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敏上师
【持戒有什么好处?】我们最大的怨敌是烦恼。修行要跟烦恼斗,决定要有武器。烦恼是要害我们的,所以我们要有甲铠,可以顶住他的危害,防止他的危害。同时,我们还要主动地再用剑去摧灭它,把烦恼彻底摧灭。戒有这个功能:一个是防止烦恼损害我们;再一个,我们可以摧毁他,不受它的损害。
智敏上师
佛的整个一代时教,三藏十二部,全部以般若来贯穿,所以说每一部经中都有般若。
智敏上师
有的人,他总是看到年轻,无所谓,反正我年纪还轻,这里晃晃逛逛,那里搞搞,东逛晃西晃逛的,东跑西跑的,几个转子打回来,再要学的时候,胡子白了,你就来不及了。那么就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中国也有这个话了,年轻的时候,该是努力的时候,你躭搁了就完了。
智敏上师
法是要身体力行的,包括身口意都在里面,好好地身口意去修,单是嘴里说是没有用的,就像吃药一样的,把药方子背了很多,药没有吃,这个病是好不了的。
智敏上师
【施寺园林】供养那些僧人寺院、园林等等,有极大福。因为这是他们修行的地方。
智敏上师
【佛教是在历史演变中发展出来的吗?】佛陀是已经全部洞察一切宇宙真理的,佛最初说法,是为地上菩萨说《华严经》。声闻听不懂,如聋如哑,佛就降低水平讲《四阿含》。佛讲经是对机的,不是发展出来的,跟世间学问不一样!佛教并不是在社会历史的演变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智敏上师
【怎样才算出离心生起来了?】白天晚上都想解脱三界、找解脱的方法。就像一个关在监狱里的犯人,白天晚上都在想逃出去。不逃出去,杀头枪毙了,所以很害怕。总有这个希望心:逃出去。如果你希望逃出轮?的心,跟这个判了死刑的犯人想逃出监狱的心一样,那么你的出离心算是生起了。
智敏上师
【学论与学经的差别在哪里?】经是对机说法,这个经跟那个经是没有连贯起来的。论是把经条理化、系统化,把经里说的东西,用理论性的东西贯穿起来,所以学论解经是一个十分好的办法。
智敏上师
寒山大师:瞋是心中火 能烧功德林 欲行菩萨道 忍辱护真心
智敏上师
【忏悔的时候要见罪见堕】见罪:犯什么罪要明确知道,是根本的、支分的,是粗罪、还是小罪。见堕:你犯了这个罪,将来要堕什么地狱,要受多少时间的苦,这都要看到。这样才生恐怖心。否则犯了罪,也不知道犯了,犯了罪之后,将来受苦也不知道,知道了也不怕,无所谓,——这样子不会忏悔。
智敏上师
【如何才能令正法久住?】有些过去的佛没有结戒,正法的时间就很短;结了戒的正法就会长。所以舍利弗就请佛结戒,希望正法久住。如果依戒而行,那就正法久住,如你不依戒行,佛戒是结了,你不去听他的话,正法还是住不了。所以这个戒是很重要的事情。
智敏上师
有些人有这个感触:佛教里面,一会儿说空,一会儿说有;一会儿说要精进、要离欲、要近阿兰若、要静修,一会儿又呵责焦芽败种,应行菩萨道救度众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是对 机啊,你是什么根基、处于什么地位,就给你说什么法。
智敏上师
【为什么有人修行很用功,但总是不上路?】如果他拼命想修行,也认识到佛法好,但是背后的贪嗔痴断不了,这贪嗔痴的力量把你吸过去了。你再怎么地努力,你还是在往后退,没有往前跑。这个很严重!不要看轻了。你好像是在努力修行,实际上你是在往后退。贪嗔痴不断,修行是没有办法的。
智敏上师
【智慧从哪里来?】智慧是修出来的。不修你哪有什么般若智慧呢?没有般若智慧,“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从哪里来?所以便宜是没有的。一分努力,一分成效,十分努力十分成效,不努力就没有成效。暇满身能够利用多少,就产生多少的成效。不利用就没有成效了,浪费掉了。
智敏上师
【偶一失调能速知】假使我们说凡夫...说了闲话了,说了不正之言了,或者动了不好的恶寻思了,怎么办?自己要警觉,正知正见,提起正知来,“哦,这个不对了”,我们每一个人心里要有一个纠察师,就是正知,这个正知就经常观察你:起了坏念头,不对!
智敏上师
【无愧】于罪不见怖,看不到能招可畏的果报,叫无愧。这个苦报,有现世的:你做了坏事,大家对你有讥嫌,看不起你,贬低你的身份;有将来的:异熟果报,堕三恶趣。而这一切他毫不畏惧:这有什么了不得!好象很勇悍的样子,对坏事的勇悍,是大放逸,是懈怠。这样的人,叫无愧。
智敏上师
发了菩提心的人,脸上不会写“我是发菩提心的”,看不出来的,如果对一般的人经常地起烦恼心,漫不经心地诽谤啦、造罪啦,碰到那些对象的话,你罪就洗不清了。所以说,要自己对烦恼尽量地收敛,照镜子照自己,不要照人家,这样子,把每一个众生都当圣者看、当佛看、当父母看,你就不会造罪了。
智敏上师
学《俱舍》的目的,就是如何断烦恼,烦恼断了之后,才能解脱生死,烦恼不断的话,生死永远解脱不了。
智敏上师
【慈悲】真正你要无敌的话就是以慈悲感动人。释迦牟尼佛成佛的时候,魔王的弓箭射过来,都化成花朵,不但是害不了他,还成庄严品了,这是什么?慈悲。慈悲就没有敌人,什么刀枪都不会害到。如果你没有慈悲的话,刀枪毕竟是刀枪,进来就是要害命的,所以真正的大威德是慈悲,这个不要搞错。
智敏上师
【学习“空性”要一层层上去】先是经部的空,然后进入瑜伽的空;瑜伽的空就空得更多了,把一切境全部空完了,只留下一个识;然后把这个识,阿赖耶识也扫掉,进入中观空。这样学的话才踏实。否则的话,飘飘皮皮的,这本书看看,那本书看看,你看了半天,真正什么叫空,搞不清楚。
智敏上师
【无惭无愧有什么坏处?】凡是一切不善心里边都有它,只要是坏的地方都有它。这两个东西,可想而知,就不是好东西了。这个我们想想很自然的,如果没有这两个,坏心也起不来了。有惭愧,就马上要改悔了,不会做坏事。正因为无惭无愧,所以一切不善才搞得起来--一切不善心里边决定有无惭无愧的。
智敏上师
【不要学自己,要学佛】听经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的成见扫掉,自己不要带一点点主观色彩的东西。然后才能够把佛的东西听得进去,否则的话,听到的东西都是跟你主观想法一样的。
智敏上师
【生财之道】作为子女,要知母念恩报恩,报恩首先要给父母每个月自己工资收入的一部分,来做供养。佛经里有记载,要拿出四分之一的收入供养,如果你做不到,那至少要拿出十分之一,哪怕就一百块钱供养父母。这样的话,对你来讲,是在报恩。如果你想仅仅为了自己发财,这也是最好的生财之道。
智敏上师
【骂了人之后,是不是就舒服了?】有的人说,“我骂够了,我心里舒畅了”。舒畅不了的,反过来的反应自己忧苦、不安稳住,这是肯定的。你心里有恼,心里烦恼得很,热恼得很,你怎么能舒服?!你骂了人家,人家不舒服,你是更不舒服。
智敏上师
【戒的功德】一般世间的香,顺风能闻到香,逆风就闻不到;在上风闻不到,要下风才闻到。你持戒的人,不管你是顺的逆的、远的近的,都能够闻到,而且人家闻到这个香都感到欢喜。受戒的人,不管你在顺的环境也好,逆的环境也好,都不影响你的这个高尚的品德!远近的人都会赞叹你。
智敏上师
戒能够断一切罪恶,也可以把恶趣堵住,不到恶趣去。罪恶是因,恶趣是果。既然一切罪恶不做了,那恶趣就不去了。所以我们说,要增上生、不堕三恶道、要生善趣,一定要持戒,五戒持了,那三恶道就不去了。所以说,戒是毕竟能够断除一切罪恶的。罪恶断除,恶道也就不去了。
智敏上师
【戒是桥梁】我们渡河要靠桥;我们要渡过罪恶的河,要靠戒。戒使我们不会堕入罪恶里边,堕入恶道里去了;桥使我们不会堕入水里边去。所以说靠戒的桥度罪恶的河。
智敏上师
【如何才能做到“念一句阿弥陀佛,灭八十九亿的生死大罪”?】问题在你念的时候是不是殷重信心,是不是彻于骨髓了?这是不能勉强的,你说,“我要得佛那么大功德,我真的信心”,你说我信心,你这个信心,不是你嘴里说了就起来的,这个信心要修出来的。
智敏上师
(世间万象)整个就是因果的网,没有无缘无故的事情。所以对于人生当中的一切遭遇,千万不要怨天尤人。
智敏上师
【怎样的心态去做供养,可以最大化我们的福报?】昙花据说是一千年才开一次,这是难得碰到的。——我们在三宝面前培福,也极难得。“好不容易碰到了,真是千载难遇!”以这样的意乐心去供养,能得到无量福报。
智敏上师
【坚持就是胜利】学修要有忍耐的功夫,自己要有坚持的功夫。一下子不能懂的,要坚持下去。坚持就是胜利了,坚持到底成功就会来。如果中间退掉,功夫也就进不去了。
智敏上师
一般就是说,听闻正法就是使我们起一个定解,能够去修行,灭烦恼,修菩提成佛。这是好的,本来修本尊,就是起这个作用。但是听了很多的法,没有去修持,只拿来是作自己的庄严,说我学了那么多的法,来批评人家,来说人家的过失,或者依此来求名闻利养,来取胜,那么这就是为我执而服务。
智敏上师
【笨人和好人】我们常说:“这个人就是笨一点,人是好人。”笨的怎么会是好人呢?愚痴是最大的烦恼,就是坏的。贪瞋痴,沾了一边都是坏的,不能说痴是好的,有了痴之后,决定贪瞋会来。因为不明因果,不明事理,他在没有能力的时候就痴,有一点点可能性来了,他要贪,贪了后瞋接着就会来。
智敏上师
修行不能偷懒的。世间上的事情尚且不能偷懒,何况修行这个大事情呢?
智敏上师
佛教徒一向是要道理来说服人家的。那么要弘扬佛教,也重在用教理。要教理弘扬佛教,那必须自己要精通教理。
智敏上师
【覆罪】不知道这个罪将来要受苦的,这样子覆藏罪,是痴。如果你覆藏罪,是怕人家知道了不体面,怕名誉地位没有了,这心是贪的一分。覆藏,痴的一分是肯定有了,有的时候你怕人家知道对自己不利,还有贪在里头。
智敏上师
如果我们依佛的戒律去做的话,可以息去很多的坏事,这样我们的身心坦然,离苦得乐,当下离了烦恼,心就坦然,这是现下的乐,你不做坏事,不造恶业,将来不感苦报,这是以后的乐。所以说,能够依戒而行,决定能够得到离苦安乐,这是确确实实,必定如此的。
智敏上师
有的人要这个书、那个书,什么都要,房间里堆满书,自己泡在书里边,以为这样子智慧就如海了。闻思没有成体系,智慧不会如海的,反而弄得矛盾百出,学到后来,自己都搞不清楚,甚至于反对佛教都有的。
总171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第34页
第35页
第36页
第37页
第38页
第39页
第40页
第41页
第42页
第43页
第44页
第45页
第46页
第47页
第48页
第49页
第50页
第51页
第52页
第53页
第54页
第55页
第56页
第57页
第58页
第59页
第60页
第61页
第62页
第63页
第64页
第65页
第66页
第67页
第68页
第69页
第70页
第71页
第72页
第73页
第74页
第75页
第76页
第77页
第78页
第79页
第80页
第81页
第82页
第83页
第84页
第85页
第86页
第87页
第88页
第89页
第90页
第91页
第92页
第93页
第94页
第95页
第96页
第97页
第98页
第99页
第100页
第101页
第102页
第103页
第104页
第105页
第106页
第107页
第108页
第109页
第110页
第111页
第112页
第113页
第114页
第115页
第116页
第117页
第118页
第119页
第120页
第121页
第122页
第123页
第124页
第125页
第126页
第127页
第128页
第129页
第130页
第131页
第132页
第133页
第134页
第135页
第136页
第137页
第138页
第139页
第140页
第141页
第142页
第143页
第144页
第145页
第146页
第147页
第148页
第149页
第150页
第151页
第152页
第153页
第154页
第155页
第156页
第157页
第158页
第159页
第160页
第161页
第162页
第163页
第164页
第165页
第166页
第167页
第168页
第169页
第170页
第1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