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法语
恒顺众生是成就众生的戒定慧,而不是助长众生的贪瞋痴。恒顺众生不但要有圆满智慧的摄持,还必须要有强烈的出离心作为基础。
印光法师文钞菁华录
末世众生,欲了生死,非仗佛力,决难如愿。至于各宗法门,俱应研究。而智识浅鲜,世务纷繁之人,何能兼顾。欲学余宗,必须净土已得大通,了无疑惑,方可。若净宗不通,一学余宗,稍有所得,便将净土置之度外。将来所得之益,只可作未来得度之因,决不能即生便出生死也。《印光法师文钞》
印光法师文钞菁华录
现在邪魔出世之时,吾人只可自守其道,决不可与彼相较。一经较量,彼必更加黩谤。尔为尔,我为我,汝不来找我,我决不找汝。否则必定更要妄造谣言。 《印光法师文钞·复周善昌居士书四》
大安法师
悟和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了。悟,在业力凡夫、名字位可以大彻大悟,但是证一定要断烦恼才叫证。如果是一个大彻大悟的人,但见思惑还没有断,他还是出不了生死的。一定是开悟同时断见思惑,才能了生脱死。如果八十八品的见惑,八十一品的思惑,哪怕断了相当部分,还留了一品一丝没有断,你都出不去。
东林法语
医业最易劝化人。凡有病者,无有不愿速好。为彼说其吃素念佛,消除宿业,增长善根,彼自肯信。信而能念,则病当速愈。且勿以学西医,总教人吃肉,谓滋养料富。此种人来生皆要做人之食料矣。——《印光法师文钞》
大安法师
劝一人修净土,有大的福德,但一定要发至诚心,劝人念佛,能不能有效果,跟你的至诚心有关系。你如果劝得热泪盈眶,自己都感动了,对方也觉得不好意思。如果你说得没力度,信心不大,人家可能不信。你要斩钉截铁地说:一定能往生。自己不能丝毫怀疑,要发出至诚心去劝,你就能得到功德和殊胜的果报。
益西彭措
因缘生的法很可贵,你一懈怠就过去啦!如果你对刹那无常有深刻的体认,知道每刹那住在道上才有意义、不住在道上就是空过,有每刹那都珍重、不空过的心,精进就一定会贯彻在一切时中!今生这一期的暇满,是过去累世修集善根的果报,每一刹那都是因缘一现的,都要珍重!
东林法语
【起精进七期示众】七日持名,贵在一心不乱,无间无杂,非必以快念、多念为胜也。但不缓不急,密密持名,使心中佛号,历历分明。着衣吃饭,行住坐卧,一句洪名,绵密不断,犹如呼吸相似,既不散乱,亦不沉没。如是持名,可谓事上能一心精进者矣。-- 行策大师
印光法师文钞菁华录
念佛法门,如如意宝珠,能随人意,雨一切宝。但能恳切至诚念佛,自然消除罪业,增长善根。超度先亡,俱生西方。——《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二》- 复陈莲英女居士书
海涛法师菩提心语
回向时,必须毫无分別心,朋友或仇敌都平等相待,也不要期望有所回报。回向有情众生的数量如虛空般无边无际,如此我们的功德资粮也会一样的广大无边。因此,我们平日就要积极地培养利他的心情,并且不要吝于回向功德給众生,让他们也分享我们的功德。
印光法师文钞菁华录
念佛,虽贵心念,亦不可废口诵。以身口意三,互相资助。若心能忆念,身不礼敬,口不持诵,亦难得益。世之举重物者,尚须以声相助,况欲摄心以证三昧者乎。所以《大集经》云:大念见大佛,小念见小佛。古德谓:大声念,则所见之佛身大;小声念,则所见之佛身小耳。
印光法师文钞菁华录
念佛一法,唯死得下狂妄知见者,方能得益。任凭智同圣人,当悉置之度外。将此一句佛号,当做本命元辰,誓求往生。纵令以死见逼,令其改辙,亦不可得。如此方才算是聪明人,方才能得实益。否则由多知多见,不能决疑。反不如老实头一无知识者,为易得益也。
东林法语
【求生西方,比求来生做人容易】人一生中所造罪业,不知多少。别的罪有无且勿论,从小吃肉杀生之罪,实在多的了不得。若宿业若现,三途恶道,定规难逃。想再做人,千难万难。故说求生西方,比求来生做人容易。以仗佛力加被故,宿世恶业容易消。纵未能消尽,以佛力故,不致偿报。--《印光法师文钞》
印光法师文钞菁华录
能于家庭,及与社会,尽谊尽分,是名善人。不计他人对自己尽分与否,我总要尽我之分。善人念佛求生西方,决定临终即得往生。因其心与佛合,故感佛慈接引也。若虽常念佛,心不依道或于父兄妻儿不能尽分,则心与佛背,便难往生。以自心发生障碍,佛亦无由垂慈接引也。 《印光法师文钞》 ·一函遍复
海涛法师菩提心语
【生活中简易的上供下施】每天吃饭都要上供、下施,所以各位一定要培养习惯,早晨和中午吃饭前: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供养韦驮菩萨、伽蓝菩萨,一切护法;马上布施一切众生,七颗饭,一点点面,念「嗡啊吽」拿到外面,然后全家再开始吃。这样五分钟上供、下施圆满。
曹溪南华禅寺
“从来茶道七分满,留下三分是人情。”茶倒七分满,才不会水溢烫手,为人处事也是如此。“做人不要做绝,说话不要说尽。”要懂得为自己、为别人留有余地,明白“水满则溢,月盈则亏”
大愿法师
不要压抑,不要不断地消耗能量去控制它,你这样修行,能量不断流失,怎么可能解脱呢?鲜花是在能量最饱满的时候盛开,生命也是在能量最饱满,最完整的时候盛开,那就是开悟。
印光法师文钞菁华录
一切佛经,及阐扬佛法诸书,无不令人趋吉避凶,改过迁善。明三世之因果,识本具之佛性。出生死之苦海,生极乐之莲邦。读者必须生感恩心,作难遭想。净手洁案,主敬存诚。如面佛天,如临师保。则无边利益,自可亲得。若肆无忌惮,任意亵渎。及固执管见,妄生毁谤。则罪过弥天,苦报无尽。
东林法语
【朝暮必须向佛发愿】须知净土一法,以信愿行三法为宗。行如车牛,愿如御者,信如前导。导与御者,正成就其车牛之进趣耳。是以朝暮必须向佛发愿。—— 《印光法师文钞》
大愿法师
你不要为告诉你的父母和亲戚朋友因为有佛的信仰而感到尴尬,你学到了一个极具价值的信息,你什么都不做,也可以存活。
印光法师文钞菁华录
欲得摄心归一,第一要为生死心切,第二要恳切至诚,第三要著实从心中念,勿只滑口读过。若再不能归一,当依文钞十念记数之法,自可易于归一也。《印光法师文钞》
曹溪南华禅寺
【慈母十恩】第一、怀胎守护恩;第二、临产受苦恩;第三、生子忘忧恩;第四、咽苦吐甘恩;第五、回乾就湿恩;第六、乳哺养育恩;第七、洗濯不净恩;第八、远行忆念恩;第九、深加体恤恩;第十、究竟怜愍恩。
印光法师文钞菁华录
自古高僧,或古佛再来,或菩萨示现,然皆常以凡夫自居,断无说我是佛、是菩萨者。故《楞严经》云:“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唯除命终,阴有遗付。”
达真堪布
我们有一句法语:你把自己的心放平了,一切都会风平浪静;你把自己的心放正了,一切都会一帆风顺。这句法语,含义很深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之法都包含在这两句话里,仅这两句话,若是真的吃透了,就可以了。
梦参老和尚法语
诸位回忆一下,你有烦恼没有?一天,一月,一年。一年可能太长了,一个月没烦恼的人怕也很少。我们每天都有烦恼,不能随便让烦恼就过去了,得找原因,现在不高兴,心安定不下来,找找原因,为什么这样?因为什么事情引起的?完了再去观照这件事,这是不是真的呀?长时的如是观照,烦恼慢慢就减轻了。
微博精选
小鸟冻僵在地上,牛走过来在它身上拉了一堆屎。小鸟躺在温暖粪里,如获重生,高兴的唱起歌。猫顺着声音发现了牛粪下的小鸟,快速拖了出来便吃掉了。所以说:往你身上拉屎的不一定都是你的敌人;把你拖出粪堆的不一定都是你的朋友;当你深陷粪堆中时,最好闭上那该死的鸟嘴。
济群法师
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是福报;能够做真正有意义的事,是智慧。
益西彭措
解脱道的重点是对治我执,真正见了无我后就不再执著我,烦恼就会止息。中心就在这里。所以任何时候都要求尽量把“我”放低、放下。这不是现代人的做法,要处处表现自我、张扬自我、尊重自我,那样只会使我执越来越重,最后膨胀到难以压伏。
济群法师
没有福报,会活得很辛苦;缺乏智慧,只能莫明其妙的活着。所以,修福与修慧,必将是人生两大重要的内容。佛法的修行,也正是从修习福德资粮、智慧资粮开始,到最终福慧具足圆满,成就无上菩提。
益西彭措
总而言之,首先要调伏自己的心,调伏自心又首先要把放逸在五欲中的心收起来。如果心能定得住,那修任何佛法都会有成就,做任何事都会生起很多功德。
梦参老和尚法语
修行就是把口里所说的,身体所做的,心里所想的修理修理,把恶变成善。这种修理还不够,还有把善恶之见也修理修理,无我、无人、无众生相,要能达到这个目的,功力就到一定程度了,这个时候才能够自在。这个修理当中就是观,人骂你、赞叹你,能达到不动心,心不为外境所动,就有功夫了。
大安法师
永明延寿大师说“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有禅就说明大彻大悟,无净土就是没有信愿念佛求生净土。这种人十个人就有九个人要耽搁的。所以祖师们就谈到这一点,参禅的人不念佛求生净土很危险啊。
达照法师
如果今天不能修行,而等明天再修,那修行成就的几率只有万分之一。如果不能在情绪中改良自己,而等一个情绪发泄之后再修行,那成就几率只有千分之一。如果不能当下做事时提起正念修行,而等一件事做完之后再修行,那修行成就的几率只有百分之一。如果当下这一念就能提起正念用功修行,成就几率百分百!
海涛法师菩提心语
我们越不顾他人的福祉而只想到自己时,心中便越无快乐可言。当我们非常乐意于帮助他人时,当下就会觉得很快乐而以后它也会带给我们许多利益。
益西彭措
人生一世 ,因为看不破虚假的声色名利,以这种贪欲驱使自己,昼夜不停地奔波。结果,一生只是在造无数苦因和苦果!这是何等愚痴啊!
达真堪布
有的人总认为自己很有功德,其实未必。有了戒定慧三学才有功德。心清净,这是有戒学的功德了。在任何对境中心不散乱,能保持不动。比如有人侮辱时,心里不生气、不怨恨,这是有定学的功德了。若是烦恼、习气减少了,越来越圆融、调柔,面对任何人事物,心里都很欢喜、快乐,这是有慧学的功德了。
达真堪布
有人总说自己修行没时间。怎么没时间?上网玩这个玩那个,跟这个聊跟那个聊,时间就这样过去了。时间是不等人的,你用一分钟做其他的事,时间就过去了一分钟,你就浪费了一分钟,生命也就减少了一分钟。修行的机缘不会总有,现在有了就要抓住,分秒必争,全力以赴地多积功德,多串习好的习惯和善念!
海涛法师菩提心语
一切修行一定要从本性上去下功夫,这样,碰到任何顺逆自然能随遇而安,也就能悟到自己了。--海涛法师
总171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第34页
第35页
第36页
第37页
第38页
第39页
第40页
第41页
第42页
第43页
第44页
第45页
第46页
第47页
第48页
第49页
第50页
第51页
第52页
第53页
第54页
第55页
第56页
第57页
第58页
第59页
第60页
第61页
第62页
第63页
第64页
第65页
第66页
第67页
第68页
第69页
第70页
第71页
第72页
第73页
第74页
第75页
第76页
第77页
第78页
第79页
第80页
第81页
第82页
第83页
第84页
第85页
第86页
第87页
第88页
第89页
第90页
第91页
第92页
第93页
第94页
第95页
第96页
第97页
第98页
第99页
第100页
第101页
第102页
第103页
第104页
第105页
第106页
第107页
第108页
第109页
第110页
第111页
第112页
第113页
第114页
第115页
第116页
第117页
第118页
第119页
第120页
第121页
第122页
第123页
第124页
第125页
第126页
第127页
第128页
第129页
第130页
第131页
第132页
第133页
第134页
第135页
第136页
第137页
第138页
第139页
第140页
第141页
第142页
第143页
第144页
第145页
第146页
第147页
第148页
第149页
第150页
第151页
第152页
第153页
第154页
第155页
第156页
第157页
第158页
第159页
第160页
第161页
第162页
第163页
第164页
第165页
第166页
第167页
第168页
第169页
第170页
第171页