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
父母生了孩子,总以为是我的,是我的一部分,是我的延续。孩子长大了,才发现他根本就是一个独立的生命。而孩子跟父母的关系,也有报恩报怨,讨债还债之分,并非都能如你所愿。做为父母正确认识和孩子的关系,建立健康的爱和尊重,这是做好父母的重要条件。
大安法师
在《维摩诘经》中,谈到“直心是道场”。正直心、质朴心、真诚心才能够趋近于道,与道相应。谄曲心、虚伪心都离道甚远。如果挟带虚假心修行一辈子,终归是 “泥牛入海无消息”。特别是净土法门,净业行人是靠感应道交得佛力加持带业往生的,如果这一念求往生的心不真诚,就不能感通佛力。
达真堪布
一切都是无常的,没有永恒的,没有不变的,包括修行的机缘与条件也是如此,所以自己一定要珍惜、要抓紧。学佛的事、修行的事、解脱的事、成就的事,千万不要往后拖,一定要往前赶,利用一切时间、利用一切机会来学修!
达真堪布
现在我们没有证悟无我和空性,所以别人态度好一点的时候,心里就很高兴;别人态度一不好了,心里就开始烦恼了。在这样的状态当中,也许也能感觉到一些幸福和快乐,但是实际上都是痛苦的,因为都是暂时的、变化的。无论他人是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口气,都一样快乐,这种不变的心态才是真正的快乐哦!
大安法师
每个人都应该恪尽自己的分,你有什么样的社会角色,你做好你的本分,不要去计较其他人对我是不是尽分,你先做好自己的。你不做好自己的,你先责怪:你对我怎么怎么样,那就斗争坚固,实际上就是恶性循环。
达真堪布
爱一个人是一种快乐,但是这种快乐很小、很短暂。把爱的对境无限放大,得到的快乐才会无限放大。
达真堪布
我们都会说“自在随缘”, 其实真正的自在是没有压力,真正的随缘是没有障碍。如果有障碍,那就不是随缘,而是随便了;如果有压力,那就不是自在,而是执着了。自在和随缘,讲的都是心灵上的境界。心随缘了,外境上就不会有障碍;心自在了,外境上就不会有压力哦!
大安法师
学习的方法主要通过研讨圣言量(净土五经)以及净土宗祖师的著作,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建立正信、正见的两个重要的参照系。如何建立这两个参照系?还是要有一个由生变熟、熟能生巧的过程,由此得下钝功夫——读诵、抄写、礼拜、思惟、听闻。学净土宗一开始还是要尽量做到一门深入。
济群法师
找不到生命的意义,即便拥有再多的财富,也会觉得活的没意义;找到人生的意义,随时随地都能发现人生的意义。
达真堪布
我们幸运地得到了暇满的人身,利用这样的机缘,完全可以得到解脱。但是一切无常,尤其是我们的寿命非常脆弱,所以在死魔来临之前,要尽快承办这件头等大事!我们往昔所造的恶业还没有消除,如果被业力牵引,也许会堕落恶趣,出脱无期!现在是特别关键的时刻,希望大家抓紧时间,让自己解脱哦!
大安法师
阿弥陀佛的法身遍一切处,其愿力是真诚心流现出来的,我们要感通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也得用真诚心。
大安法师
因为无量劫以来,我们都是发求名、求利、求五欲、争强好胜等等五欲六尘之心。所以,要在我们凡夫染污的心里面发一念求佛果的心,很不容易。正因为不容易,它才非常珍贵、功德甚深。
大安法师
我们无量劫以来都是无明熏真如,熏得越来越昏迷,熏得越来越颠倒。现在我们就路还家,以真如熏无明。在哪里跌倒,在哪里站起来,不需要另外起照,就在这一念。念头原来是念五欲六尘,现在就抓住这个念头来念佛的名号,这就是真如熏无明,就在开发我们自性的如来藏。
大安法师
《弥陀疏钞》是一部广大而精微的注疏,知识面非常广,义理也很深邃,我们平时比较少接触。所以,大家平时要多思惟。遇到不懂的名相概念要多查辞典,不大理解的地方反复听闻,用读诵、抄写的方法熟悉疏文。对疏钞各个段落里的核心意思,要把握住。
达真堪布
有的人看见法师高高在上,下面有好多信众,心里就着急,希望自己也能这样,学佛修行的目的就是着急当法师、收弟子,不是为了解脱,为了成佛,更不是为了众生。这种发心是错误的。都想当法师,但不是谁都有这个福报和能力的。自己好好修,不要有这些妄念,这本身就是一种贪着。
大安法师
我们在无明的长夜当中酣睡不能醒过来。当我们忆佛念佛,声声佛号唤醒梦中人,我们就从恶梦里面醒过来,醒过来就觉了,觉了你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大安法师
现在是释迦牟尼佛的末法时期,释迦佛已经灭度了,弥勒佛还没有来到这个世间。所以在第四尊佛、第五尊佛之间这样的一个空荡的时间,众生就很可怜了,他依靠什么呢?净土经典告诉我们,我们还有一个能依靠的佛,就是阿弥陀佛。
大安法师
“不断光”是对治众生的懈怠。凡夫众生都是会间断的,这段时间兴趣来了他去念佛、诵经、拜佛很精进。但过段时间都又晾在一边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曝十寒,所以道业永远不能进步。阿弥陀佛的光明里有“不断光”,使我们精进、使我们不间断、不放逸。
梦参老和尚法语
有些迷爱古玩的人爱上了古玩,拿一个陶瓷片:“这古玩可久了,三皇时代的。”或者说是多久多久,把古玩当成生命,反而不注意自己的生命。这就是爱,就是贪,就是愚痴、贪爱。如果谁把古玩打破了,就是断了他的生命。修道人就怕有所爱,你有所贪,走不了,你永远在这个三界轮转;若贪爱断了,就离开了。
济群法师
贪执,是心灵的牢笼;放下贪执,才能走出心灵的牢笼。
天台子达照
《需要和不要》:人生需要方向,不要因为忙碌而恶性循环;心灵需要归宿,不要因为努力而情无所依;生活需要富足,不要因为高楼大厦而流浪灵魂;心地需要光明,不要因为历尽艰难而一片黑暗;世界需要稳定,不要因为发展而动荡不安。我需要你,不要你的冷漠和伤害;你需要我,不要我的虚伪和欺骗。
天台子达照
《转业》:我们生活在业感而起的生命中,外在世界是由共业造成,内在个人是由别业造成。业就是行为,每种行为都会造成相应的影响,这种影响力就叫做业力。修行就是修改自己的身心行为,凡有所做都要是正面的才行,如有负面的就要立刻修改成为正面的,消灭负能量,发挥正能量,若能转业,才是真正修行。
大安法师
“清净光”是对治众生的淫欲的心,众生念念离不开这个欲望,念念污染,所以这句名号所传达的清净光能够使我们心性清净下来,转淫欲火为智慧光,化解火头三昧。
大安法师
我们心是污染的,那么这句名号是阿弥陀佛成就的至极清净的摩尼宝珠,它投到我们众生的这种染著的心里面,就能够澄浊还清。所以古德有句话,“清水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大安法师
以这一句名号这一念,来摄住我们百千万亿个妄念。制心一处,才能无事不办,我们心里具有巨大的能量,但一散乱,什么都干不成,就好像阳光普照,这张纸它燃烧不了,但如果有个聚焦镜,把阳光聚焦再折射到这张纸上,就能把这张纸燃烧,所以念这句名号就是收摄万念为一念。
益西彭措
野马调伏成了良马,它会带着自己趋向无量功德的宝洲!心调伏好了,就能发挥极大力量,能一心投入在修清净的法上,从现在一直做到成佛,无量无边的功德、无量无边的利他事业都会显现!
大安法师
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并非只想让众生追求人天福报,或是止于声闻、缘觉之化城,而是为了一切众生成佛。是故,吾人不能志意下劣,得少为足,应敢于当下承担,立志成佛。
梦参老和尚法语
不净观,你要是观成了,你就断了生死,不堕入三恶道;那是真正的不堕三恶道,不假别人加持,而是你自己的自净其意就能证得。你自己可以体会到还有没有贪心?如果有,你没成,你生死断不了;如果没有了,你已经断了。这是生死根本,修解脱道就要这样修。
济群法师
我们不喜欢过一种被控的生活,可是每天被自己的妄想、情绪所控却毫无知觉,还以为自己是理所当然的主人,也真是悲哀哬!
天台子达照
《两足尊》:佛陀是福慧两足尊,福慧就是情感和理智,就是慈悲和智慧,就是物质和精神。人是需要两条腿走路的,而且要以慧为前导,以福为后进。人类也需要物质和精神两条腿走路,精神为前导,物质为保障,才能不出偏差。而且一定要先看清楚了再走,不然的话就会有悬崖失足之虞!
天台子达照
《禅修四步骤》:一、诚心专注力,念念契佛法;勘破妄想病,信愿净空花。二、看念念终灭,观心心亦无;凛然而自觉,无为做功夫。三、一切法平等,念念起妙观;运作皆是道,万类自安详。四、微尘如世界,世界如虚空;自在不思议,了然万化中。
大安法师
“欢喜光”是对治众生的瞋恨。嗔恨是由于有人我的分别,有欲望的追求,谁障碍了我的欲望的满足,他就会瞋恨。“欢喜光”会让众生有一种同体感,众生的成功就是我的欢喜,众生的痛苦就是自己的痛苦。有同体感就会对治瞋恨。
济群法师
生命的本质是自由、快乐的,只因迷惑,人生才有种种烦恼、痛苦,才说人生是苦。一旦止息迷惑、烦恼,生命就会恢复原有的清净、自由、快乐。
大安法师
净土宗第四代祖师法照大师在五台山见到文殊普贤的时候,就请教:“末法众生根机陋劣选择何种法门能够了生脱死?”文殊菩萨在大圣竹林寺就告诉他:“一定要念佛!”法照大师还进一步请示:“念哪一尊佛?” “就是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梦参老和尚法语
佛曾经告诉他儿子罗喉罗说:“你应当精勤观想。观想什么呢?身、口、意,就观想这三业,千万不要放逸。若你见色,不要起贪心,口里头不说这种贪爱的话,意里头不起这种念头。这是你主要的修行道路。”所以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就是时时意念这样想,口里这样念,身体这样做,就是三业清净。
济群法师
要以公益心做商业的亊,不要以商业的心做公益的事。
梦参老和尚法语
古来大德经常说这个世界只有两种人,一种贪财的,一种好色的。很多人学法学了很久,信佛也信了很多年,始终不知道怎么样修道、怎么样入道,因为他贪爱心、财色心始终断不了,道始终入不进去。文殊菩萨说“善用其心”,如果我们能对治着去观,把财、色观过了,修学佛法的人才入门,才进入悟道。
天台子达照
《一即一切》:出生一张纸,开始一辈子;毕业一张纸,奋斗一辈子;婚姻一张纸,折磨一辈子;做官一张纸,斗争一辈子;金钱一张纸,辛苦一辈子;荣誉一张纸,虚名一辈子;看病一张纸,痛苦一辈子;悼词一张纸,了结一辈子; 淡化这些纸,明白一辈子;经典一篇纸,证道没些子;忘了这些纸,快乐真佛子。
总171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第34页
第35页
第36页
第37页
第38页
第39页
第40页
第41页
第42页
第43页
第44页
第45页
第46页
第47页
第48页
第49页
第50页
第51页
第52页
第53页
第54页
第55页
第56页
第57页
第58页
第59页
第60页
第61页
第62页
第63页
第64页
第65页
第66页
第67页
第68页
第69页
第70页
第71页
第72页
第73页
第74页
第75页
第76页
第77页
第78页
第79页
第80页
第81页
第82页
第83页
第84页
第85页
第86页
第87页
第88页
第89页
第90页
第91页
第92页
第93页
第94页
第95页
第96页
第97页
第98页
第99页
第100页
第101页
第102页
第103页
第104页
第105页
第106页
第107页
第108页
第109页
第110页
第111页
第112页
第113页
第114页
第115页
第116页
第117页
第118页
第119页
第120页
第121页
第122页
第123页
第124页
第125页
第126页
第127页
第128页
第129页
第130页
第131页
第132页
第133页
第134页
第135页
第136页
第137页
第138页
第139页
第140页
第141页
第142页
第143页
第144页
第145页
第146页
第147页
第148页
第149页
第150页
第151页
第152页
第153页
第154页
第155页
第156页
第157页
第158页
第159页
第160页
第161页
第162页
第163页
第164页
第165页
第166页
第167页
第168页
第169页
第170页
第1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