者,要求拜见...

看见心的本来

《六祖坛经》是禅宗最为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汉传佛教中唯一被尊为经的祖师着...

林青霞:学禅三天,受用一生

大约是八年前,我发觉我这个人太计较,总以为别人应该理所当然的对我好,而经...

修定的资粮

修道的时候要有助道因缘,什么是助道因缘呢? 你修道的时候要穿衣,也要吃饭...

「一捂一悟」的启示

北宋初年,有一位年轻士子,饱读诗书,学富五车。由于受他母亲信佛的影响,放...

当下是我们唯一拥有的一刻

如果我们花许多的时间担忧昨日发生过的事,以及明天将会发...

参禅的先决条件

我们一讲到禅修,就会想到在禅堂里面两腿一盘,监香师父扛着香板走来走去。各...

只偷一次

石屋禅师外出,碰到一位陌生人,畅谈之下,不觉天色已晚,两人因此投宿旅店。...

不再为世间所囚缚

唐朝的曹山本寂禅师,是福建泉州莆田人,从小学习儒学,十九岁在福州灵石山出...

贼不偷穷人家

唐代的只林禅师,得法于荆州永泰寺的灵湍禅师。他得法之后,在湖南一带弘扬禅...

新参四问

一日,一名年轻的学僧前来参问大珠慧海禅师,学僧一见面就问:如何才能住于正...

觉悟不能代替

临济禅师将圆寂时,曾开示弟子道:我入灭后,你们不可将正法眼藏也随着灭却!...

认知的三个境界

人对事物的认知有三个境界。要想提升生活的境界,就要先提升认知的境界。 桂...

找一条真正的成功路

对于出家人而言,成功本来就是一个妄念,是世间人的游戏。出家人谈成败问题,...

坐禅就能开悟吗

我们要学证到空性、实相般若,离不开文字。就是要多闻,多闻之后,文字般若有...

虚云老和尚的禅风

今天给各位介绍虚云老和尚及其禅风。虚云老和尚的前生是憨山大师,这一点我们...

禅的方法和求生的愿力两者并重

禅宗所说的悟,是摆下万缘、心无执著,既无可求、亦无可舍。一念能够摆下万缘...

静坐的方法

至于问到静坐的方法有多少种的问题,据我所知,只有一桩--静坐。如果要说静...

赵州公案「无门关」

(一) 禅宗一法,本来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没有公案可参。到了后来,学禅...

生活禅开题

在生活中修行 经常有信徒向我提问:我们应该怎样把学佛、修行落在实处?我说...

中国禅宗的起源

少年时代的净慧长老 我今天所讲的禅,不是六度禅波罗蜜的禅,当然也不是四禅...

《六祖坛经》的般若思想

禅宗由达摩传入中国之初,以《楞伽》印心。自四祖后,《金刚经》逐渐取代了《...

《六祖坛经》与生活禅

时间过得很快,七天的生活禅夏令营,今天就要结束了。在这七天当中,各位法师...

《心经》与生活禅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题目是:《心经》与生活禅。既然是讲《心经》,请大家一起来...

爬树之心

当一个年轻人要禅师说出如何做才能取得成功时,禅师指着寺庙里的一棵大树说,...

简单的禅修方法

许多慢性病,都是由于生活压力和精神紧张所引起,透过禅修,能令身心放松、平...

禅--净土宗念佛法门的助行

既然是念佛,就以真正的深信切愿来执持佛的名号,这是净土正宗。 我过去但是...

处理杂务也是修行

峨山慈棹禅师在月船禅慧禅师处得到印可,月船就对他说道:你是大器,至今终能...

找到那个真的我

每个人都想认识自我,但要认识哪个我呢?昨天的我和今天的我,是既非同一人,...

如何在现代生活中发愿持守五戒

一、不杀生 意识到毁灭生命所带来的痛苦,我发誓养同情心,学习善巧,捍卫人...

安心,就这么简单

当年,慧可请求达摩为之安心。达摩要慧可取心来,以便为之安。慧可取心,了无...

解析禅的内涵

一、禅是心的原态,生命的共相、永恒相 禅究竟是什么呢?...

找到真正的自己

一条小鱼问一条大鱼道:我经常听人说起海的故事,海究竟是...

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禅修

一、身心合一 身体在哪里,心就在哪里;身体在做什么,心...

天台、密教、禅宗各有什么不同

问: 天台的圆顿止观、密教的大圆满和禅宗的顿悟法门,有...

参禅与念佛是一件事

参禅与念佛,在初发心的人看来是两件事;在久修的人看来是...

如何静坐问答录

一、一般问题 一、没有师父指导,可不可以自己修学静坐?...

禅修应该要注意些什么

通常凡是有心或有兴趣于禅修的人,比较不容易有宗教层次的...

请问这个是什么

在一座藏经楼上(图书馆),有一禅者在里面从不看经,每日...

无言胜有言

禅门公案里有很多趣谈。一位无语禅师,因为不善言辞,平常...

为什么我没有佛性

潭洲慧朗禅师初参马祖时,马祖禅师看到就问道:你来求什么...

学禅者应注意的十事

有学僧问寂室禅师道:请问老师!在禅门中,应该具备些什么...

打坐时如何解决腿痛腰酸

初学盘坐时,腿脚会出现麻木酸痛,必须忍耐。练习久后,渐...

学禅行者须注意的五法

略说发心学禅行者,应须注意五法:一、闻。二、厌。三、愿...

用平常心换取幸福人生

唐代的李翱十分崇尚唯严禅师的德行,所以在他任朗州刺史时...

修禅的十种利益

这十种的利益, 第一种叫安住仪式。 你天天参禅打坐总有个样子,这个样子就...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此...

参禅须知

经云:「宁静安详者,禅定中来。」参禅修定是佛教的重要修...

日用而不知

玄沙师备曾说∶我们好像是全身没入大海里,却伸手向人讨水...

【佛经】佛说禅行三十七品经

闻如是。一时佛游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言诸比丘。若能...

什么是禅七

禅七的起源,源于佛陀在菩提树下,七日证道。佛陀在菩提树...

打坐不是参禅

慧能禅师见弟子整天打坐,便问道:你为什么终日打坐呢? ...

坦然禅师悟道因缘

有一天,坦然、怀让二禅师前来参礼嵩岳慧安国师。 坦然禅...

有谁绑着你

道信禅师十四岁就出家了,他一见到三祖僧璨禅师便说:但愿...

明心见性的境界是怎么样的

问: 见性与见本体有什么区别?明心见性的境界是怎么样的...

杀佛杀祖

临济有一天去拜访达摩灵塔,守塔的和尚问:你是先拜佛,还...

见性是怎样的一种生命

问: 见性是怎样的一种生命? 慧律法师答: 见性就是完...

神会六问六祖慧能

神会在广东韶州曹溪六祖慧能处住了几年,颇受慧能的器重。...

通往禅门之路

一天,有一位修行者专程来到山中拜访禅师,请教有关禅的事...

以貌取人,人间的通病

宋朝的江西从悦禅师参访云盖守智禅师的时候,对谈不到几句...

无目之人

有个和尚问投子大同禅师:一个没有眼睛的人,他的脚应该如...

参不到主旨

一个心猿意马、六神不定的沙弥,问释修禅师:你天天打坐入...

顿悟后就能成佛吗

有一个刚剃度不久的小沙弥,问老禅师:一个禅者顿悟之后,...

禅修三部曲

一、 看住当下,一念不生,了了分明,如是倾注。 久久历...

自己救自己

有一个叫通一的比丘,禅修多年,不得要领,就去请示心明禅...

胸怀越大,拥有的幸福就多

虚怀禅师以话锋犀利、谈吐幽默而著称。 他曾开导过一个寻...

禅房的深夜静悄悄

泰国的昧明禅师近日颇受弟子们的非议和斜视值更的僧侣们多...

禅门的修行路:饥来吃饭,困来即眠

一般人听到佛教在讲修道、证道,都以为是一门高深莫测的玄...

不为富贵贫贱而转移

历代禅师写诗者为数不少,往往禅境颇高,超凡入圣,成为不...

净慧法师:修生活禅的四个要点

我们提倡生活禅,所要强调的就是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

净慧法师:佛力加持与机缘

各位大德: 第二个七又开始了,时间如流水一般逝而不返。...

灭除人我对待

马祖道一禅师有一次在打坐时,忍不住朝佛像身上唾了一口痰...

并不缺少佛性

赵州禅师是一位禅风非常锐利的法王,学者凡有所问,他的回...

如何能不烦恼不忧愁

南阳慧忠禅师被唐肃宗封为国师。有一天,肃宗问他:朕如何...

修行从忍耐开始

法远圆监禅师在未证悟前,与天衣义怀禅师听说叶县地方归省...

寒门佛子成就六祖慧能祖师路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谁...

禅师的笑

唐代一个疯和尚名叫寒山禅师,别人看他语无伦次,东一句,...

禅要如何去参

王辅益是个非常发心的信士,除了工作以外,只要有空就往东...

禅者的伟大之处

石巩慧藏禅师有一次正在厨房作务,马祖道一看到时就问道:...

飞来佛

南京栖霞山的栖霞山寺,被誉为是六朝圣地,千佛名蓝的道场...

本焕长老的禅思语录

◎ 未成佛时,要先结人缘,广结善缘,随众随缘,为教为众...

末法时期修念佛还是参禅

问: 现在末法时期,是修念佛法门比较好,还是参禅比较好...

我还有你啊

佛光禅师领导的传灯寺,跟随他参学的徒众甚多。 有一天,...

开悟不一定要打坐

随着佛法的兴盛,学禅打坐的风气也越来越流行,可是,禅宗...

接受佛心

鹤林玄素禅师,俗姓马,时人皆称他为马素,后来的人更模拟...

达摩大师「四道行」的人生哲理

达摩大师来中国以后,为了教育其弟子创立了达摩禅,还特别...

如何对盲聋哑说禅

玄沙师备禅师开示大众说道:诸方长老大德,常以弘法利生为...

真正的自己

一所寺院的监院师父,参加法眼禅师的法会,法眼禅师问:你...

在生活中转烦恼为菩提

人生除了生活以外,没有第二件事。穿衣、吃饭、人来客往、...

光大禅宗的六祖慧能大师

六祖惠能,俗姓卢,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父亲名行瑫(...

禅者悟道的境界和感受

有一学僧,非常恭敬地请问慧林慈受禅师道:禅者悟道时,对...

人身难得正法难遇

~只要活在安祥里,便是真正的修行~ 首先我们从──人身...

禅师的考验

慧忠国师是浙江人,俗姓冉,号光宅,是六祖惠能大师的弟子...

参禅必修的课程

有一学僧元持在无德禅师座下参学,虽然精勤用功,但始终无...

野狐禅「不落因果」

《无门关》第二则里有百丈野狐的公案。 百丈和尚,凡参次...

肯定自己

沩山灵佑禅师正在打坐,弟子仰山禅师走了进来,沩山对仰山...

何必妄加恩仇执着

中国禅宗初祖达摩祖师的坟墓,在今河南省熊耳山的吴坡。自...

五祖投胎拜师

五祖大师弘忍,前生是破头山下的栽松老者,非常仰慕四祖道...

终日寻春不见春

本句出自一首禅诗,相传为唐朝无尽藏比丘尼所作。 禅宗看...

赵州和尚的耳刮子

赵州禅师,与他的侍者文远对话: 师因与文远行次,乃以手...

虚云老和尚谈静坐的法要

虚云老人在《复星洲卓义成居士》中,谈到关于静坐的法要,...

谁看得出你是女众

有一位比丘尼请教龙潭禅师:要如何修持,下一辈子才能转为...

白隐禅师的「只手之声」

有一位沙弥南利,每天看着师兄们早晚都到禅堂里参禅,心里...

禅修需调五事

禅修需调五事:第一,调饮食;第二,调睡眠;第三,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