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禅修法门文章(第2页)

做人做事无不是以心为主

佛法中,以心为主。学禅以心为主,世间法也是以心为主。做人、做事,无不是以...

禅堂的法器与仪规

五家钟板 中国禅宗在六祖之后,形成了五家七派的弘法模式。五家七派每个宗派...

像死人一样做功夫

歇下狂心,歇即菩提 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佛法大海,信为能入,...

虚云老和尚:参禅要旨

一、参禅的先决条件 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实见自...

慈舟大师的念佛功夫

慈舟上人的禅定功夫,不是坐禅坐出来的,乃是念佛念出来的;一句阿弥陀,无上...

道香应自苦修来,法远禅师的修行故事

写这个故事之前,踌躇了一下,因为这种故事不一定有人喜欢看。也罢,这个故事...

今天的人不是太傻,而是太聪明。

善意的微笑是禅,热情的帮助是禅,无私的奉献是禅,诚实的劳动是禅,正确的进...

以无心之法对治妄心

参禅贵实践,要真参实悟,才能得到受用。所谓真参,就是要在不落言诠、寻思、...

参禅的入门方便

很多学佛的人,想通过参禅的方法冲破凡圣关,了脱生死累,转凡成圣,成为无挂...

高丽国普照禅师修心诀

三界热恼,犹如火宅。其忍淹留,甘受长苦。欲免轮回,莫若求佛。若欲求佛,佛...

调和五事助参禅

参禅,是以见性契悟涅槃妙心为主,除此皆是助道之法。禅之一字,本是天竺语音...

一直打妄想还说什么五蕴皆空

不要打妄想,看好自己的话头,不知道又跑到哪里去了。用功就是照顾自己的话头...

三界万法种种境缘,实无心识外之别物

三界惟心,万法惟识二语,人能言之,触境逢缘,仍被境缘所转。若实达惟心惟识...

与时间做赛跑,与生死做斗争

跑香也是用功,催得你飞起跑,可以调伏你的身心,但要看情况,时间不能太长,...

反观深究心佛一如

静坐时,当反观深究,佛即我心,是心是佛,不假外求。如心而住,无能无所。如...

一诚长老《无杂相》:大德行持 总在寻常

01、菩萨呀 虚公喜与和尚说话,见有人来时便不说了。某日和尚陪虚公到海会...

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

现在我们在参学方面来讲,总要以规矩法则为尊。常住上的主事人发起道心,讲经...

参禅为什么开不了悟

我们参禅为什么开不了悟?就是偷心不死啊。其实话头无所谓死不死,之所以说死...

只要一念觉悟,佛就来了

大家平时都知道如来佛祖这个称呼,佛祖就是如来。那么如来是什么意思?《金刚...

无异元来禅师的参禅警语

元来禅师的《参禅警语》,言简意赅,言无虚发,对如何参禅、做功夫,作了简明...

法门无量,愿为先导,世出世法,无愿不成

问:发菩提心最胜功德,利他自利,为菩萨行。如诸比丘对佛菩萨,发大誓愿,为...

但于事上通无事,见色闻声不用聋

无常迅速,生死事大。众生界中顺生死底事,如麻似粟,拨整了一番,又一番到来...

看星星开悟的禅师

那天和几位法师聊天,有人说道,除了世尊就没有谁看星星证道了吧?后来想了想...

六祖惠能的19段偈语 句句直指人心

(一)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二) 何期...

打佛七不是「打佛吃」

1977年,第一次见到广钦老和尚,当时老人家没别的开示,只教我们好好念佛...

虚云老和尚禅语三十句

1、人命无常,朝存夕亡,如石火电光。 2、善用心者,心田不长无明草,处处...

要出生死,必以此为第一义

道学人,往参老人于曹溪,特为发明金刚般若宗旨。 以吾人修行,不仗般若根本...

初习禅应如何调身

夫初欲入禅调身者:行人欲入三昧调身之宜,若在定外,行住进止,动静运为,悉...

打坐是最高级的奢侈品

非常的庆幸我们各位都非常的有福报,为什么这么讲呢,我们现在的社会非常的忙...

用功没巧,只要一门深入

古人讲: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你看今天就是初三了,快不快呢?这个就是无常嘛...

如何防治禅病

人身四大所成,生老病死人人难免。人的一生就是被老病死困扰着。特别是病,不...

常见的禅病及其调治

所谓禅病,是指由禅修方法不当直接引发的身心疾病或显着障碍。禅病主要表现在...

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

四祖大医禅师旁出法嗣牛头山法融禅师,润州延陵人也。姓韦氏。年十九,学通经...

日常生活中的四念处观

修五停心得成就便入定,然后出定而观四念处,那是次第禅观。由修定得有漏慧,...

学会用这五种心让生活充满禅意

生活中要有一点禅意,才会幽默,才会开朗。禅,不是佛教所专有,禅,是我们人...

参禅破宗门三关

过祖师关 参禅人,根器有大小不同,力大直透三关,力小透两关,力再小,透个...

怎样使自己的气息调柔

在禅修当中,每天要注意的一件事就是怎样使自己的气息调柔。气息调柔是用功入...

禅修可以帮助大家提高学习效率

当我们学习一样东西时,如果心力不能专一,注意力不能集中,则对所有的见闻觉...

世间有五种不易

黄龙慧南禅师说世间有五种不易。一化者不易。二施者不易。三变生为熟者不易。...

憨山大师示参禅切要

禅宗一门,为传佛心印,本非细事。始自达磨西来,立单传之旨,以《楞伽》四卷...

正念让我们真正地活着

三十年前,我还是慈孝寺的沙弥,那时,洗碗可不是件惬意的工作。在结夏安居时...

盘山宝积禅师的悟道因缘

幽州盘山宝积禅师是唐代高僧。与其他高僧的悟道因缘不同 ,他悟道的因缘很奇...

随顺世缘远离得失

我们禅修要有信心,不要被表面的平凡所迷惑,因为禅就在我们平凡的日用生活之...

心法两空是真实相

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法本无法,心亦无心,心法...

明明知道是妄想,为何不收拾干净

参禅的目的就为着开智慧,求解脱。要专心致志来参念佛是谁?参到极点,就把一...

云何心能得明净

云何能得悟解法相,心得明净?信曰:亦不念佛,亦不捉心,亦不看心,亦不计心...

身心一如相互连结

在佛陀的教导中,我们了解身心是无法分割的。身即是心,心即是身,身心相互连...

念佛为什么要兼修禅观

为什么念佛要兼修禅观?就是为了改变你的心态!因为你用攀缘心念阿弥陀佛,所...

一切苦因缘,全由妄动取

凡圣之判,如隔云霄,其间相去,不可以道里计。佛法微妙难思,片言只字中,每...

要得大涅槃,反而不能急

麻谷宝彻随侍马祖道一,问说:如何是大涅槃?马祖答:急。麻谷问:急个什么?...

迷时师度,悟了自度

六祖慧能在接了五祖弘忍衣钵之后,一路南下被恶人追寻,他的师父把他送到九江...

打坐时可能产生的反应现象

打坐时可能产生的反应现象有四类: 第一类现象是痛、麻、酸、痒, 其中除了...

赵州禅师的「十二时歌」

赵州从谂禅师所著《十二时歌》情真意切,颇显禅僧家本色。从谂为南泉普愿法嗣...

禅对生命的重要性

禅对于我们的生活、生存、生命极为重要。佛经上讲,众生有分段生死,每个人终...

坐禅的三个阶段

第一步:姿势的放松 首先,放松是第一步功夫。如果连放松都做不好,我们就很...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更适合个人修行对吗

问: 大家都觉得六祖慧能的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陈坤:我因名利而迷失 由禅定而找到自己

迷失的三年 据说,人在两种状态里,都会遇到魔鬼:一种是失意的状态,一种是...

达摩大师: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观

法师者,西域南天竺国人,是婆罗门国王第三之子也。神慧疏朗,闻皆晓悟;志存...

内心被套牢了,要设法解套

禅修所做的,就是帮助我们培养正念,把心带回到当下。这样,我们才能从情绪和...

拾回自己「失落」的心

我们的心,被这些前尘缘影障碍了、埋没了、迷失了,我们该如何拾回自己失落的...

若不以教印心,终落邪魔外道

佛祖一心,教禅一致,宗门教外别传,非离心外,别有一法可传。只是要人离却语...

丛林中出坡的意义

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开启中国禅宗僧团制度的恢弘气象,使禅宗法脉传承至今...

禅门公案:谁是知音

宋州(今湖北襄樊)广德周禅师,承继青原行思法系,是广德延禅师的法嗣弟子。...

顿超三界乐悠悠

寒山顶上月轮孤,照见晴空一物无, 可贵天然无价宝,埋在五阴溺身沤。 因...

禅师们面对死亡时,是如何的呢

佛经中说,人死之时,四大分离,如生龟脱壳,痛苦不已。一般人面对死亡时,大...

丛林及禅法

一、丛林之兴 印度的出家人是乞食为生,那里化缘很辛苦,不住寺院,住在旁边...

略述禅者悟后是何光景

悟前与悟后,从事相看并无甚区别。人人鼻直眼横,个个吃饭打眠。悟者在日常生...

生活中到底什么是禅

一。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坛经》中记载,昔日六祖慧能听闻《金刚经》至应无...

踏破铁鞋不如回到当下反观自照

顿教的修行是从真心入手,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因为在迷...

快乐与否取决于觉照

根据佛教所说,人是由五蕴构成的:色、受、想、行、识。 每天我们会有很多感...

《坛经》中的顿与渐

在《坛经》中,顿与渐的问题,是贯穿全书的一个主要问题。六祖大师正是围绕这...

居士无病,您的妙药还您

有一年寒冬将至,药山惟俨禅师依照常住往例,请寺里的僧人到山下化冬,以储备...

牛过窗棂,为何尾巴过不得

禅宗公案中有一则牛过窗棂的著名典故。五祖法演禅师说:如水牯牛过窗棂,头角...

百丈禅师《丛林要则二十条》

百丈怀海禅师(720814)是唐代禅宗高僧,我国禅宗丛林清规之制定者。福...

哪里有迷妄哪里便有平静

大部分的人仍不知禅修的本质,他们认为行禅、坐禅与闻法即是修行。那也没有错...

【推荐】静坐的姿势与数息观

【禅修的方法】 静坐的姿势 初学静坐者,即应养成正确的静坐姿势,如下列所...

禅宗丛林的修行律仪

禅宗丛林中有各种不同的修行仪轨,这些律仪不仅是禅门学徒掌握佛门礼仪的理论...

流水下山非有意

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界春。宋此庵守...

问一声汝今何处去,望三思何日君再来

放下,就会自在 若悲心庄严,则为人中天,若人无悲心,是则常贫穷,若人柔软...

多次拒绝皇帝封赏而被流放的禅师

芙蓉道楷禅师是山东沂水人,参投子义青禅师得悟心法后,游历国内名寺,极力弘...

你就是佛啊!

《六祖坛经行由品》中,讲述了六祖大师得法的过程,靠打柴为生的卢行者,初次...

逃离复杂,奔向简单的人生

生命驰速,人生苦短。生命脆弱,无法负重太多。人生易逝,不可无端浪费! 禅...

如何才是开悟

一、无心可安即可开悟 有一个相当著名的公案: 禅宗的二祖慧可向初祖达摩请...

参禅的下手方法

老和尚慈悲,大和尚慈悲,各位班首师傅和各位法师慈悲: 本来我是到这里来参...

未悟者,妄以假悟,自误误人

参禅人,守住无慧,不忍受苦无福,无福不能成佛,无慧不能度生。大力量者,应...

动静一如才是真定

所以我们要成道,就须去除这世智辨聪,时时心空如洗,内不随念转,外不为境牵...

心不动摇无所住执,才能成大道

从前释迦佛在世时,有个女子坐在释迦佛边上入定了。文殊菩萨走来一看,这个女...

不被一切现象所约束

天气冷了,古代的那些老修行,住在深山里边,可能比这还冷。古人说:不到开悟...

禅不在文字上

黄檗希运禅师有一个学生,这个人就是在唐宣宗时做过宰相的裴休。 裴相国镇宛...

【推荐】吃饭也是一件需要认真对待的事

有一位日本禅师,日日修行,也没什么别的嗜好,唯独喜欢甜食。在他病重的时候...

慧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

昔日六祖遇卧轮禅师,卧轮禅师说: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

修一切法门都离不开观心

说到开示,讲来讲去,都是剩语,因为讲不出什么新鲜的东西来。讲出来的都不是...

什么是四禅八定

佛教的四禅八定是色界四禅和无色界四定的合称,即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空...

一代高僧古月禅师成就记

本典故系根据带古月禅师去出家的同参达本法师亲自宣说的。由达本法师付与中天...

不发急三字,能办成佛之大事

参禅人,学成佛之大法,必立高上志,发宽大愿。幸我今日,得入学佛到场,已迟...

本焕老和尚:这个婆娑世界我很害怕

我现在今年103岁,出家81年。我本来出家的时候呢,是为了了生脱死,所以...

中国近代禅宗大德--来果老和尚

来果老和尚,是中国近代禅宗大德,生有异慧,乘愿再来,与虚云老和尚同为佛门...

生活禅与禅生活

今天简单地和大家讲一讲生活禅和禅生活。这是个老题目,也是个新题目,要讲好...

主人在何处

雪岩祖钦问弟子高峰原妙:日间浩浩时你做得了自己主人吗?高峰答:做得主。雪...

佛来佛斩,魔来魔斩是何含义

问: 做梦会被梦境所转,这种情况怎样克服?就是佛来佛斩...

圆瑛大师禅净双修的思想

(一)由禅入净的实践 圆瑛大师,福建古田县人,十九岁于鼓山涌泉寺拜增西和...

龙裤国师的故事

昔日漳州有一贫苦的人在寺出家,心想修行,苦不知如何为是,无处问津,每日只...

打坐的基本方法

打坐时首先要选择僻静的地方,远离愦闹和纷扰,在家可选一静室,室内空气要流...

禅是离不开生活的

禅是离不开生活的,柴米油盐是禅,穿衣吃饭也是禅。能在生活中感受到禅意,就...

净土宗为律教禅密之归宿

须知律为教禅密净之基址,若不严持禁戒,则教禅密净之真益莫得,如修万丈高楼...

夫人学道莫贪求

学道(唐龙牙居遁禅师) 夫人学道莫贪求,万事无心道合头。 无心始体无心道...

只有大慧根者才可熏习禅宗求得明心见性吗

问: 是不是只有大慧根者才可熏习禅宗求得明心见性? 大...

从凡夫转变为圣人

五停心观中的因缘观,即观察一切法皆因缘生、因缘灭。 观察万事万物的前因后...

参禅,究竟是坐还是卧

参禅,究竟是坐呢?还是卧呢?还是站呢?六祖大师说,禅非坐卧;坐、卧、立都...

传佛心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达摩西来传佛心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未阅有参话头之说。盖禅乃涅槃妙心,...

寂灭性中随饮啄

放四大,莫把捉,寂灭性中随饮啄。 四大是地水火风,在这里,代表我们的身体...

如何才能看到一念未生之前,即念头起处

问: 请问师父,怎么样才能看到一念未生之前,就是念头起...

泥佛不度水,真佛内里坐

赵州上堂云:金佛不度炉,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佛内里坐,菩提、涅 、...

心外焚香求福了不可得

在达摩祖师《观心论》这部书里面(这个论,相传是达摩祖师所作,收在大正藏里...

禅宗的观心方法

真正的禅宗很简单,五代以前的祖师,就是用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作为观心的方法...

睡觉时仍要保持正念

有的人打坐清静自在,有的人打呼噜睡觉。北方人有一句口头禅:好吃的是饺子,...

大慧宗杲禅师礼观音文

清净三业,一心五体投地,皈依南无十方慈父、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 我闻菩萨...

【推荐】在世间中得解脱,要按四个步骤来修行

如何在烦恼痛苦迷惑的惑业和一切的魔境中解脱,五欲六尘的诱惑,这个是魔境。...

心安处便是吾乡

为了尽快成佛,有好几个月,一休和尚独自一人在禅堂打坐,默然不语,对发生在...

香积厨中出高僧

禅宗历代祖师都主张日常生活中行住坐卧皆是修行,而并非只有坐禅一途。唐代慈...

为何达摩说梁武帝没有功德

摩诃迦叶为了要续佛慧命,使法水常流,就是正法眼藏和衣钵以直指单传的形式,...

在禅定中看到的三件怪事

过去有一个高僧证得了神通,有一次出门,在禅定中看到了三件怪事。 一个农夫...

五祖弘忍大师的转世轮回

五祖弘忍大师,俗姓周,蕲州黄梅人。据《五灯会元》卷一记载,他的前世是破头...

禅师是如何用功的

有人问大珠慧海禅师是怎么用功的,他答道:饥来吃饭困来眠。对方说:大家都是...

说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

这几天我没有进堂讲话,请各位原谅,我不是躲懒偷安,因为身体不好,又没有行...

如果我不种菜,就写不出那样的诗了

大约十五年前,当我在美国时,有位美国佛教学者来访。她对我说:亲爱的上师!...

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

现代人物质生活非常进步,但心灵依然空虚烦恼,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心不定、心...

禅机的参悟需要一颗玲珑的禅心

修禅修心,倘若自己心中对禅理一知半解,只凭嘴上空说,没有任何意义。对于禅...

禅修中的五种念头

《禅宗永嘉集》奢摩他颂第四中记载: 复次初修心人。入门之后。须识五念。一...

在动中修行更为重要

用功的人,似乎静中用功好用,坐下来用,工夫就现前。要说动中用功,不容易!...

以死亡和衰败做为禅修对象

如果在家生活是最适合修行的话,佛陀就不会叫我们出家了。我们的身和心就好像...

禅修不能被「缠」住

现在社会上一窝蜂地禅禅禅,我倒有个隐忧,担心大家被缠住了。 我是在推广禅...

百年后到地狱去

有几个世俗人到寺院里参访,他们不信佛,态度傲慢,东游西闯,胡言乱语。其中...

宋代高僧圆通居讷禅师

庐山圆通寺居讷禅师,宋代著名高僧。梓州(今四川三台)人,俗姓蹇。相貌英俊...

心物俱非,除之益患

道吾宗智圆寂前,对弟子说:我心中有一物,许久来一直使我不舒服,谁能为我除...

禅宗里的无念是怎样一种境界

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是六祖慧能大师《坛经》的主要宗旨。《六祖坛...

如何参「念佛是谁」

有道友问:如何参念佛是谁? 这是话头!你问念佛是谁?参啊!到底是谁?谁在...

禅门的修道,并没有特别奇特之处

无门慧开禅师(11831260)是宋代着名高僧,字无门,杭州人。幼年出家...

参禅一定要有长远心

现在我想谈谈参禅的目的和参禅的方法。六祖慧能大师道出禅宗的宗旨:惟论见性...

一丝星火,终成燎原之势

唐代灵佑禅师,福州长溪人,十五岁出家,十八岁时前往浙江杭州龙兴寺受具足戒...

以金刚慧断烦恼

今天接着讲《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四祖道信大师说:略举安心,不可具尽,其...

六祖慧能大师的一生

慧能俗姓卢,原籍河北范阳(今北京大兴)。他的父亲贬官到了岭南新州(今广东...

接纳无常、无我和苦,始是大人用心

开始用禅宗的功夫,有几样道理是必须要明白的。修行人对人生的问题要有一个基...

明海法师忆净慧长老:活在当下

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见师父(净慧老和尚)的情景:一位老和尚从书桌上...

电脑程序员的十条禅法

程序员是一份特别辛苦的职业,也是一个承受各种压力的群体。每周6天工作,无...

道济禅师戒淫文

妻妾之外非己色,淫人妻女败己德, 夭寿折福殃儿孙,皆有显明来报应。 劝人...

不可将心待悟

祖师们叫我们用功,常常说:不可将心待悟。就是说在用功的时候不能停留在某个...

禅门的十六字心要

达磨大师《悟性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教外别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不...

将愤怒的垃圾转化成慈悲的花朵

懂得使用有机肥料的园丁一定不会丢掉垃圾,因为她需要它。她可以将它转化成堆...

通过茶去领悟禅的义理

禅和茶在佛教当中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喝茶讲禅,茶道又与禅相结合,所谓禅茶一...

十首著名悟道禅诗

一、唐寒山《寒山诗》 水清澄澄莹。彻底自然见; 心中无一事,水清众兽现。...

达摩大师传授入禅门的四句口诀

菩提达摩大师是中国禅宗的奠定者,而奠基不仅仅是建立了一个宗派,且必然具有...

把「牛」释放,幸福才有可能出现

问: 佛教常说放下?什么是放下?怎么才放下? 一行禅师...

修行要抓住这三个要点

第一点,修行一定要依照佛祖的言教。 以佛祖的言教作为我们修行的理路,这一...

万缘放下,深参念佛是谁

念佛是谁?高旻寺这个禅堂,作为禅宗道场,从上以来都是专门的禅宗道场,除了...

在生死中得大自在

黄龙慧开禅师有一首诗偈,广为流传。偈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修定者必须过好「三关」

初习定者必须过好三关:一是腿子关,二是散乱关,三是昏沉关。这里的三关与开...

悟而未证,绝不能了生脱死

原文: 世之学佛者,率以开悟为志事。不知悟而未证,尚不济事。即证初二三果...

因打坐而使四大五脏发病的原因

因打坐而使四大五脏发病的原因共有四种:第一、心态不正。第二、方法不明。第...

禅宗与牛的因缘

在佛教中,牛是十分高贵的动物,具足威仪与德行。《胜鬘经》中赞叹佛的伟大,...

参禅、悟道、了生脱死

住宗门下的人,要行宗门下的事。你们要晓得:宗门下行的是甚么事?若不明了,...

细嚼清风还有味,饱餐明月却无渣

无门慧开禅师的偈子云门糊饼赵州茶,信手拈来奉作家。细嚼清风还有味,饱餐明...

达摩大师无心论

夫至理无言,要假言而显理。大道无相,为接而见形。今且假立二人,共谈无心之...

虚云老和尚参禅偈十二首

一、参禅不是玄,体会究根源,心外原无法,那云天外天。 二、参禅非学问,学...

一念的差迟,变成失明的乞丐

简单地说,智慧有加行智、根本智、后得智三种。前面的五度就像一个人的双脚,...

大安法师《彻悟禅师语录》

第1讲 今天跟大家讨论的是《彻悟禅师语录》,彻悟大师是...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梵室偶谈 七则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然则参禅、念佛、止观、皆方便也。...

《宗教不宜混滥论》白话译

(圆涛法师白话译) 【原文】 如来说经,诸祖造论,宗教二门,原是一法。从...

用功的关键在于能不能放下

禅堂的禅字,又名静虑,又名思维修,总的一句话,就是要找到我们的本来面目。...

莫被邪见和狂慧所误

有一种人,虽然他有一点智慧,但不是真正的智慧。或者他从书本上了解了一些东...

禅观了解过去,净土规划未来

当我们谈现在,其实是离不开过去,也离不开未来;如果你把过去跟未来都拿掉,...

人和人相处,需要多一点幽默

人和人相处,需要多一点幽默感。幽默不是能言善道,幽默是风趣、机智。其实,...

禅门耆宿德林长老圆寂 山河失怙四众哀思

2015年6月22日夏至日十九时许,扬州高旻寺德林长老圆寂,享年101岁...

明明无悟法,悟法却迷人

有僧人问夹山善会禅师:祖意和教意是前人所立,和尚为什么说没有这些东西?夹...

子真牧牛

石巩慧藏禅师随马祖道一禅师出家修行,一日在厨房工作,马祖问:你在做什么?...

到山下做水牯牛

南泉普愿禅师辞世前,门下问:和尚去世之后将往何处?南泉答:山下做一头水牯...

两个泥牛斗入海

洞山良价禅师问潭州龙山和尚:「和尚见个什么道理,便住此山?」龙山说:「我...

禅修的第一个条件

我们一讲到禅修,就会想到在禅堂里面两腿一盘,监香师父扛着香板走来走去。各...

酒肉穿肠过,是否也可以修行得道

问: 禅宗在佛教历史上,有其激进的一面,不喜欢一级级阶...

四祖道信禅师的念佛禅

道信禅师根据《观无量寿经》的教诲阐述了心与佛的关系,直接了当,完全把中介...

远离尘劳定心禅修

佛法说人生有八苦,其中五阴炽盛苦,五阴即色、受、想、行、识。色,属于物质...

为什么有些大修行人转世后不如前生

问: 禅宗有些大德悟处很高,如五祖戒禅师、海印信禅师、...

始信参禅输懒惰

沩仰宗的创始人灵祐禅师在没有成为一代宗师之前,跟随百丈禅师修道。在百丈禅...

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

【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 所谓生活禅,即将禅的精神、禅的智慧普遍地融入生...

去除比较计较,回归平等自性

有一个学僧道岫,虽然精于禅道的修持,但始终不能契悟,眼看比他晚入参禅学道...

净业若成 禅宗自得

净土宗的祖师里面,在开悟之后的一个特点置彼而取此。这句话很重要。那为什么...

禅是清凉自在的享受

禅是清凉自在的享受,是超越一切对立的圆满,是脱离生死的大自在,是不住生死...

何谓「禅门破三关」

江苏扬州高旻堂上来果老和尚,幼秉宿慧,心慕佛乘,长具超方之眼,眉毛拖地,...

真如本在自心,佛性即在自心

过去,有一个人专门雕刻夜叉罗刹,他天天要构思、仿真夜叉的表情,日久年深,...

念佛禅与佛七的不同

念佛禅与佛七最大的不同,在于无相或是有相。佛七,要求感应、要回向愿生西方...

一切具足,何假向外求觅

大珠慧海向马祖道一求佛法,马祖告以:「一切具足,更无欠少,使用自在,何假...

唯有放得下,才能提得起

诸位要参禅吗?那你必须提起话头,放下万缘。唯有提得起,才能放得下,同时也...

参禅悟道要真见自性

你们到禅堂里来是干什么的呢?为了开悟的嘛,为了找本来面目的嘛!所以你打死...

【推荐】「无住心」乃吾人安身立命之处

昨夜梦中,任是富贵荣华、悲欣忧苦;清晨醒来,如幻如化,南柯一梦。 知是梦...

虚云老和尚除夕普茶开示

诸位上座,今天又是腊月三十日了,大众都认为是过年。常住没有好供养,请诸位...

慧能大师与法达

一天,从江西南昌来了一位手持锡杖的僧人,名叫法达。他七岁出家,常常诵念《...

训练自己倾听的工夫

沟通是一种修行,必须有很好的禅修才能做到良好的沟通,光有诚意是不够的,你...

观身五境,禅修净心

观身如身,就是四念处观的第一个观法,也是最直接了解自身的方法,但需要从头...

脱离了生活,佛法一点用处也没有

太虚大师曾说中国佛学的特质在禅,而禅的特质又是什么呢?中国禅宗特别是四祖...

【推荐】12个经典禅意故事

【一】 禅师问:你觉得是一粒金子好,还是一堆烂泥好呢?求道者答,当然是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