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师
大安法师
净界法师
印光大师
梦参法师
佛经咒语
阿弥陀佛
观音菩萨
地藏菩萨
佛法入门
佛学问答
念佛
智慧
福报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忏悔
印光大师文章(第2页)
如何才能仗佛慈力
佛法法门无量,无论大小权实一切法门,均须以戒定慧断贪嗔痴,令其尽净无余,...
宿业现前,怕之岂能消灭
宿业现前,怕之岂能消灭?惟其不怕,故正念存而举措得当,真神定而邪鬼莫侵。...
凡做不到的事,决不肯说
汝书说得很热闹好听,急宜自抑。凡做不到的事,决不肯说。汝把发愿之话,当做...
纵能名满天下,还能以此了生死否
光无状,自光绪七年离家,至今已五十年,依然故我。业障未消,道业未成,无面...
改过迁善祸变福,感佛慈悲唯至诚
无锡袁氏小学校长袁宝鋆,字丽庭,他母亲信佛,创办锡山第...
三途一报百千劫,复生人天了无期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可不悲哉。知死生之可悲,当求所以了...
一念因果一念觉
因果理论是佛法的根本思想之一,每一位学佛人对此都不陌生。可是,说到是否真...
学佛人不必不食油盐
不必不食油盐 不食油盐,固不必也。佛制无此一说,外道则或有之。但随缘即已...
印光大师讲述的三桩观音菩萨治病救人的真实故事
『诵持此神咒者,世间八万四千种病悉皆治之,无不差者』。...
印光大师开示佛七:打七该怎么打
临近年关,各大寺院都陆续开展起精进办道的打七修行。打七怎么打?印光大师在...
念佛乃明理悟心之捷径
净土法门,为佛法中最平常,最高深之法门,若非宿具慧根,实难深生正信。勿道...
如何对待父母的出轨
世间事,有可以理论者,有宜以情论者。汝所说某人之事,固当以情论,不可固执...
以扶乩提倡佛法,虽有小益根本已错
扶乩,乃灵鬼作用,其言某佛,某菩萨,某仙,皆假冒其名。真仙,或偶尔应机,...
世有倡高调者,厌闻因果报应之事,只以一切皆空不著
世有倡高调者,厌闻因果报应之事,及与勤劳修持之法,只以一切皆空,一切不著...
破坏亲人往生正念,其罪过极大无比
汝母七十一岁,来日无多。须为家中眷属说,大家日常在母前换班念佛。何以故。...
在外道多的地方怎样修行
汝处外道多,汝既生正信,凡所言所行,当勿与彼同,则或可转彼邪执。第一须要...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此对不尽人事者而言也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此对不尽人事者而言也。若已娶而不生,则固非不尽人事也...
明学长老:恪守印祖规约,道风远播中外
灵岩山能够像今天这样道风很好,主要是根据印光法师定的五条寺规进行的。民国...
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所能为
夫佛法者,乃九法界公共之法。无一人不当修,亦无一人不能修。持斋念佛者多,...
汝年已衰老,当断爱欲了生脱死
近来身体想已大好矣。汝年已衰老,儿孙甚多,当以家事号事,交与儿辈经理。自...
学佛人须以躬行实践为事
汝既发心皈依,今为汝取法名为德熙。谓以大菩提心,俾若自若他,同得沐佛慈光...
【推荐】
念佛用功最妙的方法
(1)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念佛的宗旨,是生真信(即信),发切愿(即愿),...
学佛之人必须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
学佛之人,必须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存好心者,凡逆天悖理,损人利己等恶...
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发隐
观世音菩萨,誓愿宏深,慈悲广大,虽已成等正觉,而复示作菩萨。虽则示作菩萨...
天下不治,匹夫有责
人在天地之间,藐乎小尔,何以与天地并称,谓之为三才。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小孩念佛可以消灾解难
小儿甫能言,即教以念南无阿弥陀佛及南无观世音菩萨名号。即令宿世少栽培,承...
念佛吃素转恶业大苦为小苦
汝何不明道理,一至于此。目疾发生,不知忏悔宿生此生一切恶业,乃归之吃素。...
但以迷而未悟,故长作众生
众生心性,与佛无异。但以迷而未悟,故长作众生。华严如来出现品云,奇哉奇哉...
心作心是之义
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佛,正觉世间也。菩萨,缘觉,声闻,天,人,阿修罗...
印光大师关于《金刚经》的开示
金刚经者,即有谈空,不堕空边。即空论有,不堕有边。空有两泯,真俗不二。生...
天地之大德曰生,如来之大道曰慈
天地之大德曰生,如来之大道曰慈。人物虽异,心性是同。举凡三乘六凡,如来视...
流通佛法,须具内护外护
佛法者,心法也。此之心法,乃十法界之根本。不明此法,非但无由亲证本有真如...
若论幻身,则生同傀儡死作尘土
夫前之无始,后之无终。包太虚而无外,入微尘而无内。清净光洁,湛寂常恒。无...
淫杀二业,乃一切众生生死根本
淫杀二业,乃一切众生生死根本。最难断者唯淫,最易犯者唯杀。 二者之中,淫...
女人在生理期可以念佛诵经吗
女人从十二三岁,至四十八九岁,皆有月经。有谓当月经时,不可礼拜持诵,此语...
净土宗为律教禅密之归宿
须知律为教禅密净之基址,若不严持禁戒,则教禅密净之真益莫得,如修万丈高楼...
念佛人该如何办丧事
接手书知汝母已于初二日念佛往生,不胜伤叹。虽然,汝等既知佛法,当依佛法,...
念佛人有病当全身放下念佛求往生
汝母年高,于净土一法,未能认真修持。宜常与谈说六道轮回之苦,极乐世界之乐...
念佛不可过猛,须按自己精神气力
至于念佛,必须按自己之精神气力,而为大声,小声,默念,及金刚念(即有声,...
若欲不受苦果,必须先断恶因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生佛不二,凡圣一如。由迷悟之攸分,致升沉以迥别。大觉...
各行业人员修行须知
军队 所言公门修行,不专指诵经持咒念佛而已。必须尽己职分,除暴安良,并所...
修行之人,需息心静养
修行之人,要息心静养。汝名静庵,何不顾名思义,一味无事找事,弄得一切人讨...
观想念佛,观之事且从缓行
持名一法,最为末法透机之法。善导虽疏观经,实最重持名一行。不观末法众生,...
真信切愿必定往生,不必以功夫浅而怀疑
念佛人平时有真信切愿,无一不得往生者,况福峻临终正念昭...
佛法原是教人了生死的,不可当哲学研究
观汝书言学生话,不禁令人好笑。今说一喻,譬如太医院御医,凡医书,病源,脉...
世间最大的罪过,莫过于不教育儿女
学佛的人,必须各尽自己的本分。所谓尽本分,就是务必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
试思还时之苦,当不能下咽矣
汝年已六十五,戒受过两次,尚未吃素。是只知肉之味美,而不知肉之祸烈。吃时...
子女夭折该如何对待
少子夭折,人情于此种境界,每起怨尤,生懈怠。须知人生因果复杂,有因故致有...
欲决定往生者,请从持戒念佛真实行去
【原文】 佛法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克论其要,唯戒定慧三法而已。然此三...
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四种因果
原文: 子有四因者:一者报恩者,谓父母于子,宿世有恩,为报恩故,来为其子...
不求现世长寿康宁,唯求临终往生净土
仲春来山,瞬息半载。纵寿百年,弹指即过。一息尚存,当求...
此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
今人研究佛法,多多皆欲作一通家。拟于一切大众前,清谈高...
欲修三昧,何不于此等语句中全身靠倒
欲证三昧,自有佛祖所示三世不易之法。何得问我所证,方能缵步。弥陀经云,执...
印光大师论往生品位
关于往生极乐世界的辈品,《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第十四观至第十六观分为上、中...
倘欲即生了脱,当专主净土一门
阁下欲了生死大事,况复年临知命,来日无多,又无知识益友之可亲近,而不专修...
发露忏悔于净土法门最易相应
佛经教人常行忏悔,以期断尽无明,圆成佛道。虽位至等觉如弥勒菩萨,尚于二六...
味精能挽劫运说
饮食于人,关系甚大。得之则生,弗得则死。故曰食为民天。然天地既为人生种种...
崔母何以五六年工夫就能往生
圣人诚明之道,如来真常之法,匹夫匹妇,皆堪与知与能,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吾人一念心性,与诸佛了无有异
吾人一念心性,与三世诸佛,了无有异,其智愚苦乐天渊悬殊者,以宿世今生之所...
劝茹素断荤戒杀放生
一切众生,一念心性,与三世诸佛,了无二致。但以迷而未悟,故长劫轮回于六道...
笃修净业临终预知,念佛往生之贞女典范
真如法性,生佛体同。迷悟攸分,凡圣迥别。欲复本有之心性,须断幻妄之惑业。...
净土法门之超胜
在晚清及民国初年,印光大师从大乘佛法的角度把佛法分为禅、教、律、密、净五...
仗佛慈力即生了脱
净土法门,实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之通规,亦为末法时代一...
贪色者之死,皆非其命
天下有极惨极烈,至大至深之祸,动辄丧身殒命,而人多乐于从事,以身殉之,虽...
观音菩萨随类现身满彼所愿
众生之心,与佛无二。虽迷真逐妄,背觉合尘,起贪瞋痴,造杀盗淫,轮回六道,...
五度无般若,不能究竟到彼岸
六度者,菩萨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要法也。然五度如盲,般若如导,五度无般若...
印光大师论孝道
一、孝圆摄世出世间善法 孝之为道,其大无外。一切诸善,无不弥纶。 《增广...
吾人所居之世界,具足无量诸苦
《阿弥陀经》云,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
人死后焚化遗体的意义所在
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究其原由,总因不了真...
【推荐】
汝已七十多岁,不久就要死了
汝已七十多岁,不久就要死了。现在就要把一切事,通安顿好。心里头除过念佛外...
佛法唯不遵佛教戒之僧能败坏
清末,世风日下,国家无暇提倡,僧众类多懈于修持,以致无正知见者,各怀驱僧...
吴南浦居士的信佛因缘
《梵网经》云,汝是当成佛,我是已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华严经》...
周紫珊居士生西记
居士,讳毓英,号紫珊,江西吉安巨商周扶九先生之长孙。幼失怙恃,由祖母谭太...
关于死后葬法及其意义
人生世间,直同幻化,纵寿百年,亦弹指顷。其生也随夙因而来,其死也随现因而...
有心世道之人,咸皆提倡佛学
佛法者,心法也。此之心法,乃生,佛,凡,圣各所同具。生则全体迷背,虽有若...
得助念与失助念之损益比较
刘晓愚居士,名景烈,江西赣县人。少年留学东瀛,与蔡公松坡等同学。光复后,...
净土一法乃诸佛普度众生之要道
念佛求生净土一法,乃十方诸佛普度众生之要道,九界众生速证佛果之妙门。诸大...
观音菩萨救苦心殷垂形六道
观世音菩萨于无量劫前,久成佛道,号正法明。但以度生念切,救苦心殷,不离寂...
关于宋儒辟驳因果轮回
宋儒窃取佛经心性奥义,以宏阐儒道。深恐后人学佛,以致儒教门庭冷落,遂以得...
世乱已极,将何以治
昔有问于予曰,世乱已极,将何以治。予曰,汝若能知乱之因由,则知治之法则矣...
人之幼时,教养为急
子舆氏有言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净土法门,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
念佛求生净土法门,乃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普被三根,等摄凡圣。上之则...
当天灾人祸相继降作之时,须以改恶修善
观世音菩萨,于无量劫前,久成佛道,号正法明,安住寂光净土,恒享真常法乐。...
大藏经者,如来之慧命
大藏经者,如来之慧命,人天之眼目。无明长夜之智炬,生死苦海之慈航。觉先觉...
念佛之人当吃长素
【原文】 念佛之人,当吃长素。如或不能,当持六斋或十斋。初八、十四、十五...
临终时一生所做善恶会全部涌现
【原文】 人之将死,热气自下至上者,为超升相。自上至下者,为堕落相。故有...
印光大师对《梵网经》的开示
《梵网经》者,如来陶炼一切若圣若凡,俾其究竟断除三惑,亲证三德,复本具之...
人人不知因果,大乱之道也
因果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现今世道之乱,实为振古...
临终舟楫
佛制亡僧焚化,原为令其离分段之假形,而证真常之法身也。故自佛立制以来,僧...
一心念佛即能往生吗
窃谓末法世界,于禅、教、律中,能断惑证真,现身即出生死轮回之外者,实难其...
人生世间,险难甚多,淫欲邪见是其大宗
人生世间,险难甚多,淫欲、邪见,是其大宗。汝家道颇丰,上无父兄,若不极力...
父母亲属杀生食肉不听劝,该如何对待
昨接来书,不胜叹息。汝十数年来完全不在自己心地上用功,但于表面上强支持。...
为什么一定要念佛呢
佛法的最要问题,就是了生死。若论了生死这桩大事,很难很难。我们凡夫,根机...
恳切至诚念佛诵经,决定可以消除宿业病苦
世人病苦,多属宿世杀业所感。无论何病,若能恳切至诚,念南无阿弥陀佛及南无...
由杀生宴客转为戒杀吃素
人之入道,各有时节因缘。《劝戒类遍》载,福建浦城令赵某长斋奉佛,其妻绝无...
临终十念称名,即得往生
四十八愿中十念称名,即得往生,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此约平时说。以五逆罪大...
不伤虫蚁、使虫蚁远离的妙法
接手书,备悉。汝所附问之事,实为贵地沐佛法之渐。 以贵地人以橘为出产,倘...
念佛之外是否可兼持经咒
修行用功,固宜专精。然凡夫妄想纷飞,若不加经咒之助,或致悠忽懈怠。倘能如...
放生的动物被抓就不需放了吗
邵慧圆居士对于放生一事,苦于没有万全之策,写信给大师说:人们常常担心,动...
切莫想要升官发财
汝之穷妄想,打得很光明宏大。而不知其皆是向下走,不是向上走也。当此时世,...
念佛所见之境,不可欢喜怖畏
念佛所见之境,恶境不可怖畏,但摄心正念,其境即消。善境不可欢喜,但摄心正...
印光大师对恐惧症患者的开示
原文: 九月接汝兄书,言汝有病,心志不定。或急于求医若不暇待者,或医来开...
人当临终,唯此事为之有益
【原文】 人当临终,唯同声念佛为有益。若识心未去,沐浴举哀等,大有所妨。...
学佛之人当具择法眼
学佛之人,当具择法眼。佛法,法法都好,然须知有自力、佛力之不同。禅、教、...
末法众生,根机浅薄,匪仗佛力,决难了脱
窃以末法众生,根机浅薄,匪仗佛力,决难了脱。是以必须抱定信愿念佛,求生净...
自利与利他的关系
1、然欲利他,先须自利 须知此四宏誓愿,乃三世一切诸佛誓愿之本。汝于日用...
印祖念佛经验之谈
印祖在《一函遍复》中提出了念佛的一个总的原则:不管是大声念、小声念、金刚...
佛法具足世出世间一切诸法
来书备悉。须知佛法,具足世出世间一切诸法。从前理学家以弃伦理、明因果报应...
《阿弥陀经》与《金刚经》是否矛盾
弟子业障深重,赋质愚蒙,幸闻净土法门,而得皈依座下。惟有恪遵吾师老实念佛...
夜半念佛见一金甲神,恐是魔试便不敢念
佛法利益,非凡情所能测度。彼愚人唯知以医药治病,及祷神祈鬼求愈者,皆所谓...
见为善而得祸,便谓善不可为
世间愚人,不知因果。见为善而得祸,便谓善不可为。见作恶而得福,便谓恶不可...
印光法师法语一百零八则
本篇从《印光法师文钞》中,精选了大师的法语共一百零八则,这些法语句句真切...
汝若常怕,则著怕魔
吾人不做伤天损德事,怕什么东西。念佛之人,善神护佑,恶鬼远离,怕什么东西...
同念佛号,猛兽害虫彼必远去
猛兽、毒蛇、蝗虫之类,均由人心凶恶,故致伤人。若向彼念佛,及教一切人各念...
切勿舍净土而修其它法门
阁下既看《文钞》,宜依之而行,则决定会得大利益。切勿因读大乘经,或遇宗、...
服用动物制品,则是不知惭愧
所言天冷身弱,衣丝绵者,必须非此不能生活方可,若借冷弱为名,以自图华美轻...
临终注意事项
光自七月廿五至申,今日回山,适由山转来汝书,知汝父将欲去世。须知人生百岁...
专一念佛之章程
手书备悉。丧中如此办法,不但于亡人有益,实令阖家均种莫大善根。此后纵不能...
居士讲演,只可专主净土一法
居士讲演,只可专主净土一法,不宜泛讲。泛讲,乃讲经法师之事,居士何可开此...
许止净居士与印光大师的因缘
许止净(1876 1938),本名业笏,字子晋,号止净,止净也是他的法名...
念佛当心存敬畏,立早晚课,读经看论
人生世间,第一要亲近良师善友。有良师善友,便可归于正道。否则,燕朋相聚,...
佛菩萨度众生决不说我是某佛
接手书,不胜慨叹。汝何得瞎造谣言,谓燃灯古佛降生汝家,未周岁而殇乎?诸佛...
念佛好,还是念观音好
昨接来书,不胜慨叹。既知其病,又知其药,不肯即服,又复问药,岂非无事生事...
印光大师在家往生弟子——丁大定居士
丁大定居士,绍兴上虞人。寓杭州湖墅。家贫而寡,生二女已嫁,业女工以自活。...
印光大师显神通感化黑老大
顾竹轩,名如茂,生于1886 年,因在家中排行第四,乡人习惯称他为顾四。...
如何对治宿业恶疾
光粥饭僧耳,一向率真,绝不肯虚誉人,亦绝不愿人虚誉己。阁下第一页之文,颇...
印光大师的受戒师父印海律师
光绪八年(1882)农历十月,陕西兴安府(今安康市)双...
印光大师提出的做人16字纲领
一、敦伦尽份 敦是敬重,相应,符合的意思。伦是伦理道德。尽是恪守义务,尽...
论发菩提心与往生
1、凡修净业者,第一必须严持净戒,第二必须发菩提心,第三必须具真信愿。戒...
七十岁的人切勿将念佛当作泛泛悠悠的事
日前陈豫堂来函,言汝父女二人均欲皈依,祈为取法名,并示修行法则。又言汝素...
轻僧慢法之习气,实为学道之障
汝来信,语颇恳切,然犹有轻僧慢法之习气。此之习气,实为学道之障。若亲来皈...
印光法师对六个诘难疑问的解答
众生在迷,如生而盲者,迷本有家。若欲归还,须待人领,方可不致撞墙磕壁,堕...
极乐世界的四种国土
(一)凡圣同居土: 娑婆世界虽属秽土,亦有佛菩萨二乘圣人同生其间。然凡圣...
求子须知的事项
令友求子,拟舍百金。当令请百部《感应篇汇编》,以送通文理有信心之正人君子...
唯此一法,皆于现生往生西方
《西方路》书中,权、实、顿、渐辨疑之文,须先明权、实、顿、渐四字,然后再...
李炳南居士与印光大师的因缘
一、乱世学佛,皈依印光大师 李炳南(18901986)居士,名艳,字炳南...
纵大祸临头,又有何畏惧
【原文】 当此危险世道,宜放开心胸眼界,努力修持净业。所有吉凶祸福,悉不...
今之外道,遍世间皆是
原文: 今之外道,遍世间皆是。以佛法深妙,人莫能知。彼遂窃取佛法之名,而...
印祖文钞--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
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纲宗。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在昔之...
徐母杨太夫人生西记
原文: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固无论天人修罗鬼畜地狱,况男女贵贱...
任性娇养孩子,则与杀其身过无量倍多
来书所说,皆从自己身心习气上究竟,不胜欣慰。然在凡夫地,不能无病,亦不能...
虽悟理而仍不废事,方为真修
事持者,信有西方阿弥陀佛,而未达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但以决志愿求生故,如...
信愿具足者,则万修万人去
如来知诸众生唯仗自力了脱之难,故于一切法门之外,特开念佛求生净土一门。但...
念佛受病,实是无量劫业力所现
原文: 书中言念佛急进、中气虚极,此汝不善用心所致。夫念佛一事,当随各人...
聪明人习气重问题多以及对治方法
原文: 数日前,令甥崔澍萍来函,并将阁下与彼之函,亦并寄来,祈光为阁下寄...
【推荐】
当须发决定心,临终定欲往生西方
书中语语真实,欲得佛法实益。但以未知净土法门之所以,其心愿便与佛愿相违。...
境之善恶,由心之善恶所感
适接手书,并《大士集》,不胜欣忭。大士碑文,经黄君注出,则大士恩泽,遍沾...
印光大师《为在家弟子略说三皈五戒十善义》白话文
可悲呀众生,从无始劫以来,就一直在六道里面轮回,一直在胎生、卵生、湿生、...
念佛一法对在家人最为亲切
念佛一法,乃背尘合觉,返本归元之第一妙法。于在家人分上,更为亲切。以在家...
仗佛慈力,于此了生死大事
◎佛法,法门无量。无论大、小、权、实,一切法门,均须以戒、定、慧,断贪、...
念佛人不可以有求取福报之心
何以世间念佛人多,真能了生死者少。祗以念佛之人,无深信切愿,但求福报,希...
仗自力了脱之难,仗佛力往生之易
欲说净土修法,若不略陈诸法仗自力了脱之难,此法仗佛力往生之易,则不是疑法...
【推荐】
瞋恚的习气最为害人
富贵人更容易瞋恚,稍不称心,就要发火,轻则口出恶言,重则动手打人。只考虑...
四世同堂皆由多生培植而来
详夫春回大地,百卉各遂其生成。风起长空,万籁咸为之鸣啸。世无无因之果,亦...
平生无信愿者,临终难仗佛力往生
平生绝无信愿者,临终决定难仗佛力。既云善恶俱时顿现,且无论阿弥陀佛四字不...
炼丹运气是学佛的戒忌
一个人既已发心皈依三宝,就必须依照佛法修持。外道的炼丹运气等方法,应当予...
印光大师寿康宝鉴序
【原文】 人未有不欲长寿康宁,子孙蕃衍,功业卓著,吉曜照临者。亦未有欲短...
悟而未证,绝不能了生脱死
原文: 世之学佛者,率以开悟为志事。不知悟而未证,尚不济事。即证初二三果...
人生世间,幻住数十年
原文: 人生世间,幻住数十年。从有知识以来,日夜营谋,忙忙碌碌,无非为养...
能如是者,寿已尽则决定往生西方
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有一篇开示《与方圣胤居士书》, 能如是者,寿已...
调伏妄想的方法
原文: 若夫妄念满腔,憧憧往来,朋从尔思。由未真提正念故也。倘正念真切,...
不肯仗佛力了生死,怎能不反思
参禅一事,不是小根基的修行人做得到的。即使大彻大悟,只要烦恼尚未断尽,仍...
用忍辱换来了和平
印光大师小时候,每年秋收过后,村里都要演戏酬谢神祗。由于人小个矮,年少的...
那种被吃的痛苦,比吃自己的肉要难受千万倍
一天,一位父亲牵着小儿的手,前来皈依。大师微笑地看着孩子问:你喜欢吃肉吗...
佛法真利益多被极庸愚人得
净土法门,普被三根。于在家人,更为要紧。以在家人,各有职业,不易参研宗教...
念佛功德能消一切恶业
凡皈依佛法之人,无论男女,必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戒...
一切时一切处,洪名圣号不离心口
既有真信切愿,当修念佛正行;以信愿为先导,念佛为正行;信愿行三,乃念佛法...
虽属惑业凡夫,亦可承佛慈力带业往生
观汝所说,足知汝虽看《文钞》、《嘉言录》,依旧绝不注意...
印祖开示念佛方法
【知汝不知净土宗旨,当依「一函遍复」所说,生真信,发切愿,志诚恳切,念佛...
念经、拜忏、做水陆,何以不及念佛
念经、拜忏、做水陆,何以不及念佛? 以念佛,人皆能念故。念经,则虽有百僧...
真信愿持佛名号能否避免困苦?
问: 真信愿持佛名号能否避免困苦? 印光大师答: 须各...
淫念一生,诸念皆起
淫念一生,诸念皆起:邪缘未凑,生幻妄心;勾引无计,生机械心;少有阻碍,生...
印光大师传戒烟妙方
好甘草(半斤) 川贝母(四两) 杜仲(四两) 用六斤水,将三味药共煮。及...
【推荐】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
卷一 净土法门的缘起 第一章 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 1、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
至诚念佛,则杂念妄想悉渐消灭
原文: 念佛亦养气调神之法,亦参本来面目之法。何以言之?吾人之心,常时纷...
杀业积久,则爆发灾害
众生不知果由因招,念念起贪瞋痴,发而为事,则无非杀盗淫耳。然盗淫二业,上...
荐亡之法,唯念佛最为第一
荐亡之法,唯念佛最为第一。(文钞续编复崔德振居士书五) 念经念佛,皆可超...
凡夫应当先求往生后才来度人
原文: 某居士去年去世,彼先妄发大心,要在此世间度人。九年至山被光呵斥,...
不必另择一所,家庭便是道场
劝人念佛修行,固为第一功德。然下而妻子兄弟,上而父母祖妣,皆当劝之。倘不...
曾为浪子偏怜客
在我们教内每一位信众可能对《安士全书》都不陌生了,这部著作是清代的周安士...
人间第一美事莫如念佛
《譬喻经》说:从前有夫妻二人,祷天求子,妇即怀娠,生四种物,一是旃檀米斗...
印光大师论对治烦恼习气
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德相,但因妄相执著,而不证得。若离妄想,则一...
所言黑影, 非佛菩萨之影
接手书,知日诵精勤,欣慰无似。所言黑影,非佛菩萨之影,亦非怨亲对头所现之...
何得怕魔现而不敢念佛
所言深益,不必在境界感通上求,当在往生西方上认定。方可不负此番三宝加被之...
不回向亦能获大益,此语欠妥
接手书,并闽佛化社书,及大纲大事记。备悉此社尚正当,但尚欠专注净土一门,...
所有大成就者或往生人皆是菩萨示现的吗
问:佛未显本前,各声闻等皆由修成,开权后,一切八部亦皆...
世人不知在心上求福田
堪舆家言,何可为准。若如所说,则富贵之人,永远富贵,何以高门每出饿殍乎。...
佛书若示有版权,则阻遏流通之罪甚重
然菩萨为利众生,即头目髓脑尚肯捨,况光之芜秽语言,蒙二大士提倡,俾一般初...
诫心外求法
只求心不外驰,念念与佛号相应。若或心起杂念,即时摄心虔念,杂念即灭。切不...
屠夫、妓女皈依佛后就能不堕地狱吗
问: 昔有某居士问,皈依佛不堕地狱,捨身后不堕耶,抑永...
一用功便有境界,此实多半是魔境
问: 小女现年廿二岁,矢志不嫁,吃素念佛,业已数年。今...
与子女因缘总不出此四种
接汝与明道师函,知第三子年已二十,忽尔夭逝,不胜慨叹。况汝教养多年,费若...
不可代人诵经念佛而图名利
内功, 是自修, 外功, 是广行种种方便。如周急济困, 拯灾救难等, 谓...
欲急得一心不乱, 此心即是著魔之本
汝妄想纷飞, 尚欲急得一心不乱, 此心即是著魔之本。故光谓净土法门, 重...
宁可千生不悟,勿教一时着魔
修行人, 心不可偏, 若偏, 即或受病。身体孱弱, 当息心正念, 俾神不...
若疾病缠绵者,当力修净业誓求往生
相晤已来,忽满六年。不但星霜屡更,即国历已非其旧。世相无常,诚可叹悼。 ...
常当如子忆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净土法门,乃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等觉菩萨,不能...
如何正确理解心清月现
汝何不知事务,一至于此。光何人斯,何可以与莲池大师并论乎?汝作此说,以为...
念佛之人的「三不可」
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 凡诵经,持咒,礼拜,忏悔,及救灾,...
念佛能助一切事业得易成就
须知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念佛之要,在于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欲都摄...
上一页
第2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下一页
其他法师
消除业障
供佛
转变念头
供养
减少欲望
慧律法师
智谕法师
弥勒菩萨
财富
八关斋戒
福报
回向
广化老和尚
金刚经
净慧法师
校园网学佛文库 Cnxiaoyuan.Com
随机推荐
回首页
回顶部
全部栏目
微信号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